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效能監察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04 05:50:00
導語:全市效能監察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去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以開展“效能建設年”活動為抓手,以提升作風標桿、打造效能為目標,積極履行職責,加強組織協調,強化效能監察,力促效能建設,全市干部作風明顯轉變,發展環境明顯優化,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為促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供機制保障。把作風建設作為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保障,層層動員部署,精心組織,狠抓落實。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市紀委主要領導對干部作風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多次作批示、聽匯報、提要求。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作為“一把手”工程,分工負責,齊抓共管。二是層層動員部署。先后召開了全市深化“三學三創”轉變干部作風動員大會、市直部門踐諾承諾大會、政風行風熱線升級擴版等專題會議,印發了《關于在全市開展“效能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達成共識。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在市紀委監察局設立優化辦、作風辦,與市紀委投訴中心、效能監察室合署,從有關部門抽調了10多名同志集中辦公,充分發揮了牽頭抓總、協調各方的作用。各級各部門不斷完善層層抓落實的責任制,形成了上下互動、步調一致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輿論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對干部作風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報道,充分發揮輿論宣傳的引導助推作用。一是拓展宣傳廣度。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開辟專欄692期。對十佳十差基層單位評選活動、作風建設規范性文件及時進行刊播。全市干部作風建設大會、部門承諾踐諾評議、服務窗口評議等會議活動,都通過電視向全市直播。發揮網絡等新興媒體覆蓋面廣、靈活性強的特點,大力宣傳我市作風建設進展情況和做法。全市共編發工作簡報602期。二是挖掘宣傳深度。新華社對我市作風建設的經驗做法進行了專題采訪,以《作風建設成為整合發展優勢的最佳催化劑——“效能”調查》為題,對我市2010年作風建設的做法進行了刊登;《大眾日報》以《:轉方式必先“轉干部”》為題的長篇報道在頭版刊發。三是擴大宣傳效果。發揮正反典型的引導或警示作用,公開通報13件干部作風建設問題、案件的查處情況和6個先進典型,舉行全市“十佳”服務窗口事跡報告會,2萬余名干部收聽收看。
三、構建制度體系,促進規范運作。注重發揮制度的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作用,促進效能建設科學化、規范化。一是制定制度。圍繞“馬上就辦”、行政服務限時辦結、行政許可超時默認和缺席默認辦法、首問負責、行政效能投訴整改公示、一次投訴查實待崗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將近年來63項效能和作風建設的制度規定編纂成冊印發給各級各部門。二是宣傳制度。加強對制度的學習、宣傳和教育,提高各級各部門的制度意識,熟悉制度內容,努力形成遵守制度、維護制度的社會環境,增強把握政策、執行政策、運用政策的能力,養成嚴格按制度辦事、自覺執行制度的習慣。三是落實制度。把制度落實、提高執行力作為作風建設工作的主線和切入點。研究在制度執行中會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加強對制度執行、決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查處違反制度的行為,有效防止了“中梗阻”現象發生。
四、強化專項整治,提升整體水平。圍繞效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以突破短板提升整體水平。一是圍繞“三重”項目建設開展專項督查。組織15個督導組,對56個市級“三重”項目指揮部建設情況進行多輪次的督導檢查,發現問題37個,提出建議52條,督促制定整改方案。實行“現場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全力全速推進“三重”項目建設。二是圍繞企業生產秩序開展專項整治。對收費、罰款、檢查事項和亂辦班、亂培訓、亂發證等變相“三亂”問題全面清理整治,對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專項清理整治,全市涉企檢查收費罰款備案932件次,拒絕不符合規定的備案68次。企業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天數由原來的58天下降到15天。三是圍繞施工環境開展專項整治。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項執法活動,加強建設項目周邊環境治理,嚴厲打擊強裝、強卸、強買、強賣、阻撓重點工程正常施工的各種路霸、市霸、工程霸,打掉霸頭惡勢力260個,抓捕破壞發展環境的違法犯罪分子1084人。
五、開展公開評議,增強監督實效。一是組織部門公開承諾踐諾評議。由47個市直部門一把手把上年承諾內容落實情況和當年承諾事項通過電視直播向社會公開,評議代表現場投票并公布結果。各縣市區也都組織了部門承諾踐諾評議活動,把部門工作推到陽光之下讓公眾參評監督。二是開展市直部門單位服務窗口公開評議。組織450名社會各界代表對64個市直部門的100個服務窗口進行公開評議,評議全程電視直播,現場填票、現場匯票、現場公布得分排名,社會反響良好。三是組織“雙評”活動。組織萬名代表,對163個市直部門單位和公共服務行業單位履行職責、優化環境、為民服務、黨建工作、廉潔勤政等情況評議,評議結果納入年度考核體系。四是評選十佳十差基層單位。起草了評選活動方案,舉辦了新聞會,開展了網絡評選等工作,在媒體了公告,召開民主評議會議。對評選出的十佳十差基層單位公開通報。五是發揮群眾監督評議團的作用。組織監督評議代表參加各種評議、新聞通報會、明查暗訪等活動,全市群眾監督評議代表參加各種監督評議活動共計12600余人次。六是建立環境監測點評價體系。市縣兩級從企業、建設工地、個體工商戶中選擇設置經濟發展環境監測點1717個,組織監測活動45次,促進了行政效能的提高和干部作風的轉變。
六、深入明查暗訪,嚴格督察問責。一是經常開展明查暗訪活動。組織工作組不定期對縣市區和市直部門進行明查暗訪,集中督查影響機關效能、損害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對午餐禁酒執行情況進行了重點檢查。市縣兩級先后開展明查暗訪1229次,發現問題726個,通報違規單位225個,下發整改通知書38個。二是整合行政效能投訴平臺。建立效能作風建設聯動聯辦制度,整合投訴渠道,市縣鄉三級都設立作風效能投訴電話,與市長、縣長公開電話、直播民生、行風政風熱線、部門投訴電話加強信息溝通協調,實行“集中受理、分類辦理、跟蹤督辦、及時反饋、定期通報、責任追究”運行機制。2010年全市共受理投訴舉報335件,查結269件,處理87人。三是嚴肅查處違紀違規案件。對群眾投訴舉報的效率低下、“三亂”、不作為亂作為、失職瀆職等行為,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全市共查處案件121件,給予黨政紀處分71人。四是加大問責力度。對違反效能建設、作風建設規定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問責。批評教育31人、書面檢查13人、通報批評9人、行政告誡4人、調離崗位3人、辭退4人,其他處理15人。通報案件79起。
七、著力改革創新,突出抓源治本。一是深化“一費制”改革。繼續落實涉企“一費制”,將改革范圍擴大到房地產行業。印發了《市房地產項目“一費制”改革的意見》,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形成了“一組兩辦”的工作機制。全市“一費制”制納入企業1038個,簽訂繳費協議書3513份,實際繳費583億元,減少收費4363萬元。加快房地產和城建項目審批審查速度,成立聯合審批辦公室,建立行政審批、圖紙審查聯審聯辦機制,組織行政服務中心、國土、規劃、環保、建設、文物等有關部門聯合對公開出讓的18宗地塊進行實地踏勘。二是全面推行首違不罰。全市共計33個部門197個項目納入首違不罰,落實首違不罰事項12100余件,減輕當事人負擔400余萬元。三是推進行政審批項目“三集中、三到位”。51個市直部門單位按要求努力縮短審批時限,平均壓縮辦理時間1/3。全面公開職能職責、權限范圍、服務內容、辦事程序、承諾時限、辦理結果等,增強了審批透明度。
八、堅持科技防腐,強化電子監察。監察市直50個部門單位受理審批業務40608件,辦結39230件。即辦件辦結率達到100%;承諾件提前辦結率達到98%。對監察發現的超時辦理和違反工作紀律的行為,發出監察建議書16份,通報批評15個單位71人次,責令報送整改報告32份,誡勉談話處理4人,調離工作崗位3人。一是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業務系統。組織市招監辦開發了建設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視頻音頻監控和招標采購信息化管理系統。二是實現政府信息公開電子監察。依托市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開發開通了政府信息公開電子監察系統,對政府各部門單位信息公開的全面性、完整性、及時性進行實時監察。三是認真清理審核行政權力事項。制定印發了《市級行政權力清理審核工作實施方案》和《編制市級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圖實施方案》,召開了全市行政權力清理審核工作會議,開展了行政權力清理審核工作,建立了全市行政權力數據庫,將清理審核確認的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予以公開。四是建設“三重”項目管理和監察系統。對86個“三重”項目工作計劃、完成進度、資金使用和存在問題等情況進行電子監管。五是開發涉企“一費制”電子監察系統。制定電子監察系統建設方案,將業務流程固化為計算機程序。
- 上一篇:藏族文化傳播計算機網絡作用及策略
- 下一篇:計算機數字化仿真測試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