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素質教育經驗交流

時間:2022-07-04 03:53:26

導語:學生素質教育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素質教育經驗交流

市關工委、市教體局和團市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每年一個主題,連續三年在全市中小學組織實施了“十萬學生大感恩”、“十萬家長進講堂”和“十萬親子做家務”活動。

一、“十萬學生大感恩”老少傳承,成效顯著

2010年,“十萬學生大感恩”活動啟動。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他人、感恩社會”為主題,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付出、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時刻懷有感恩之心,努力使自己成為關心他人、服務社會、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材。

在家里,學生通過為父母多做事,和父母多說知心話,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腳,幫父母做飯洗衣,體會和感激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他們利用父母生日、父親節、母親節等特殊日子,通過各種形式送給父母溫馨的祝福,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在學校,他們尊敬老師,禮貌待人,認真學習,在教師節及傳統節日,開展為老師送祝福活動,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在班級,有的同學積極為同學和班級做好事,掀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的良好風氣,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有的同學回憶對自己幫助較大的同學或親友,通過一封信、一個電話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在社會上,他們遵紀守法,弘揚公德,謙虛禮讓,尊老愛幼,主動為敬老院里的老年人、社會上的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開展送溫暖行動,提供無私幫助,奉獻一片愛心。

二、“十萬家長進講堂”精彩紛呈,影響深遠

2011年,“十萬家長進講堂”活動啟動。活動突出知識性、針對性、雙向性和實效性。各學校以“家長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為宗旨,積極開展“家長開放日”、“家長教育開放月”、“邀家長與課改同行”“與素質教育同行”等活動,“家長走進校園,家校頻繁互動”成為靚麗的風景。與此同時,各學校還積極推進家長學校建設,建立家庭教育講師團,開辟家教講壇,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征文評選活動。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大力支持,或認真聽課、虛心請教,或走進課堂、言傳身教,使整個活動活力四射,魅力十足,體現了當代家庭教育的時代特點和家校合作的鮮活生命力,為家庭教育的科學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活動的開展,有效改變了家長的教育觀、人才觀,優化了家校育人環境,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構建和諧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十萬親子做家務”主體盎然,家庭和睦

2012年,“十萬親子做家務”活動啟動。活動創新德育形式,弘揚傳統美德,完善和鞏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在實踐中培養吃苦耐勞、珍重親情、尊重他人的品格,有效增強責任意識,提高動手和競爭能力。活動的開展,創設了自然生動、溫馨和睦的生活情景,創造了共同體驗、共同提高的交流平臺,創建了親子互動、教子有方的魅力家庭,增強了中小學生自主、自強、自信意識,使素質教育的內涵和要求得到了細化和延伸,打造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素質教育新模式。

活動中,學生主體盎然,家長興致相助,親子樂在其中。通過家務勞動,使學生體驗了各項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促使他們在尊重父母、尊重勞動、尊重成果方面的道德升華。學校在活動開展的同時,積極為學生提供展示知識學習和家務勞動風采的舞臺,促進了活動的有效開展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