電業科學發展觀經驗材料
時間:2022-07-19 08:52:00
導語:電業科學發展觀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力公司作為全旗農村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對全旗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大局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當前,在全區農電系統上下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年”和“增收節支、降本增效活動,全面實施農網擴大內需工程的重要階段,**電力公司在組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和分析檢查的基礎上,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認識和改進企業管理的根本方法,把整改落實工作貫穿到具體實踐中,進一步增強認識,改進作風,提高能力,促進發展。
一、著眼全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審視企業的發展,用科學發展思想武裝頭腦,讓全體黨員干部受教育
農電企業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產業和壟斷性公益服務企業,直接服務廣大城鄉村人民和工礦企業,代表著行業的形象,也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十分突出。農電企業能不能科學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從這個意義上看,**電力公司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方面,肩負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實踐證明,**電力公司以“安全、穩定、發展”為主線,確定的“2008年打基礎、脫困境,2009年謀發展、上臺階,2010年大跨越、要爭先”三年戰略奮斗目標,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實現“安全基礎穩定、電網結構合理,經營管理精細、科技水平領先,員工行為規范、社會評價優良,企業愿景宏大、職工收入富足”這一發展愿景的過程,就是公司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把公司的發展愿景和奮斗目標落實好、實現好,關鍵是要把公司上下的思想武裝好、統一好。這要求我們努力把公司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定信仰者、忠誠實踐者和積極推動者,通過提升職工群眾運用科學發展觀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凝聚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公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立足**新型中等城市建設和**鄂區域電網發展,規劃**電網發展,實現科學發展上水平。
電網是電力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沒有堅強的電網,企業的科學發展就無從談起。**電網經過1998年以來的大規模集中建設改造,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從近年來**依靠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資源優勢提出建設**鄂區域新型中等城市的戰略目標來看,當前,地區電網還不夠堅強,結構不盡合理,電網抵御各種災害的能力較弱,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壓力較大,電網建設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距離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仍存在不小差距。因此,**電力要實現科學發展上水平,就必須從新型中等城市建設大局出發,站在**鄂區域電網發展的角度,緊緊抓住國家緊急實施擴大內需工程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變“危”為“機”,高起點規劃和建設**電網。從去年至今,**電力共落實電網建設投資6400萬元,重點將完成1座110千伏變電站建設、1座110千伏變電站雙電源及城鄉10千伏配網的建設改造,為提升**城鎮供電能力和城鄉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奠定基礎。同時結合**鄂區域電網建設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力爭通過兩到三年時間,將**電網建成以1座500千伏變電站和2座220千伏變電站為主網架,6座110千伏變電站和9座35千伏變電站為布點的供電網絡,實現供電裝機容量翻兩番的目標。以科學發展、超前的建設思維,為**新型中等城市建設提供電力保障,也為企業發展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
三、從服務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出發,抓好行業服務,提升電力服務水平,最大限度的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電力公司現擔負著全旗11個鄉鎮、297個行政村、9200戶動力用戶近35萬城鄉居民的供電服務任務,服務對象多、服務面廣。服務的好壞,既關系企業發展的全局,更關系服務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當前,隨著電力供需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國家對壟斷行業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和電力客戶對提高農電服務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場監管和服務監督也將進一步加強,公司服務意識、手段、措施等方面還需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和效率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這種形勢下,公司將自覺以落實“蒙電責任行動”活動為切入點,堅持“面向全旗、盡心竭力、服務大眾”的服務宗旨和“誠實守信、依法經營”理念,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懷感恩之心,回報社會,加快造就高度負責、自覺推動和諧發展、為民造福的農電隊伍,正確處理好與廣大客戶的關系,處理好企業發展與職工成長的關系。對外,做服務**廣大用戶的貼心人,用電力員工的真誠服務,出色地履行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樹立“負責任、受尊敬”的企業形象,提升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對內,按照“企業增效、員工增益”的要求,積極為員工謀求更多的福利,健全員工職業成長渠道,共享企業發展成果,促進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進而實現行業內外和諧、企業上下和諧、服務社會和諧的目標。
- 上一篇:電業局交流經驗材料
- 下一篇:服裝品牌營銷傳播體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