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強化招商戰略經驗交流

時間:2022-03-16 04:27:00

導語:縣委強化招商戰略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強化招商戰略經驗交流

黨的十七大把“堅持改革開放”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了“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的新目標、新任務。近年來,縣圍繞“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任務目標,牢固樹立大發展、大開放的格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強化招商引資戰略,突出項目建設主線,招商引資質量和項目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支撐后勁明顯增強。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力營造招商引資“濃厚氛圍”

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最大的差距,就是思想觀念的差距,也是影響招商引資的最大障礙。縣招商引資工作起步比較晚、干部群眾思想認識還不到位、傳統觀念束縛比較緊,在這種情況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營造開明開放的招商氛圍顯得尤為重要。一要破除小富即安的傳統思想。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第一要義,堅決摒棄小成即滿、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樹立不發展就是落后、發展慢也是落后的觀念。在全社會形成“比富、敢富、搶著富”的趕超氛圍,剔除干部、群眾心理“得過且過、已經不錯”的自滿意識,調動更多的積極因素,激活更多的民間資本,促進縣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揚敢于實踐、敢于創新、敢為天下先的時代精神,加大對外開放程度,把招商工作作為加快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形成大招商帶來大發展的強烈意識。二要破除“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徹底革除妨礙、束縛、影響發展的思想障礙,真正形成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真正形成人們想干事、干大事,會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摒棄見到困難就躲就讓、遇到壓力就退就避、改革繞著困難走等消極做法,杜絕“發展等國家援助,發展靠上級撥款,發展要扶貧資金”的“被發展”行為,樹立“打鐵還得自身硬、發展還得靠自己”的無條件論。敢于正視自身存在的差距,找到制約發展的欠缺和不足,自我加壓,主動出擊,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縣域經濟全面振興。三要破除怕“吃虧”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陳舊思想。由于受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有的思想封閉保守,招商引資怕吃虧、肥水不流外人田;有的固守勢力范圍,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嚴重;有的顧眼前不顧長遠,算小賬不算大賬,政策不寬松,條條框框多,發展的成本高、門檻高,致使許多好的項目難以落戶。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大開放、大開發、大招商的觀念,舍近利、求遠利,舍小利、謀大利,廣泛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等發展要素,加快原始資本積累進程,形成“你發財、我發展”的互惠雙贏發展格局。四要破除“言而無信”的狹隘思想。以“明禮誠信”為核心,強化全民誠信意識,堅決克服行政行為的隨意性,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要說到做到,真誠待客,以誠信促進發展。要把誠信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張邀請函,在招商引資上項目時,言必信、行必果,更好地利用外資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二、創新思路,活化方式,著力拓展對外聯系“全新渠道”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復強調,要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目前,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高度重視投資和項目拉動的重要作用,在注重培育和扶持本地企業發展的同時,加快轉變招商引資方式,積極利用外部資本,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一要從全面招商向主體招商轉變。徹底改變過去一擁而上的“無序”招商局面,按照各部門的職能特點,把工經委、招商辦以及五個建制鎮,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主體;把發改、財政、交通、勞動等部門,作為爭取政策性資金的工作主體,從而形成“跑的跑、爭的爭”良性招商秩序。依據各招商引資責任單位的項目信息,選擇適合經濟發展的項目,經發改局、大項目辦等部門在圍繞國家產業政策、企業市場規模、投資實力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論證后,確定重點招商項目,進行定點、定向和定位招商。二要從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前者圍繞單一項目進行招商,多為單打獨斗,缺乏關聯;后者圍繞產業鏈進行深度開發,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發揮產業的集聚效應。經濟危機剛剛過去,能夠在這場危機中經得起考驗的企業,多是航母式的集團企業,而單打一的項目生命力脆弱,不堪一擊。為此,在招商引資工作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產業招商,注意整體產業的引進,在引進單一項目的同時,圍繞產業運營規律及產業上下游關系,堅持“引龍頭、帶配套”和“抓配套、引龍頭”的產業招商思路,注重延伸產業鏈,發揮以項目引項目的優勢,形成產業集聚發展的集群效益。三要從優惠政策招商向綜合優勢招商轉變。在傳統招商引資模式下,外部投資者關注的是不同地區優惠政策的差異,而在當前形勢下,地方政府能夠給與的政策大同小異,優惠政策已不在是招商引資競爭的利器。要充分發揮我縣的廢棄鹽堿地、勞動力、節點位置和投資軟環境等方面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搭建項目發展平臺,打造招商引資綜合競爭力。要把競爭的重點放在優勢資源上,緊緊抓住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帶產業轉移的有利機遇,積極與溫州、北京、山東、遼寧等地的企業集團洽談對接,著力引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產業鏈長的綜合項目。同時,通過優化服務,改善環境,增進感情,讓已在投資落地的客商,發揮他們聯系廣、見識多、人脈資源豐富的特點,進行以商招商。

三、潛心研究,大上項目,著力培育經濟發展“強勁引擎”

工業基礎弱,總量小,加快發展必須堅持工業強縣思路不動搖,以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為重點,強化項目建設,加快農區新型工業化進程。一要圍繞資源謀劃項目。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擁有豐富的“玉米、畜牧、風力、林木、礦泉水”等資源,如果單純靠賣原料和粗加工,對資源深度開發不夠,只能是“捧著金飯碗過窮日子”。所以,要圍繞資源謀劃精深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多層次加工增值,挖掘資源的內在潛能,激活產業的表面張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進而催生出更多更好的大項目。在玉米產業方面,要圍繞龍鳳玉米、昊天生化等企業,爭取新上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打造企業集群。在畜牧產業方面,要圍繞奶牛、肉牛、生豬基地建設,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引進蒙牛、飛鶴、完達山、賓西牛業等畜產品加工企業。在林木產業方面,要引導富森木業與大型知名企業聯合聯營,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由單板加工向多層板加工、家具制造等方向轉變。同時,在生物產業、風力發電、光伏產業等一些空白產業招商方面,要開拓思維,大膽去抓。二要統籌協調抓好項目。以往實施的一些項目進展不快,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部門之間銜接配合不到位,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的進程和質量。因此,無論是項目實施主體單位,還是配合部門,都要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進一步強化部門之間的配合意識,統籌協調好各個環節,確保項目建設的進程和質量。對項目建設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項目的承辦部門要逐一進行分析研究,需要哪個層面協調解決的,要在第一時間向主管縣領導匯報,及時協調,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凡涉及工作交叉的情況,項目的配合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決不能打著管理的旗號在項目實施中設障梗阻。要多研究變通的點子,少照抄照搬規定的條文,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少給自己戴制約發展的“緊箍咒”。三要加快建設推進項目。要“形成以項目建設成效比貢獻、論政績、定進退的用人導向”,把項目建設作為衡量干部、任用干部的第一標準,大膽使用有本事上項目、有能力抓項目的干部,真正要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用到重要崗位上來。各位分管領導、各個部門和各個鄉鎮必須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抓項目建設上來,在項目洽談時,要親自帶隊談項目;項目簽約后集中精力履約,抓資金到位,全程跟蹤,促進項目盡早破土動工;在項目建設中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確保項目建設扎扎實實地推進。

四、強化基礎,打造平臺,著力構建項目建設“載體支撐”

縣位于哈大齊工業走廊輻射半徑,坐落于哈、大、齊、綏中間位置,與其相距都在百公里行程,具備承接項目對外轉移的區位優勢。基于此,縣規劃建設了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的工業示范基地,搭建了工業項目發展新平臺,目前已啟動7.58平方公里,形成了四個功能單元區,入駐企業達45戶。一要抓好物流工貿企業單元區建設。該單元區位于縣柞崗鄉南部、蘆河鎮北部,202國道兩側,距縣城5公里處,總體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目前,入駐企業已達29戶,完成投資1.47億元。其中,單板生產加工、木材交易市場等14戶企業,已進入試運營階段。宏熙牧業500萬只肉鵝、30萬頭母豬屠宰加工,賽美葵花3.8萬噸葵花籽油加工,東北鋼材陶瓷批發大市場,天澤工程機械制造等項目正在緊張建設階段。祥民糧油、聚源免燒磚等項目,正在做入駐前期準備工作。二要抓好畜牧產業示范單元區建設。該單元區位于哈黑路446公里路碑西側廢棄草場,總體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駐企業6戶,完成投資5710萬元。其中,綠春源牧業秸稈飼料加工、勞動自立奶牛養殖、農產品檢測中心、農機合作社等3戶企業已開工建設,力爭年末投產。賓西牛業等3戶企業已達成入駐意向,正在做入駐前期準備工作。三要抓好玉米產品加工單元區建設。該單元區位于縣城202國道以西,綏安公路南北兩側,總體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駐企業8戶,完成投資10.8億元。現在,我們正立足于玉米加工產業單元區,著眼發展玉米產業化循環經濟,以龍鳳玉米公司、昊天生化為依托,加速開發年50萬噸總溶劑等精深加工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玉米產業集群。四要抓好輕工產業單元區建設。該單元區位于縣城202國道以西,縣建成液化氣站以北,總體規劃面積0.28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駐亞麻紡織、農資大市場2個建設項目。其中,亞麻紡紗項目總投資1.5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產值1.2億元,可安置就業人員600人。農資大市場總投資1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安置就業人員2000人,能夠有效帶動物流、人流、資金流等生產要素向縣城聚集。

五、優化環境,注重服務,著力打造引資引項“洼地效應”

環境是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優良的環境能夠促進地方經濟高效、快速發展。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來抓,強化制度建設,積極營造親商、重商、扶商的濃厚氛圍,進而推動招商引資戰略升級。一要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通過制定和完善《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強化招商引資優勢,打造政策洼地。充分利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省里“七位一體”幫扶等上級扶持政策,全力助推招商引資工作。二要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充分利用政府網站、《縣投資指南》和《縣招商引資手冊》等各種宣傳方式,集中推介宣傳我縣的產業基礎、招商政策和優良環境,通過采取新聞輿論、社會輿論集中宣傳的辦法,大力營造我縣發展經濟、開放搞活、加快發展的濃烈氛圍,進一步提高縣的知名度和對外商的吸引力。三要建設優質的服務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精簡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變管理為服務,采取一站式辦公、現場辦公等服務形式,搞好全方位服務。從嚴查處行政執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弄權勒卡案件,執紀、執法部門全面推進公示制、承諾制,切實做到公開執法和公正執法。四要打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廣泛宣傳外來企業和投資者的先進典型和社會貢獻,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和保護招商引資的氛圍,對有突出貢獻的外來投資者,給予相應的政治待遇。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為外來企業和投資者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真正做到讓外來投資者在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利益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