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社區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09-06 09:06:09
導語:民政局社區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區是市的中心城區,主城區面積31.69平方公里,32.8萬人,下轄6個街道,5個鄉鎮,60個社區居委會。幾年來,城區的社區建設經過起步、發展、提高三個階段的探索與實踐,由單一的救助服務逐步發展為面向全社會全方位多功能綜合性社區服務與各項社區建設事業。區社區服務中心正式于6月26日落成開張,六個街道也設有社區服務中心,74個社區服務站。初步形成了區、街道、居三級社區服務網絡。近年來,我局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以社區建設為抓手,切實做好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了社區的穩定,為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逐步健全社區建設運行機制,為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構建有力的組織保證。
區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區有關部門、駐區單位等廣泛參與的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組織、管理社區建設,同時負責抓好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民政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牽頭組織、協調、考核、督查全區社區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等。各街道、居委會也相應建立了社區建設領導小組,都把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列為重要的工作內容。
各街道社區圍繞“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有一支模范作用較好的黨員隊伍和居干隊伍,有一個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的目標,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對社區黨組織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二、不斷拓展社區建設活動內容,讓思想政治工作走進社區千家萬戶。
一是面向社區“孤、老、病、殘”群體的助弱服務。全區各街道居委會共有特殊服務設施102處,主要開設老年人收寄養、醫療康復、保健、文體娛樂、休閑以及殘疾人活動站、殘疾兒童寄托所等服務。同時,我們立足海陵實際,以“星光計劃”為契機,新建、改建了一批老年服務設施項目,目前,我區已建好或正建的“星光計劃”項目27家,這些項目全方位、多層次、多樣性地滿足社區老年人需求,使老年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二是面向廣大居民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務。社區建設的落腳點和歸宿點是為居民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現全區共有公益性、福利性服務項目259個,共設有老年活動室68個,文明市民學校26所,圖書閱覽室59個,青少年和文化活動室55個,警務室74個,宣傳欄、公示欄142個,全民健身點30個。區、街、居以社區服務中心為依托,以站、點為主體,服務項目基本涵蓋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居民群眾“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社區”,感受到社會的溫馨。
三是面向企業分離人員做好扶助服務。當前市區企業正在以“三置換一保障”加速改制,一批富余人員被分流進入社區,企業剝離的社會職能和政府轉移出來的服務職能大部分要由社區來承接。為此,區民政、街道、社區居委會順應改革形勢,主動調整社區工作思路,廣泛開展“我為下崗失業人員獻愛心”的行動,全面實施“一助一”幫扶工程,使全區低保戶的生活得到妥善落實。在居民區內共開設了各類服務網點631個,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480多名。
四是全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我區高度重視城鄉低保工作,將其列入政府的“民心工程”,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目前,全區有低保對象1313戶、2802人,上半年發放保障資金91.8萬元。在低保工作中,我們結合實際,采取分級負責,分級負擔的辦法,多方籌措資金,確保資金及時到位。堅持“專人負責、定期排查、動態監測、及時調整、據實測算”的原則,做到該保的一戶不漏,已保的一戶不錯,該發的一分不少。
三、注重社區黨建工作,促進思想政治工作開展。
1、鞏固社區黨建陣地。各街道緊扣“一居一支”的目標,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初步形成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支部為基礎,社區黨員為主體,社區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性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到目前為止,社區居委會已建支部由2000年的36個增加到74個,各類社區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協調組織7個,社區黨校9個,街道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10個,建立共建對子35家,基本達到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工作。較好地發揮了黨組織在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導向作用。
2、激發居民參與熱情。多年來,區、街、居的服務一直以專、兼職服務人員與志愿者隊伍互為依存、互為促進。區、街道的社區居委會建有黨員、群眾兩支以上社區志愿者隊伍,并有章程、有計劃、有活動。社區志愿者人數占本社區居民的1%以上。全區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已發展到98支,4906名志愿者參與社區互助活動,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了社區群眾對社區建設的認同感、參與感,充分展示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人文社區的魅力。
3、活躍社區文化,提高市民素質。全區各街居圍繞群眾性文化、教育、科普、體育、娛樂等充分利用一切文化設施和各種文化活動載體,豐富居民的文體活動。如城南街道確立“社區文化體育創特色”的工作目標,他們的“全民健身工程”、“社區體育運動會”開展得有聲有色;街道舉辦“集成杯”社區家庭趣味運動會、讓“生活充滿陽光”演講會,面向青少年學生,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社會,體驗生活;城中香江花園開展了“一二三四五”特色家庭活動(即小區內每個家庭一個書櫥、二份報紙、三百本書、四項健身器材、五盆花),充實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同時,以提高市民素質為目的,各街道還開設黨校、市民學校,開展以滿足不同層次居民需求的“三觀”、“三愛”、“三德”、“三知”及全區現代文明市民教育工程,極大地提高了居民的整體素質。
區社區服務中心的開業,把民政的低保救助、優待撫恤、老年辦證、殘疾服務、社團管理、婚姻服務等溶在一起,把社區的市民求助、家政服務、社會福利服務結合起來,實行一站式、全方位、多層次的無償和低償服務,使老百姓帶著問題來,帶著滿意回,真正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萬事民為先,便民利民,采用顯示屏、觸摸屏等先進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水平,讓老百姓知情、知事,開業以來反映較好。我們感到強化思想政治工作,說千道萬,關鍵在落實上下功夫,在為民上有舉措,在創新上有思路,才能推動工作的開拓創新。
- 上一篇:創建保證林業發展的投融資政策
- 下一篇:做好計劃財務監管提升林業投資成效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