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合作改革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4-08 03:58:00

導語:農民合作改革教育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合作改革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年以來,我區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政策和要求,積極探索和實踐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明確目標任務、分步組織實施,對村、組集體經營性資產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從源頭上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模糊、功能退化、機制不活、監督不力等問題,促進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維護了農民利益,推進了新農村建設進程,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主要做法

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專門班子,完善相關政策,明確目標任務,狠抓“三個結合”,穩步推進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全區已成立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5家,其中,今年新增1家,整村推進1家。共計擁有集體資產總額20513.10萬元,受益農戶2771戶,享受股權10129人,折股量化資產18298.70萬元。

1.堅持行政推動與群眾發動相結合。堅持把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農民參與熱情作為推進改革的關鍵環節。成立了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鎮(街)及實施改革的村組也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由農經部門具體負責業務指導,紀檢監察部門負責監督檢查,為開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多次組織召開全區性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動員大會和推進會,明確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把符合條件的27個村、179個組全部改革到位。同時,采取召開各層次會議、邀請村組代表座談、入戶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廣大農民宣傳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普及合作知識,做到戶戶有觸動、組組有發動、村村有行動,積極營造推進改革的良好輿論氛圍。

2.堅持試點先行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在全區范圍內確定試點單位,樹立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有關鎮(街)專門抽調干部到試點村組掛鉤駐點,幫助各村理清思路,排找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難點,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試點工作結束后,大力推廣試點單位的成功經驗,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因勢利導,積極實踐,努力實現改革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繼去年鳳凰路街道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整街推進工作基本完成以后,城東街道今年將基本完成整街推進工作,城西街道也已制定了整街推進工作計劃。

3.堅持加強指導與規范提高相結合。堅持把強化業務指導與實行規范運作有機結合。采取業務座談、參觀學習、專家講授等方式,分別對鎮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合作社管理人員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培訓指導,引導他們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業務技能和本領。同時,根據相關法規和政策要求,在明確股權設置、規范制訂章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三會”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風險防范制度,不斷規范現有合作組織內部運行機制。9月9日,區委農工辦組織召開了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財會制度研討會,專門就改革完成后原集體經濟組織與股份合作社財會制度如何轉換問題,邀請有關專家和業務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專題討論,并形成了初步共識。

二、取得的成績

我區近3年來的“三大合作”改革實踐,取得了明顯工作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明晰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實行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將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明確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集體經濟中占有的份額,農民據此可以民主選舉股份合作社經營者,民主監督集體資產運營,并享有相應份額的收益分配權。同時,股份合作社參照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和規范股東大會和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確保股東合法權利,從源頭解決集體資產產權虛置、所有者缺位等弊端。

2.促進了村組集體經濟發展。建成的各股份合作社積極投入城鄉二、三產業開發,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鳳凰路街道忠南村股份合作社投資2億元,籌建江蘇牧院生活服務區,每年可產生收益1200萬元以上;城東街道斜橋村、鳳凰路街道蓮花村等4個股份合作社投資6850萬元,在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廠房6.28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增加租金收入750余萬元;鳳凰路街道劉莊村股份合作社投資6000萬元,開發劉莊服務區、彩云居農貿市場等,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鳳凰路街道東謝村股份合作社投資1.2億元,建設6萬平方米的潤東商貿城。這些二、三產項目將為股份合作社帶來良好的投資收益和社會效益。

3.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從制度上保證了農民在集體經濟組織事務中的發言權和決策權,推動了農村民主管理。同時,農民變成股民后,享受穩定的按股分紅,直接增加了收入。年,鳳凰路街道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的4個村,共向9981名股民分配股權分紅1051.31萬元,人均分紅達1000元以上,近年來,未發生一例因年終分配矛盾引發的上訪或信訪。今后,村、組集體股權的收益在提取積累之后也可用于按股分配,讓股東從集體經濟組織的再分配中增加收入。農村民主管理的不斷加強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切實維護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階段,我區將進一步營造改革氛圍、明確工作責任、抓好分類指導,不斷把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向深入。

1.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把提高思想認識貫穿整個工作的始終,以實踐統一認識,以統一認識促進改革發展,注重發揮典型示范的作用,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增強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不斷提高廣大基層干部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為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營造良好氛圍。

2.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明確區、鎮(街)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的第一責任人,親自抓部署、抓落實,分管負責人和具體工作部門根據全局工作部署,細化工作方案,排改革對象,排時間進度,排資產狀況,落實改革內容、改革范圍、改革方式。同時,將這項工作納入年度考核體系,與評先評優緊密掛鉤。更加重視組建后的運作和管理,把股份合作社組建后的規范運作和發揮作用,作為衡量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推進成效的最終目標,作為考核責任落實的關鍵點和落腳點。

3.進一步抓好分類指導。由于各鎮(街)村組集體資產狀況差異較大,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具體的組織形式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我們將在推進過程中進一步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區別各村情況,實行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從當地實際出發,明確組建重點,突出工作重心。對村組集體資產相對較多和城中村、城郊村,鼓勵整村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對少數組集體資產較多的村可以先組建組級社,待條件成熟后再以村為單位組建聯合社,確保改革工作穩步推進,保證和增加農民的收益。

開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近3年來,我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不少差距,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加大工作力度,穩步推進全區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為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實現“率先全面達小康,建設美好新”目標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