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普法教育創新經驗交流

時間:2022-07-04 04:28:34

導語:青少年普法教育創新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普法教育創新經驗交流

求本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青少年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奠基工程,是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任務。近年來,嶗山區關工委高度重視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緊密結合青少年特點和實際,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教育形式,加強法制宣傳隊伍建設,初步形成了普法內容系列化、普法形式多樣化、普法隊伍多元化的格局,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不斷拓寬法制教育的內容和渠道,著力增強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認真做好學校法制課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學校和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課堂是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們督導各學校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開設法制課,設專職法制副校長42名,保證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法制教育評價體系,確立了法制教育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各學校還堅持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法制報告會,并有針對性地舉行“青少年學法用法主題班(隊)會”活動,使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做到了經常化、制度化。目前,我區2所學校被評為省級依法治教示范學校;有3所中小學被評為市法律六進示范單位。

二是實行法制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將法制教育內容系列化。圍繞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通過結合日常行為規范,“三面流動紅旗”評選,校、班、團、隊活動和校外活動“四結合”開展法制教育;圍繞增強學生法治觀念和公民意識,精心選擇與中小學生生活關系密切、易于被他們理解接受以及對他們良好行為的養成有導向作用的教育法、知識產權保護和社會治安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區容環境衛生等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和教育引導。我們還以各種主題紀念日為契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全國普法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做普法工作的宣傳者,并進行社會調查;戒毒日,組織學生參觀戒毒所,宣誓“遠離、珍惜生命”;環保日,組織學生走出學校,擁抱自然,清理山林、街頭垃圾,積極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日”,倡導揚起法律的利劍,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符合青少年學生身心特點,豐富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內容,提高了法制教育的實效。

三是積極搭建平臺,探索建立形式多樣的普法教育活動載體。我們聯合區文明辦、區綜治辦、區司法局等部門開展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在全區掀起學法、普法的熱潮。2010年7月29日,組織召開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動員大會,會后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普法教育活動。如:在全區組織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將法制知識帶回家,發揮宣傳教育輻射作用;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校園行”活動,開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活動50余場次,使1萬多學生受益;組織全區41所中小學簽訂了“愛心助學”法律顧問協議書,建立了法治信箱,在嶗山法院、“市警備區79分隊”和“北宅大嶗生態觀光園”等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形成校內校外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絡。各中小學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也積極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系列法制教育活動。如:林蔚小學根據小學生年齡特征,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學期舉辦一次“遵紀守法、從我做起”活動;開展“一月一法”學習活動;舉辦一次法制專題講座活動;舉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題班隊活動;走向社會開展一次法制教育宣傳“爭做合格小公民”活動)。惠特小學與嶗山交警中隊結成共建單位,并在中隊的幫助下辦起“少年警校”,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法律素質。曉望小學將10月份定為“曉望小學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月”,活動月期間舉辦了紅領巾“課間加餐”廣播站、宣傳欄“法律在線”窗口、“紅領巾監督崗”、“法律知識辯論會”、“珍惜生命、拒絕”給家長一封信和法制手抄報宣傳等活動,成效顯著。

二、積極做好特殊群體的法制教育工作,切實增強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一是做好后進青少年學生轉化工作。在全區中小學校中提出“轉變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名優秀生同等重要”的口號,要求學校每年都要對后進生進行認真分析,建立專門檔案,制定幫教措施,定期進行檢查。建立后進生幫教責任制度,要求各學校領導、兼職法制教育副校長、有關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參與負責轉化一名或數名后進生工作,幫助他們補習功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個人心理健康輔導,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與責任感,引導他們走上成材之路。目前,我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鞏固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二是做好“紅黃綠”青少年群體分類管理工作。對全區四個街道的“問題青少年”進行全面排查,通過對青少年在學校、社區、家庭三大活動區域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評估,以其日常行為表現以及違法犯罪的可能性為主要判別依據,將社區青少年大致化分為“紅”、“黃”、“綠”三大群體,建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預警機制。以“紅”、“黃”青少年群體為重點工作對象,建立了法律援助、關愛幫扶、心理輔導、青少年幫教、權威監督員、群眾監督員等6支以關愛教育督查為工作內容的志愿者隊伍,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靈活多樣的預防教育和幫教措施,對問題青少年進行動態管理,切實將不良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是做好問題青少年的挽救幫教工作。實施“特殊希望工程”,聯合區法院、嶗山公安分局和區教體局等有關單位成立幫教小組,對于被判處緩刑的少年犯落實具體幫教責任人,簽定幫教責任書,因人制宜,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教措施和矯正幫教方案,關注其思想變化,鼓勵其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義務工作,并切實幫助解決好學習、就業困難,讓少年犯通過校正后能以健康的心態迅速融入學校、社會。為了給未成年外執犯創造良好的矯正環境,我們先后建立了中韓街道枯桃社區自新林、沙子口街道南姜社區和正德飯莊3處矯正基地。截至目前,已先后安排5名未成年外執犯在正德飯莊工作,進行矯正管理,考察期結束后順利回歸社會。對于原屬在校學生的外執犯,積極與學校溝通交流,幫助其重返校園,完成學業教育。同時,每年組織被宣告緩刑、被判處管制、免于刑事處罰和被暫予監外執行的未成年犯罪人員種植“自新樹”,并開展談心及法制教育活動,促使其轉變思想、悔過自新。

三、全面推進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努力夯實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基礎

一是建立健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組織網絡。區關工委成立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組委會,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建立聯席會議、工作督查等制度,對各單位普法教育活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建立學校、社會、政法部門、家庭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成立以法制副校長、任課老師、責任區民警、家長為主的四支師資隊伍,充分利用司法機關、社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各種資源,推進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實踐活動。

二是加強中小學校法制副校長隊伍建設。從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科級以上干部中聘請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熱心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志擔任中小學兼職法制副校長,指導學校建立完善依法治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參與制定學校法制教育規劃、計劃,協助學校開設法制教育課程,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及學校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近年來,法制副校長走進校園、走近學生開展了以“弘揚法制精神,服務經濟發展”等主題的系列講座,深受學生歡迎;組織開展“青少年學生走進法院”活動,引領學生定期觀看法院對相關案件的庭審錄像、圖片展覽;組織警示教育報告會、故事會、模擬法庭開庭等,引導青少年學生自覺與法同行,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科學防范”的法制觀念。

三是加大家長普法教育工作力度。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搖籃,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我們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小手拉大手、進行家訪等形式,給家長講解法律知識,介紹典型案例,通報在校生違紀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等方式,提高家長對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認識,豐富他們的法律常識,激發他們自覺對孩子進行守法教育的積極性。區關工委聯合教育體育局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了“致家長一封信”活動,將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問題,家長、教師等在“關愛明天,普法先行”中的責任及要求,發至各學校,發至每一個家庭,共同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回顧過去,我們在市關工委的正確領導下,踏踏實實,開拓創新,探索出一些適合青少年特點,行之有效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兄弟區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當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積極學習先進經驗,深入研究當代青少年的特點和法制教育的規律,努力適應新的時代特點,不斷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徑,進一步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