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司法思想觀念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29 10:06:36

導語:基層司法思想觀念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司法思想觀念經驗交流材料

思想觀念是決定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工作狀態的重要因素。目前基層司法行政系統干部職工思想觀念總體上看是健康向上、積極上進的,大多數干警都愛崗敬業,勤奮工作。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學發展,值得重視。

一、目前基層司法行政系統思想觀念存在的問題

1、失落情緒

基層司法行政機關重建雖然已二十多年,但由于部門職能一直很疲軟,部門業務與當前經濟發展沒有直接關聯,很難引起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乃至部門基本建設、工作福利、干部的使用等重要問題都很難得到關心支持。現在縣級司法行政機關辦公條件在同級政府工作部門中是比較差的。與檢察、法院同時享受的崗位補助津貼,兄弟單位早已調整,而我們分文未變。司法行政系統的干部提拔使用的機會也少。我局1982年成立以來,先后八任正局長,沒有一個是內部產生的,7個副局長只有1個是直接從內部提拔的。而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局共有15名一般干部調出,卻有13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有的同志說:“司法局牌子大職權少,工作吃力不討好”。情緒悲觀失望。

2、畏難情緒

司法行政工作屬于意識形態領域,很多工作帶有服務性性質。部門職能很多,但沒有制約手段,很多地方對司法行政機關提出的工作意見不夠重視,工作難以排上號。一項工作要多次電話催,反復上門求,方可勉強落實。部分業務(法宣、人民調解、安置幫教工作)屬多部門管理,司法行政部門不能一廂情愿。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在下達工作目標任務時,有時缺乏調查研究,脫離基層實際,指標定得過高,使基層心有余而力不足。

3、等待觀望情緒

近十年來,司法行政工作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了不斷探索改革和創新。但有的舉措缺乏認真調整研究和科學論證,公證工作,一時提倡改為社會中介機構走向市場,實行自收自支;一時又強調保留公立性質。基層調解工作一時強調要建立“148”聯動機制,一時強調建立司法調解中心,現在又要求建立鄉鎮調解委員會。幾年時間,一年一個調,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改革模式和工作方向,使基層司法行政人員心中無數,只能等待觀望。

4、消極應付情緒

由于司法行政部門職能疲軟,沒有職權結合,大多數工作受制于人,各種業務報表門類多、項目細、內容虛、難查實。沒有及時上報會批評,數據有了差錯沒有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使人感到:工作認真做不完,工作馬虎沒風險,導致一部分干部職工產生工作馬虎了事、消極應付的情緒。

二、矯正目前不良思想觀念的對策

1、深化體制改革,科學進行決策

建立責、權、效、利的行政管理模式,是行政體制改革的方向,是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的基本保證。我們應抓住中央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機遇,推動司法行政體制改革步伐,科學進行職能配置,做到責權結合,使司法行政工作有職有權有責。在工作指導上,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基層實際情況,科學出臺各種舉措,遵循給壓力與傾財力并舉、下指標與現實相統一的指導原則,使司法行政工作目標明確、舉措可行。

2、改善工作環境,增大吸引力

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這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基本方法。根據現代行為科學研究發現,現代人是一種復雜的人,他的需求具有多向性,不僅物質上需要滿足,而且精神上需要安慰,環境上需要和諧。在管理方式上提倡采取物質+精神+環境的綜合激勵的手段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這種理論對我們如何抓好基層司法行政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借鑒作用。根據目前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的具體情況,要保持隊伍思想穩定,提高工作積極性,筆者認為:一是以最大努力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改善工作條件,使人產生一種舒適感。二是關心大家的政治進步。創造有利于個人發展的條件,使人產生一種向往心理,感到有奔頭。三是正確協調內部的人際關系,營造一個團結友愛、主動配合、共創事業的工作環境,使人對單位產生一種溫暖和諧的情感。四是領導作風要民主、坦率誠實、平易近人、處事公正,使人對領導產生一種信任感和親近感。這樣,工作條件雖然一時比不上其他部門,工作艱苦些,但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大家也會同心同德地干好工作。

3、強化目標管理,加大外界壓力

司法行政工作總體來看有點務虛,這有待于體制上的改革,但就各項具體工作來講,是可以轉虛為實的。例如,把每項工作分解到具體人頭上,做到責、權、效、利相對應。對每個工作人員,工作有目標,優劣有標準,好差有賞罰,使人對工作產生一種壓力感。同時,要經常組織一些業務競賽、專題研討、經驗交流、輿論評議等活動,使大家對工作產生一種興趣感、探索欲,激發競爭意識,提高工作上進心,使整個工作虛事實做,生動活潑,有聲有色。

4、培養基本因素,激發內部動力

思想教育專家認為:影響人們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兩類:一是基本因素。它指的是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二是刺激因素,它是靠各種刺激而發揮作用。基本因素地人們積極性起著主導的決定性的作用,而刺激因素只可能在短時間內起暫時作用。因此,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據這種理論,積極培養每個人的基本因素,使他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高尚社會主義道德情感。激發政治責任感和革命事業心。在工作上經常與大家溝通信息,交換意見,使大家對組織分配給自己的工作產生認同感和義務感。在工作中,正確對待個人利益得失,抵得住各種誘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5、經常進行“輸血”,及時“對癥下藥”

人的思想活動具有動蕩性的屬性。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能變化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人的思想活動規律和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特點,有系統的、有計劃的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使大家在教育和活動中受到啟發、感染和熏陶,增強抵御各種不良風氣侵蝕的能力。做到預先防患。其次,發現思想苗頭,要認真弄清原因,找準問題所在,及時“對癥下藥”。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不使問題成堆。特別是對分散在各鄉鎮的司法助理員,要經常深入下去,向鄉鎮組織了解思想動態,交流情況。使司法助理員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以免失控,成為死角。

解決人們的思想觀念問題,是改造人們世界觀的工作范疇,是一門建立在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哲學等學科基礎上的綜合性應用科學,不僅要良好愿望,而且要有正確的方法。在工作中,既要改造主觀世界,又要改造客觀世界,并根據各人的年齡、性格、情趣、意志、理解能力等個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動活潑,又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