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

時間:2022-11-07 10:46:54

導語: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

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機關(審計機構)通過對領導干部或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所任職的地區、部門、單位財政財務收支以及相關經濟活動的審計,來監督、評價和鑒證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行為,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監督活動。目前,我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依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中辦發(2013)32號《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發揮著其他審計工作無法替代的作用,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監督,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黨風廉政建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從源頭上治理和防范腐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對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談幾點建議

一、提高審計認識

被審計的部門、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均應高度重視,提高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以黨政領導干部為審計對象的、特殊的工作,不僅僅要求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有著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被審計的部門、單位的重視與否同樣也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項關聯度高、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風險系數較大的系統工程,這不但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應把這項工作納入加強干部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總盤子,還要求領導干部從政治的高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自覺接受審計和監督,才能排除阻力和干擾,保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正常進行。

二、整合審計資源

要善于利用組織部門的人事資源、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的線索資源、網絡媒體的信息資源。審計實施前,主動與組織部門溝通,了解組織部門在干部管理使用中掌握的被審計單位領導人員的信息;主動與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聯系,了解與被審計單位(人)有關的舉報材料和違法違紀線索;有意識地到網絡媒體中廣泛收集被審計單位(人)相關的新聞和消息,不僅要關注正面的新聞,更要關注負面消息,從而確定審計的重點,制訂審計方案。審計實施中,對發現的重要情況、重大問題和重點線索,及時與組織部門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建議,必要時適當調整審計思路和重點。審計結束后,及時向組織部門提交結果報告,全面真實地反映審計情況,同時,將審計查出的違紀違法線索移交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進行查處,以提高審計監督效能。

三、拓寬審計思路

拓寬經濟責任審計思路的重點是逐步將效益性與真實性、合法性一并作為審計的注重點。就目前的經濟責任審計情況而言,審計機關普遍存在任務重、時間緊、人員少的困難,日常的經濟責任審計目標通常以真實性、合法性為主,效益審計開展的難度相對而言較大。對此,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必須轉變這種思維模式,在經濟責任審計開展的同時進行效益審計,不僅僅查清被審計對象所在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管理、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查清其是否廉政勤政,更要查清其在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的嚴重損失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方面的問題,才能弄清其是否政績突出。這樣才能進一步促使被審計對象廉潔勤政并提高領導能力和水平,為黨委管理、任用干部提供更有價值的依據。

四、防范審計風險

制訂科學合理的審計方案,確定審計重點和范圍,規范審計工作程序,運用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加強復核、征求意見,防范審計風險。審計實施前,將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歸類,針對重要信息確定審計重點,明確人員分工,并根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特點制訂切實有效的審計方案;在審計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每個審計環節都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進行,避免審計人員執法的隨意性,運用查賬查實相結合的審計方法,盡量避開表面信息的干擾,審計機關應制定審計工作底稿復核制度,對重大問題進行反復討論,審計報告要征求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對象的意見,認真落實不同意見并妥善處理。

五、提高審計質量

提高審計質量的關鍵在于審計人員的政治思想、業務技術水平等綜合素質的改善和審計模式的創新。審計培訓工作應覆蓋審計干部的整個職業生涯,開展審計業務培訓的同時還應注重計算機、法律、經濟管理和工程技術等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鑒別、判斷、協調能力的培養。由于經濟責任審計時間跨度較大,被審計單位資料多,傳統的審計模式很多時候適應不了審計要求,創新審計模式,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財務收支審計與重大經營決策并重。

六、客觀公正評價

審計人員應全面地看待問題,從審計的角度,以數字和事實為依據,客觀公正、事實求是地評價被審計對象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必須始終以審計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為基礎,依據法律法規對所查事項進行準確定性分析,對審計中未涉及、審計證據不充分、評價依據或者標準不明確以及超越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做任何評價。評價時還應準確界定被審計對象應當負有的責任。

七、科學運用結果

公告審計結果是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平臺,實行審計結果公告是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有力措施,準確把握穩妥、公正、保密的公告原則,實施公告前加強宣傳和溝通,堅持先試點,后拓展的公告方法,并做好回訪工作,關注實際效果和后續效應,在公告范圍和內容方面應以向社會公眾公告為主,全面公開、直言點名,將問題和整改情況同步公告。

八、實施責任追究

實施責任追究是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手段,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從審“事”入手,以評“人”告終,實際工作中,必須把處理問題和處理人緊密地結合起來,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制定相關的問題責任追究辦法,明確對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經濟責任而出現問題的被審計對象進行責任追究的范圍、原則、內容和程序。逐步將審計移送有關部門事項的辦理情況納入政府督察范圍,建立起與紀檢監察、檢察機關的案件移送和協作配合制度,規范相關程序,明確責任。紀檢監察、檢察機關等部門在認真處理審計移送問題的同時,還應注意由點到面,深挖細挖,用足用活審計成果。另外,還需強化組織處理措施,切實解決審計決定執行不力的問題。

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還需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抓好審計整改,幫助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從體制機制上分析研究問題,為黨委政府宏觀決策提供參考,發揮好經濟責任審計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