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戰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經驗材料

時間:2022-04-29 11:25:00

導語:名牌戰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名牌戰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經驗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建立機制推名牌;準確定位抓名牌;強化服務育名牌;打假治劣保名牌;產業化策略壯名牌;大力宣傳揚名牌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按照省市委、政府關于名牌工作的總體要求,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發展目標,并明確了具體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為使名牌工作的開展做到有的放矢,縣質監局組織質量、計量和標準化等工作方面的專家對全縣企業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針對個別企業負責人品牌意識不強,對名牌申報工作了解不深,申報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為營造有利于實施質量興縣和名牌帶動戰略的市場環境,保護名優企業的合法權益、通過名牌戰略的深入實施,社會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市場占有率得到明顯提高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場競爭已由產品的競爭演化為品牌的競爭,誰擁有品牌,誰就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近年來,*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立足*實際,按照“培育一批、儲備一批、成熟一批、發展一批”的工作思路,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爭創,形成了全縣關注名牌、企業爭創名牌、部門培育名牌、政府激勵名牌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縣地處山東省南部,境內南四湖面積達126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3,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素有“日出斗金”的稱譽。湖內有魚類78種,水生經濟植物74種,鳥類87種,尤以“四鼻孔鯉魚”、“*麻鴨”、“銀魚”、“芡實”、“菱米”等湖區特產最負盛名,是山東省最大的淡水漁業基地,被評為“中國麻鴨之鄉”、“中國烏鱧之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資源優勢,使*漁湖產品養殖與加工業蓬勃發展,漁湖產品加工被評為“全省十大產業聚集區”,成為了全縣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縣質監局通過20*年開展的全國兩小企業監管試點工作以及20*年下半年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加大規范和整治工作力度,使我縣湖產品加工業逐步走上了規范發展的道路,全縣湖產品質量和檔次穩步提高。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較,我縣湖產品生產加工業還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對全縣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貢獻相對較小。為切實解決上述問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全縣范圍內深入組織實施了質量興縣和名牌帶動戰略,著力培育和發展名牌產品,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和檔次,取得了明顯地成效。20*年,*縣湖產品生產加工總廠生產的“松花蛋”和*湖賓館的“親情名湖”分別被評為山東省產品名牌和服務名牌,名牌工作實現了“零的突破”;20*年,山東昊福集團的“腦血康”膠囊產品和*縣供電公司的“湖上彩虹”再次成功創建山東名牌;20*年,在企業積極申請的基礎上,經過考察調研確定了3家企業作為名牌培育對象,名牌工作呈現快速發展局面。

一、建立機制推名牌

按照省市委、政府關于名牌工作的總體要求,*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圍繞支柱產業培育名牌,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發展目標,并明確了具體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把實施名牌帶動戰略作為引領經濟實現科學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并成立了*縣實施質量興縣和名牌帶動戰略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名牌帶動戰略工作的組織領導。制訂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質量興縣和品牌帶動戰略的意見》,建立了質量興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及時通報、協調、研究有關情況;完善了政府獎勵扶持機制,初步形成了名牌工作的有效機制。*縣質監局充分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組織協調作用,及時分析全縣企業質量情況,提出改進提高建議和意見,總結推廣名牌企業創建工作經驗和做法,為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服務;同時,加強溝通協調,在全縣和有關職能部門之間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進了名牌戰略的實施。

二、準確定位抓名牌

為使名牌工作的開展做到有的放矢,*縣質監局組織質量、計量和標準化等工作方面的專家對全縣企業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并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把全縣五大支柱產業和服務業列入了名牌培育發展的重點,邀請*市質量評價協會的專家對企業進行現場考察和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對列入年度培育發展目標的企業,指導幫助其抓好基礎工作,建立完善質量保證體系、計量檢查體系、標準化體系,加強企業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控制;在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增強科研能力、推動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發揮質監部門的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地服務,促進企業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將湖區特色產品和現代服務業作為培育和發展的工作重點,由于定位準確,服務措施到位,名牌工作才實現了突破和發展。

三、強化服務育名牌

針對個別企業負責人品牌意識不強,對名牌申報工作了解不深,申報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縣質監局先后多次召開企業爭創名牌產品工作座談會,與企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明確爭創名牌的目標和努力方向,提高企業爭創名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部分企業工作方向不明確的問題,*質監局邀請*市質量評價協會有關專家深入企業進行現場指導和幫扶,使企業明確工作目標和方向。同時,堅持為企業開展質量培訓,指導企業貫徹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標準,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指導企業開展3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示范企業創建,夯實名牌工作基礎。對爭創名牌的企業,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對企業在質量、計量、標準等方面的業務優先辦理,為企業爭創名牌開辟“綠色通道“。

在實施名牌戰略工作進程中,加大調研和宣傳工作力度,及時組織召開質量興縣和名牌戰略表彰工作會議,對獲得名牌稱號的企業、先進個人和部門予以表彰獎勵,進一步調動了廣大企業開展名牌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以名牌戰略的實施推行質量興縣工作的深入開展,全縣質量總體水平、產品質量信譽度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名牌產品成為*出口創匯的主力軍。

四、打假治劣保名牌

為營造有利于實施質量興縣和名牌帶動戰略的市場環境,保護名優企業的合法權益,*縣質監局堅持“打假保優”的工作方針,發揮12365質監舉報熱線的作用,加大對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和查處工作力度。特別是通過20*年全國兩小企業監管試點工作的開展和20*年下半年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的開展,實現了12個100%的工作目標,凈化了全縣市場經濟環境,有力地保護了名優企業、名牌產品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全縣經濟的健康發展。20*年,結合全國試點工作的開展,將全縣15個鄉鎮(街道)劃分為3個監管區域,采取區域監管的方法,健全完善監管網絡體系,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體系,極大地提升了監管和執法效能,保障了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五、產業化策略壯名牌

*縣的漁湖產品生產加工業被評為“山東省十大產業聚集區”,為充分發揮聚集效應,引導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推動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向區域品牌轉移,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縣質監局積極引導企業走聯小做大、整合做強的道路,通過嚴格市場準入機制、嚴把入門關的方法,引導和促進企業走規模化、質量型發展的道路。20*年3月份,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縣質監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縣人民政府提交了《關于打造*湖產品品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報告》,全面分析了*湖產品生產加工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標準化戰略、名牌戰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以及省級湖產品檢驗檢測中心論證和建設四個方面,闡述了打造*湖產品品牌,推動全縣經濟發展,分管副縣長卜昭林同志專門就報告作出批示。此外,結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質監局省中小企業辦關于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22號)精神,報經縣政府同意,積極組織開展了*麻鴨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創建工作,立足固有優勢,做大做強,夯實*湖產品發展的基礎。

六、大力宣傳揚名牌

近幾年來,*縣質監局始終把宣傳名牌、保護名牌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利用報刊、網絡、電視等新聞媒介,廣泛宣傳介紹政府、部門、企業在實施名牌戰略上的新舉措、新經驗、新做法,20*年,與*縣電視臺聯合創辦了《質量在線》欄目,開辟了新的宣傳平臺,同時利用“3.15”、質量月、專項整治活動等各種時機,大力宣傳獲得名牌的產品和企業,今年質量月活動期間,組織山東昊福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縣供電公司兩家新獲名牌企業相關負責人編輯制作了質量訪談專題,請企業負責人現身說法,介紹企業在創建產品名牌和服務名牌中的經驗、做法和心得體會以及通過名牌創建工作的開展如何促進企業管理上水平、產品質量上檔次。此外,還積極組織名優企業參加名牌產品博覽會,宣傳、推介*名優特產品。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在全縣營造了創立名牌、發展名牌的濃厚社會氛圍。

通過名牌戰略的深入實施,社會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市場占有率得到明顯提高,促進了全縣經濟的快速增長,20*年上半年,在受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全縣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3.6%。同時,產品質量水平得到穩步提高,在其他地方發生蘇丹紅鴨蛋事件的情況下,*的蛋制品質量穩定可靠,絲毫未受影響。20*年,*質監局出資抽取蛋制品5個批次送往山東省質檢院進行蘇丹紅項目檢驗,檢驗全部合格,這充分說明了名牌戰略實施的成果。

如今在*,名牌工作已成為全社會越來越關注的熱點問題,名牌帶動戰略已經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廣大企業主動爭創、社會各界密切配合的良好發展局面,相信隨著名牌戰略的深入實施,必將有更多的“*制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