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講話

時間:2022-08-25 05:42:00

導語: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座談會的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系統展示試點工作成果,深入部署下一步的調查與評價工作。上午,省第十一地質大隊、省地礦研究所、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浙江地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介紹了開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的做法、經驗和成果,衢江區和龍泉市國土資源局分別介紹了他們如何做好領導和組織協調工作,確保小流域泥石流調查評價工作順利進行的體會,都講的很好。大家還觀看了試點縣調查評價的成果展示。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趙建康總工程師就縣(市、區)小流域泥石流調查評價工作中應著重把握好的幾個問題作了發言。剛才省防汛辦、省氣象局、省地勘局的領導對我們如何進一步做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及時,達到了總結工作、展示成果、交流經驗、統一思想、推動工作的目的。王松林廳長7月20日在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匯報會上,對如何切實搞好此項工作有一個重要講話,已經發給大家,希望各地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下面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試點工作的成績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批轉的《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方案》,省國土資源廳于**年確定了淳安、臨安、永嘉、樂清、武義、衢江、龍泉、景寧等8個縣(市、區)為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試點。二年來,各試點縣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在有關部門配合支持下,在地質專家的精心指導下,經過試點縣國土資源部門和有關地勘單位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試點任務,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和寶貴的經驗。

(一)主要成果

1、查明了可能發生泥石流的溝谷的數量及范圍。8個試點縣共調查溝谷2693條,其中重點調查1044條;基本查明了泥石流隱患溝谷562條,圈定了危險區范圍,全面評價了泥石流地質災害的易發程度,初步分析了小流域泥石流發生的臨界降雨量,為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奠定了基礎。

2、編制了已查明的全部泥石流隱患溝谷1∶1萬比例尺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圖冊。標明了危險區范圍和安全撤離路線,編寫了重要泥石流隱患溝谷防災預案和防治對策建議,為有效預防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供了依據。

3、開展了小流域泥石流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協助當地政府落實了重點泥石流隱患溝谷的監測責任人,發放了防災明白卡,使受泥石流隱患威脅的群眾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防災自救的方法,有效地推進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

4、形成了適合浙江實際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實施細則、項目管理辦法,設計編制、野外驗收和成果驗收要求等一整套技術及項目管理規程。

5、提升了大家對泥石流地質災害的認識水平。通過培訓和野外工作實踐,我們的管理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對泥石流地質災害的認識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實踐中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為我們全面開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鍛煉了一支骨干隊伍。

這些成果的取得,是各試點縣(市、區)國土資源局和有關地勘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政府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配合的結果。特別是從事野外調查工作的地質技術人員,他們夏天頂著烈日酷暑,冬天迎著凜冽寒風,爬山涉水、野外作業,為查明小流域泥石流隱患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對此,我代表廳黨組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基本經驗

1、必須把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和有關地勘單位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呂祖善省長、茅臨生副省長等省領導十分重視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省防汛工作會議上多次強調要切實加強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省財政安排了專項經費,支持這項工作。廳黨組更是把這項工作作為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對各市國土資源局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松林專門召集會議聽取各市局關于這項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上午衢江區分局等單位的經驗介紹也充分說明,只有各級領導重視和支持這項工作,才能確保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順利開展。除了地方政府領導重視,我們各項目承擔單位領導的重視也很重要,樂清、景寧等縣(市)取得了比較好的項目成果,是與承擔單位隊長、院長、總工程師高度重視分不開的。

2、必須精心編制好每一個縣(市、區)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設計。一個科學的調查評價設計是做好調查評價工作的根本保證。設計是具體實施調查與評價工作的指南,野外驗收的依據,也是項目成功的重要基礎。要在充分收集資料,分析現有資料的基礎上,認真編好設計,然后嚴格按批準的設計去組織實施。

3、必須充分利用遙感技術手段為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服務。開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的縣(市、區),都是以丘陵山區為主,溝谷眾多。如果這些溝谷都要逐一實地調查,不僅費時甚多,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現代遙感技術為我們在室內判讀、選擇重點調查區,指導地面調查工作的開展,減少外業工作量,并快速高效地完成野外調查,獲取地面調查難以取得的某些重要環境地質信息,提高調查工作的精度和質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這次工作中,省測繪局為我們提供了高精度的遙感數據及航衛片。省地礦研究所等單位的工作經驗表明,充分利用遙感解譯成果,可以大大減少外業工作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必須認真開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的野外調查。在遙感解譯的基礎上,開展野外實地調查是獲取小流域泥石流災害隱患第一手資料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只有在野外實地,我們才能直觀地、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溝谷泥石流產生的地質環境條件,以及可能產生的危害程度。因此野外調查的工作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最終成果的質量,所以野外調查是做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的關鍵。

5、必須強化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資料的綜合分析研究。對通過收集或野外調查獲取的大量基礎資料,要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再加工,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我們對泥石流地質災害的認識才能有一個質的飛躍,我們提出的防災對策與措施才能更加符合客觀實際。

6、必須精心編制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各類成果圖。這次會議展示的試點縣(市、區)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分布與易發程度評價圖、重點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易發程度評價與防災避險圖和縣(市、區)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遙感影象圖等,簡明清晰、直觀地反映了我們的工作成果。編好這些圖件,使各級領導能清晰直觀地了解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治現狀,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部署防災減災工作。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果與經驗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些縣(市、區)局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花這么多經費和精力來開展這項工作是自找麻煩、自加壓力。一些項目承擔單位把這項工作作為一般的市場項目來對待,在人員力量調配上、工作進度安排上、成果質量管理上,沒有全力以赴,沒能按合同要求保質保量提交項目成果。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整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二、深刻認識搞好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省48個縣(市、區)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調查評價工作,系統查明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分布發育特征和危害程度,研究總結其發生、發展和演化規律,評價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和危險性,建立小流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預警體系,為各地科學制定防災方案和城(村)鎮規劃,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小流域地質災害損失提供依據。這項工作,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完全必要。

首先,搞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共同的任務。和諧社會的內涵很豐富,但最基本的是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生地質災害,導致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是人與自然不和諧的具體體現。要有效防治地質災害,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就必須調查地災隱患,認識地災危害,有效防治災害。也就是科學地把握地質災害的發生規律,嚴格按規律辦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地災規律不掌握,地災防治不科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提心吊膽過日子,怎能叫和諧社會?總書記提出要共建和諧社會,共享和諧社會。搞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就是為共建和諧和共享和諧提供基礎和保證。

其次,搞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要回答并解決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的問題,即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的問題。聯系地質災害防治,也有一個為誰防災,靠誰防災的問題。我們開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人民群眾防災,依靠人民群眾防災。通過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讓人民群眾認識泥石流的性質,防范泥石流的發生,避免泥石流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泥石流可能對自己帶來的損害。在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指導思想、目的任務、工作重點及工作部署上,無不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第三,搞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是各級國土資源部門依法履行職責的需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七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十條又規定:國家實現地質災害調查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從這些條款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開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是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法定職責,不是可搞可不搞的問題。如果說,某一個縣級行政區范圍確有泥石流地災隱患,有必要開展調查,而我們國土資源部門又不去組織調查,其性質就是行政不作為,就是瀆職。瀆職的后果意味著什么,大家應該非常清楚。

第四,搞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是切實避免和減少我省地質災害人員傷亡的現實需要。**年以來,泥石流已經成為我省地質災害人員傷亡的最大殺手。且這些泥石流災害的發生事先都是沒有掌握的。浙江全省山區有1536個流域,總面積7.4萬平方公里。有655個小流域中發生過滑坡和泥石流地質災害,其中麗水、溫州、杭州、金華、衢州五市的546個小流域發生過地質災害,占全省發生地質災害小流域數量的83%。全省已發生地質災害的小流域中,發生過泥石流的有223條,分布在全省141個小流域中。面對如此嚴重的泥石充地質災害及其隱患,我們痛定思痛,狠下決心,為了從根本上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一定要開展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真正體現人民政府為人民。

三、扎實推進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

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省重點縣(市、區)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今年是關鍵。我們要在今年底完成24個縣(市、區)調查評價成果驗收,完成16個縣(市、區)的野外調查工作,任務十分艱巨。為了如期高質量地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要切實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要扎實推進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并如期完成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一是40個縣(市、區)國土資源局要切實承擔起項目實施主體的責任。要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組織協調,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保質量,促進度。絕不能以包代管,一包了之。二是除嘉興和舟山以外的9個市國土資源局要切實履行起對轄區內有關縣(市、區)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監管責任。此項工作已經列入省廳對各市年度目標責任制的重要考核內容。因此,有關縣(市、區)此項工作完成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省廳對各市的考核結果。所以,各市要強化監管,確保有關縣(市、區)的調查評價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三是有關地勘單位要切實擔負起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項目承擔主體的責任。要切實履行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按時完成任務。省廳要建立各地勘單位誠信履約的記錄。對認真履行合同,如期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在地質工作的市場準入和地勘資質的年檢中,優先予以考慮和通過,反之,就要設定必要的限制措施。希望各地勘單位的領導高度重視這項工作。

(二)要確保質量,加快進度

一是要確保調查評價的質量。質量是調查評價成果的生命。質量管理體系和保證體系不能光寫在設計書中,要落實到項目的全過程。各項目承擔單位的總工程師要把好技術質量關,對關鍵環節、重點問題要組織專題研究,集思廣益、集體攻關。二是要加快工作進度。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調查評價工作進度。現在離年底還有4個多月時間,調查評價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目前不少項目承擔單位同時承擔了好幾個縣的小流域調查項目,隊、院領導更要統籌兼顧、合理調度。要實行倒逼機制,科學安排工作。要集中精力,野外室內要有始有終、一氣呵成。不能隨意放下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去做其他效益更好的項目。三是要不斷研究解決調查評價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我省在全國首開先河,是開拓創新,走在前列的一項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各單位在調查評價工作中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勇于實踐,大膽探索,開拓創新。以創新的思路去指導創新的實踐,力爭取得創新的調查評價成果,為全面提升我省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水平作出新貢獻。

(三)要轉化成果,抓好應用

通過這次會議的展示,我們可以看到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的成果十分豐富,不但有綜合文字報告、實用的圖件,還有方便查詢的信息系統。我們要很好地轉化這些成果,發揮其成果的應有作用。首先各試點縣國土資源局要向縣政府、縣防汛指揮部專題匯報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的成果,使各級領導充分了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現狀,按照成果報告中提出的防治對策措施,去抓落實。提供給政府的成果報告,可以考慮搞一個簡本,配上圖冊。盡量通俗一些。政府領導關心重視的是調查與評價工作的結論及防治對策與建議。第二要加強與水利、氣象部門的合作。小流域泥石流災害是由強降雨所引發的,常與山洪災害相伴生,因此要將小流域泥石流災害防治納入當地的山洪防災體系中,共享防災信息、共建防災體系。第三要加大對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群測群防工作的指導,幫助受泥石流地質災害威脅的村莊建立防災明白墻,發放防災明白卡,指導他們編制防災預案,落實監測責任人。第四要特別重視坡面型泥石流的防范工作。由于目前我們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工作經驗所限,對坡面型泥石流的發生發展條件、易發程度難以作出準確的評價,因此更加大了對坡面型泥石流防范工作的難度,這就更加要加強氣象預警預報,及時做好人員的撤離避險工作。

四、切實抓好當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當前,我省已進入了臺汛期,由于大氣環流的變化,今年的臺風來得比較晚,8月上旬生成的7號與8號熱帶風暴,移動方向都偏西南,對我省影響不大。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麻痹大意、疏于防范。因為臺汛期還遠沒有結束,大氣環流變數較大,局地性強降雨還時有發生,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中央領導,省、部領導最近再三強調,要堅決克服麻痹和畏難情緒,繼續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做好防災抗災的各種準備,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災情。當前要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第9號臺風“圣帕”的防御工作。下面我再重點強調三點:

一是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查和監測。掌握隱患點動態,落實監測責任,做到心中有數,掌握防災主動權。在強臺風登陸、強降雨來臨時,組織指導各地質災害監測員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和監測非常重要,這是能否成功避讓地質災害的首要條件。發現險情,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及時啟動實施應急預案,協助當地政府果斷撤離強降雨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的人員。許多成功避讓的案例都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二是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要與氣象、水利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水雨情動態,及時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話等提示提醒各地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三是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省廳已專門發文要求各市縣抓緊編制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細化預案內容,開展以村為單位的防災應急預案演練,以提高各地村自為戰、人自為戰的防災抗災能力。已經完成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編制的,要認真落實,沒有完成編制任務的,要抓緊編制,盡快完成。

同志們,我們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肩負著地質災害防治、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責任,我們要牢記宗旨,盡心盡職,扎實工作,以切實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