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能力構建經驗交流

時間:2022-02-02 03:24:00

導語:檢察院能力構建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檢察院能力構建經驗交流

檢察機關的公信力指的是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能否維護公平正義有沒有信心,對檢察機關是否信任、信賴。提升檢察機關的公信力,其實質就是提升社會公眾對檢察機關的信任程度,真正樹立起檢察機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正面形象。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及法治化的逐步推進,各種新類型的社會問題、社會糾紛不斷涌現,而司法機關特別是檢察機關,肩負著維護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重任,是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和捍衛者,被人們寄予了越來越多的期望。對此,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樹立司法權威、提升檢察公信力勢在必行。筆者以為,檢察機關要提升公信力重點是要加強檢察機關領導班子的“四個能力”建設。

一、加強把握大局的能力建設。檢察機關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大局開展法律監督工作,否則無生存之地。這也是提升檢察公信力的關鍵所在。在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對檢察工作服務大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目標,檢察工作能否完成服務大局的重要使命,法律監督工作能否承擔起服務大局的重大政治責任,關鍵體現在檢察工作的成效上,大局把握的如何,直接影響檢察工作的成效。因此,檢察機關的領導班子必須有維護大局、服務大局的高度責任感,必須要有把握大局的能力。一是思想認識上要緊跟大局。要時刻繃緊大局這根弦,在認識上牢牢把握黨和國家大局的主要任務和對檢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打牢服務大局的思想基礎。一切從大局的利益考慮,一切從大局的利益出發,有利于大局的事就做,不利于大局的事堅決不做,腦中想著大局,心中裝著大局,自覺服務大局。“識大體,顧大局”,要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尤其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與諧社會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隨時了解掌握新形勢新任務對檢察工作的新要求。只有“知”,才能“行”,“知行合一”才能及時全面正確地為大局服好務。二是工作部署上要圍繞大局。服從大局,圍繞大局,檢察工作才能“一盤棋”。善于圍繞大局籌劃部署,檢察工作才能找準位置,演好角色,推進工作。學會從大局出發,以大局著眼,自覺地把各項工作融入大局之中來思考、謀劃和部署。要把加大辦案力度、強化監督制約、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統一于檢察機關服務大局的全過程。三是要有政治敏感性。檢察機關落實一項措施、采取一項行動,社會各界及人民群眾都很敏感,稍有不慎或處理不當,都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必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從政治上觀察處理問題、把握大局。善于從宏觀上統籌好各項工作,對上級院的決策部署及時學習傳達,準確理解、真正領悟精神實質和戰略意圖,迅速貫徹落實,并在第一時間內反饋,使上級院及時掌握進展情況,贏得工作主動權;在落實具體工作中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做出部署安排,同時通過督查、檢查、獎懲等形式,強化具體部門和相關人員的責任落實。在處理具體案件或重大敏感問題時,善于進行微觀管理。領導干部必須靠前指揮,把握大局,及時解決執行中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職務犯罪案件辦案工作瞬息萬變,領導不僅要始終在一線組織部署,把準尺度,還要善于排除干擾和阻力,暢通辦案綠色通道。重大敏感問題要慎之又慎,時刻關注事態發展,避免矛盾激化,綜合考慮案件的辦案效果,力爭把負面效應減少到最小程度。

二、加強溝通協調的能力建設。檢察機關擔負著查處職務犯罪的重任,處在反腐敗的前沿和社會矛盾的風口浪尖上,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中,要提升檢察公信力,檢察機關的領導班子必須要有很強的協調溝通能力,重點要在外部協調溝通上下功夫。一是善于把全面貫徹落實好上級檢察院的部署要求,與本地實際有機結合,實現和諧工作。作為檢察機關的領導班子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人大的監督,積極爭取黨委和人大對檢察工作的重視與支持,善于調動黨委的重視、政府的關心和各個部門的配合,解決好檢察環節的“人、才、物”三大保障,最大限度地支持檢察工作。同時,自覺把檢察工作融入到黨委工作大局,積極圍繞黨委中心決策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唱“同臺戲”,走“一盤棋”,創造和諧發展的檢察工作環境。二是善于同有關單位或部門的協調溝通,爭取支持辦案。時下,檢察機關在執法工作中,遇到最大的障礙是地方和單位或部門的保護主義。這就需要檢察機關的領導具有較強的協調溝通本領和藝術。協調溝通的好,有利于檢察機關順利公正執法,有利于社會穩定。

否則,就會形成矛盾,給檢察機關執法造成一定的阻力和難度。檢察機關在與這些單位或部門協調溝通時,在堅持原則,公正執法的前體下,要注意求同存異。由于這些單位或部門所處的位置、擔負的職責,以及人員的思想觀念、情感認知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對檢察機關查出的問題往往會產生些分歧,甚至有的分歧還較大,暫時又不能達成共識。這時,作為檢察院的領導就應該在協調中注意求同存異。在各自的分歧中尋求共同點,提出各自都能接受的方案,使協調獲得成功。“求同”有利于雙方達成必要的共識、理順關系,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存異”則擱置了暫時的矛盾,避免了雙方陷入僵局,有利于問題和矛盾向好的方面轉化。三是善于與人民群眾協調溝通,爭取理解和支持。對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認真地對待。屬檢察機關管轄的,要及時調查處理,并反饋結果。不屬檢察機關管轄的,要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溝通,處理好群眾反映的問題。特別是重大問題、告急訪、集體訪,檢察長要親自出馬,妥善處理。對檢察機關處理的問題,群眾不滿意時,要向群眾說明原因,作好解釋工作,直到群眾滿意為止。

三、加強開拓創新的能力建設。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檢察公信力很難實現。對此,檢察機關的領導班子在工作中要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重點要在三個方面創新發展:一是思維創新。而思維創新的最大敵人,就是固守成見。尤其是各項辦案工作,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舊的辦案模式、執法慣性和偵查思路上,要敢于突破舊框框,不斷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大膽實踐,及時總結提高。二是人員素質創新。就是要不斷地更新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技能。要切實把教育培訓工作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實,繼續鼓勵干警參加學歷教育,不斷提高學歷層次,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和崗位“學、練、賽”活動,切實向教育培訓要素質,向素質要戰斗力。三是管理工作機制創新。要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目的,逐步放權,充分發揮檢察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明確責任、加強監督為保障,分解管理權限,實現人力、物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要保持和進一步推進原有的業務工作改革舉措,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推動檢察工作不斷出新、創新,努力建立符合訴訟規律的審查逮捕和公訴工作機制;建立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提起和參與民事、行政訴訟的制度;制定逮捕、健全向辯護律師展示證據和聽取意見的工作機制;完善案件質量考評體系。

四、加強法律監督的能力建設。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能否正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完成法律賦予的神圣使命,實現檢察公信力,檢察機關領導班子的法律監督能力是關鍵。一是領導班子要更加注重檢察專業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可采取定期將最新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法律研究、司法改革的前沿觀點、舉措以及典型疑難案例及時進行搜集整理,發給領導班子成員研究和學習,可實施每月一次的檢察委員會法律實務專題研討制度,對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提供更有效、更直接的途徑。二是著眼于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大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堅定不移地貫徹“嚴打”方針,加強審查批準逮捕和公訴工作,提高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的能力。重點是要提高指控犯罪的能力。三是著眼于推進反腐敗斗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加大查辦職務犯罪大要案力度,提高懲治職務犯罪的能力。最關鍵的還是提高發現案件線索、突破案件和風險決策的能力,使查辦職務犯罪的拳頭打響,打準。四是要著眼于維護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全面加強對立案、偵查、審判、刑罰執行以及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的監督,提高維護司法公正的能力。與此同時,要在提高執法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實現辦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深入探索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解決好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對檢察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努力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