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10-24 09:46:00

導語:經濟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工作會議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會議。今天上午張家盟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客觀分析了全市經濟發展形勢,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奮斗目標、發展思路,全面部署了明年的經濟工作,各地各部門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再講四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搶抓機遇,增強科學發展的緊迫感

今年是“**”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本屆政府任職的最后一年。一年來,我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戰略決策,圍繞“發展、平安、和諧”工作主線,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扎實推進新漁農村建設,努力構建海島和諧社會,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快速、協調、平穩發展的勢頭。預計全年實現GDP330億元,增長17%以上,增速繼續在全省和長三角地區保持領先地位。實現預算內財政總收入36.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億元,分別增長28%和32%,增幅居全省前茅。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增長2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10億元,增長30%。實際利用外資4900萬美元,增長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17300元,增長11%;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300元,增長16%,居全省前列。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工業利稅、利潤增幅名列全省前茅,企業兩項資金占比回落,企業景氣指數逐步提高,我市在全省工業經濟效益綜合考評中排位上升至第6位,經濟運行質量達到3年來最好水平。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5.81億元,其中利潤8.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5%和77.9%。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入。預計全年實現海洋經濟總產值650億元,增長20%,海洋經濟比重達到63%,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預計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14.2:40.3:45.5調整為今年年底的12.9:41.3:45.8。第三產業比重繼續在全省11個地市中名列前茅。全市經濟社會平穩發展。預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存貸款運行平穩,至11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72.76億元,比年初增加96.52億;貸款余額378.96億元,比年初增加87.94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步伐加快,漁農村小康社區建設扎實推進,各項社會事業進展順利。11月底,全市安全生產事故總量、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繼續保持“零”增長。信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沒有發生重大群體性、突發性事件,開展了禁毒等專項斗爭,刑事案件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縱觀明年,**仍面臨著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國際貿易將較快增長。從國內形勢看,隨著宏觀調控的加強和改善,發展環境將會進一步優化。最近,中央和省相繼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當前關鍵是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會議精神。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又好又快”的要求,從過去的“又快又好”到現在的“又好又快”,這一變化表明國家對經濟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更加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減排,并在主要預期目標中增加了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兩個剛性指標;同時,會議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協調統一。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提出“四個著力”,呂省長強調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并充分肯定了**在發展海洋經濟中取得的成績。從長三角區域看,長三角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明年,國務院將著重考慮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問題,并把它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從長三角16個城市來看,**具有鮮明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這既為我們增添了競爭優勢,又給我們增加了發展壓力。從**發展現狀看,省委省政府提出“八八戰略”后,對**寄予了厚望,要求**在發展海洋經濟中“打頭陣、唱主角”、“走在前列”,并在具體工作中給予許多實質性的支持,為**發展創造了機遇。今后,省委省政府對**的要求會更高,特別是要求加快發展,積極參與長三角的區域分工。這幾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提出了“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3×3”產業重點,為**發展明確了方向。實踐證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途徑,是**實現揚長避短、錯位競爭的必然選擇。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旋律是加快發展,“好”也是為了更“快”發展。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又好又快發展的內涵和實質。就**而言,發展是第一要務,沒有快就沒有好,沒有量就沒有質。**開放遲,發展慢,總量小,底子薄,加快發展速度,盡力擴張總量,做到量質并舉,快好并重,仍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頭戲。要著重關注新一輪發展中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變化,把握發展動態,做好深化、細化文章,集中力量抓重點、抓特色、抓落實。我們既要看到發展的機遇和優勢,又要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銳意進取,增強發展信心,又要樹立憂患意識,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要通過這次會議,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來,把全市上下的認識統一到市委對當前形勢和**發展定位的判斷上來,把全市干部群眾的行動統一到實現**跨越式發展上來,促進全市上下步調一致,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二、認準目標,突出重點,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是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規劃的攻堅之年。我們要按照市委“以港興市、全面跨越”新要求,以及上午張書記講話中提出的明年預期目標和工作任務,認準目標,突出重點,強化舉措,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壯大產業抓發展

圍繞做大做強“3×3”產業,一要精心規劃。要十分重視**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的研究,主動對接上海、**和長三角地區,本著“錯位發展”原則,積極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積極鼓勵發展符合國家產業導向、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二要扶持重點。切實加大重點區塊基礎設施投入,推進生產要素集聚,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形成產業規模和集聚效應,努力構筑北生產大格局,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加強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扶持,按照產業、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細化的扶持政策,實施分類指導,促進產業提升,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建立健全各部門聯合攻關協作機制,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三要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支既有發展眼光,又懂管理、會經營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建立政府與企業間定期或不定期的懇談交流制度,征求聽取不同意見,協調解決企業發展的難題。同時,實施目標激勵,充分調動企業抓發展、強管理的積極性,積極引導企業做大做強。

大力發展臨港工業。積極實施以港興市戰略,牢固樹立“工業強市”理念,繼續在全社會營造“合力扶工”的氛圍,力爭臨港工業有新的突破。船舶工業。堅持量的擴張與質的提高并舉,引導支持企業走科技創新道路,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新產品、新裝備,努力向制造高附加值船型方向發展。大力發展船配業,延伸產業鏈,促使船舶及其配件業的人才、信息、技術、資金等集聚。支持和鼓勵市內企業向船配業擴張和延伸,努力提高船舶配件的本土化裝船率,建設全國重要的船舶及其配件制造基地。積極培育**船舶行業大聯盟,提高**船舶行業的整體競爭力。重點抓好歐華、永躍、常石、中遠等一批已投產項目的產能釋放;積極推進仙草潭、太平洋海洋工程、中遠三期、中遠四期等項目的建設進度。石化工業。把臨港石化作為我市今后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來抓,重點推進和邦化學25萬噸芳烴工程項目、天祿石化8萬噸丙烯工程項目、普陀華遠化工等項目建設進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力爭今年有項目投產。抓緊做好中化1200萬噸煉油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列入國家規劃。水產加工業。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水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實施品牌戰略,爭取制訂水產品加工若干國家或行業標準,爭取建設全國一流的水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水產品交易市場,積極探索建立水產品價格指數平臺。拓寬加工領域,引導、支持企業開發海帶、貽貝、紫菜等低值水產品。支持企業開發生產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海洋醫藥、海洋保健品。逐步擴大水產加工園區,積極爭取增加保稅庫建設。加大拓展國內市場力度,規避出口貿易壁壘,提高**水產品競爭力。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2008年底連島大橋建成通車,**將進入大橋經濟時代,這是**騰飛的重大契機。那時,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將涌入**,**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等也將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必須及早謀劃與大橋相關的產業,按照“服務富市”理念,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港口物流業。主動配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岱山、嵊泗等外島港口資源規劃和整合。加快推進**?**港一體化,積極運作**港務集團,重點推進金塘大浦口集裝箱碼頭、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馬跡山礦砂中轉二期、六橫涼潭島礦石中轉、六橫煤電一體化、馬岙液體化工品中轉等項目建設進度。努力促進六橫、佛渡和梅山的港口組合,加快聯合開發。抓緊實施蝦峙門30萬噸級航道整治工程、馬岙港區航道工程、佛渡錨地工程。加快老塘山五期等港口公共泊位建設,推進馬岙、大衢、六橫等地公共服務基地建設。海運業,充分利用港口物流基地建設優勢,積極拓展“海進江”業務,提高當地運力參與率。加快推進資源整合,引導企業重組兼并合營,形成規模化競爭優勢。鼓勵企業發展適合**特色、企業特點的船型船種,實現專業化、特色化經營,形成區域優勢和專業優勢,提高**海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海洋旅游業。整合全市旅游資源,理順管理體制,抓緊編制完成《**市海洋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注重品牌包裝,大力宣傳“海天佛國,漁都港城--中國**群島”旅游形象。深入挖掘節慶活動的文化內涵,擴大影響力和吸引力,推動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挖掘海島海灘海景資源和漁家風情特色,加快整島開發、海釣、游艇等觀光休閑的精品項目建設,大力提升旅游產業層次。主動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國際旅游網絡,借助上海世博會契機,大力發展會展業和會展旅游,積極發展國際旅游。完善城市旅游功能,逐步完善全市旅游集散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建設海洋旅游目的地。

穩步發展漁農產業。大力調整漁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觀光農業、休閑漁業、精品漁業,推進省、市級休閑漁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扶持具有鮮明海洋文化內涵的特色漁農村建設。重視培育一批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漁農業合作組織。圍繞漁農民轉產轉業,在增效增收上做文章,把休閑漁農業和綠色生態工程作為漁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同時著力提高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質量和穩定性,增加漁農民務工性工資收入。努力提升漁業產業競爭力。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中心漁港等10個漁港建設項目。進一步調整優化捕撈作業結構,穩妥發展大洋性遠洋漁業,嚴格控制過洋性漁業。因地制宜推進“雙轉”工作,加快漁船報廢拆解,大力實施漁船節能行動計劃。積極推廣海水養殖新品種、新技術,繼續加大特色、高效、生態、健康養殖先進模式和標準化生產的示范推廣力度。繼續實施水產種苗工程建設。

(二)改革創新謀發展

大力推進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充分利用省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重點建設好省海洋經濟研究院。有計劃地組織好100個重大科技項目、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推進船舶修造、海洋食品、海洋藥物等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積極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努力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大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激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強化全國海洋類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聯系對接,組織實施各類科研項目,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切實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推進**海洋科技(人才)創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高新技術研發中心、農業科技企業研發中心、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建設。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品牌建設,著力培育專利示范企業。切實加強海洋經濟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大力培養本地化高層次管理人才,柔性引進緊缺專業人才,著力建設好**院士(專家)工作站、高層次專家人才庫和市人才公寓,通過項目合作等形式,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大力開發海洋經濟人才資源,加大各類應用型技能人才、漁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培訓力度,加快建設一支具有海洋經濟特色和優勢的人才隊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和鄉鎮機構改革,貫徹實施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積極研究扶持大島綜合改革發展的政策。大力推進衛生、文化等體制改革。逐步推廣海洋捕撈漁船企業法人制,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漁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創新融資手段,推動企業上市工作,拓展市外融資渠道。

(三)借用外力求發展

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堅持南接**、北連上海,積極融入長三角,加快推進以接軌上海為重點的區域合作,發揮**-**港一體化優勢,依托洋山港建設等效應,立足服務和配套,加快軟硬件等方面的對接步伐。切實加大港口基礎設施投入,積極推動自身產業發展,提高港口綜合管理服務水平,努力提升**港的綜合競爭能力。不斷深化“山海協作”工程,著力拓展區域合作領域,全面推進與發達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強化招商引資舉措。創新招商思路,實行“招商選資”,適當提高項目準入門檻。整合各種招商資源,建立專業招商隊伍,制訂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采取專業招商、上門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加快推出一批嫁接招商項目,努力提高選商引資成功率。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繼續大力實施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保稅庫、水產物流中心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繼續做大境外投資規模,實現產品原產地多元化,合理規避貿易壁壘。積極開展對外勞務合作,做強做優船員勞務,建立**外派船員人才儲備庫,打響“**海船員”品牌。大力實施浙商回歸工程,引導浙商(舟商)回鄉創業。努力爭取擴大開放范圍,扎實做好各大港區和重要產業區的口岸開放工作。

(四)強化基礎保發展

積極適應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堅持盤活存量、擴大增量和資源集約利用,揚長避短,千方百計確保要素供給,努力改善發展環境。土地岸線。全面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強資源環境保護,集約利用土地、岸線資源,繼續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加大廢棄鹽田復墾力度,繼續實施好釣梁等一批重點促淤圍墾項目,確保各類項目用地需要。進一步加大周邊島嶼岸線整理開發力度。供水。加強水源工程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全面做好大陸引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積極實施海水淡化工程,抓緊勘探長江古河道淡水資源。推進漁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建成普陀展茅平地水庫、岱山大衢羅家岙水庫。完成冊子、白泉、干覽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實施馬岙、小沙、長白的供水聯網工程。電力。加快開工建設六橫煤電一體化項目,積極爭取**本島30萬千瓦機組項目早日通過審批,加快220KV聯網工程項目進度。全力做好明年夏季有序用電工作,努力減小用電緊缺對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的影響。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工作。交通。積極推進大陸連島工程,加快推進六橫跨海大橋各項工作。開工建設本島北部疏港大通道、東皋線復線和新城公交樞紐站。建成長峙至岙山、臨城至螺門公路。繼續做好定馬公路復線、朱家尖大橋復線的前期工作。加快構筑起“零距離換乘、城與鄉互通”的本島公交網絡。

(五)保護環境促發展

正確處理開發建設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生態建設保護。積極開展生態功能區劃工作,加快推進綠色生態工程,大力實施生態廊道、城鎮景觀林帶、沿海防護林、生態公益林改造等建設工程。今后五年,市財政安排資金1億元專門用于綠色生態工程建設,縣(區)財政按1:1比例配套。加快推進海島生態市建設,努力提高生態質量,確保我市生態環境質量繼續在全省名列前茅。強化環境污染整治。加強重點污染源排查,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的環保整治力度。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切實完善二氧化硫、煙塵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積極推進產業向集聚區塊集中,實現污染物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加快城鄉生活污水管網、生活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漁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鼓勵發展資源節約型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努力完成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兩個約束性指標。逐步建立正確的循環經濟政策導向,積極引進企業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增效減污。大力推廣節水、節能、節電等新工藝和新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三、統籌協調,全面發展,努力構建海島和諧社會

根據市委“構建海島和諧社會”的要求,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我們要高度重視經濟社會的協調、城鄉發展的平衡、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千方百計維護社會穩定,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千方百計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一)大力推進城鄉建設

按照“一個發展主體、南北兩翼展開”和“南生活、北生產”的框架,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按照“規劃統一、建設接軌、管理分級”理念,以新區建設為龍頭,帶動區域、城鄉協調互動發展。積極做好連島大橋經過區域的規劃、建設工作,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立面、色彩和風格。按照“三組團”格局,進一步推進新城建設,以商氣引人氣,以人氣推動商氣,打造海洋產業會展基地、研發基地,促進新城健康發展。推進定海城區改造,完善服務功能,把定海打造成為具有古城風貌、海島魅力、人文內涵、精致休閑的歷史城區。推進沈家門漁港城市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區改造規劃,發揮漁港優勢,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把沈家門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漁港旅游目的地。加快高亭、菜園縣城建設,打造具有海洋海島魅力的特色城區。推進中心鎮和小城鎮建設。按照規模適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環境整潔的要求,著重抓好金塘、六橫、衢山三大島及萬人以上經濟大島的集鎮建設。注重發展特色,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引導漁農村人口集聚。加快小城鎮綜合改革,逐步完善小城鎮的財政管理體制,重點做好中心鎮的規劃建設,研究培育中心鎮的有關政策,加快形成一批實力較強、發展規范的中心鎮。推動漁農村小康社區建設。把漁農村小康社區建設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抓手,深入實施“暖促”工程,繼續花大力氣推進村莊示范整治等各項工程,改善漁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漁農村公共事業發展。重點規劃建設一批漁農村小康示范社區,形成布局合理的漁農村社區體系。大力開展城鄉結對活動,營造全社會合力共建新漁農村的良好氛圍。逐步推行城市社區管理模式,推動城鄉社區管理一體化,完善漁農村新社區為民服務的有效機制。

(二)高度關注民生民計

努力擴大群眾就業。以城市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漁農村富余勞動力為重點,加強就業培訓、指導和扶持,重點減少漁農村富余勞動力返流現象。力爭明年實現漁農村轉移就業1萬人,新增就業崗位6000個,失業人員再就業5000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大力增加居民收入。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體和低收入漁農民的收入,提高群眾的生活消費水平。加大對年純收入不足1500元漁農民群眾的幫扶力度,并爭取較高標準地實現每戶漁農村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掙錢、因病因殘不能就業掙錢的家庭至少有1人拿救濟錢的“兩個至少”的工作目標。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堅持和完善漁農村老年居民“以獎代保”制度,探索捕撈漁民社會保障制度,大力實施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繼續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積極開展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工作。高度重視群眾切身利益,加快與群眾關系密切的政府實事項目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三)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整合教育資源,全面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重點加快對漁農村薄弱學校的改造。建立南海教育集團,構建新城教育管理新體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抓好教育實事工程,啟動**中學新城學區建設工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大力實施海洋文化六項工程,廣泛開展基層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切實加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加大文化市場管理力度,深入開展網吧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培育**漁民畫、**鑼鼓、**漁歌等一批具有海島特色的民族民間藝術。積極發展衛生事業。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漁農民健康工程,積極改善漁農村醫療衛生設施。不斷完善惠民醫院制度和流動醫院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力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等工作。積極推進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改革。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公民思想道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實施市民文明素質工程,積極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努力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深化“城鄉結對,共創文明”活動,加強“信用**”建設,進一步推進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全面推進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要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全面提升整個城市的素質。

(四)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管理。扎實推進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切實提高預防犯罪能力,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積極探索外來人口管理新辦法,堅持抓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逐步推行“數字城管”,全面提高城市綜合執法管理水平。深化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平安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及時消除各類不穩定因素。高度重視初信初訪工作,堅持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有效防范和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探索海上聯合執法協調機制,切實加強浙北漁場管理,努力推進平安海區建設。切實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加強安全生產監督,著重抓好漁業生產、船舶修造等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努力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督,高度重視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切實做好“三防”工作,繼續做好病險水庫、海塘除險加固工作,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和工作體系,進一步提高防災抗災快速反應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創新創業,爭創一流,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明年經濟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已經明確,能否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于狠抓落實。我們要牢固樹立“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意識,善于用科學的理念、創新的舉措和務實的作風,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

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要深刻領會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牢固樹立規劃意識和“生態發展、集約發展、統籌發展”的理念,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切實加強資源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推進政府工作創新。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推進政府管理和工作創新。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提高審批辦事效率。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整合資源、集中財力,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最大的使用效益。嚴格預算約束和執行監督,繼續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防范和控制政府債務風險。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辦法,調動和發揮政府各部門以及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認真開展節約型政府建設,為打造節約型社會率先垂范。

(二)奮發有為,爭創一流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加快發展這個中心,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不斷增強加快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要變“靜”為“動”,主動融入中心工作,努力服務大局,做到密切配合、主動協作,充分履行職能,積極發揮作用,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自己的貢獻。始終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激流行舟,不進則退”。要牢固樹立“爭創一流”的意識,居安思危、奮發圖強,克難攻堅、再攀新高。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努力做好本地本部門的工作,爭取走在全市的前列。加強政府部門自身建設。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努力獲取現代經濟、科技、社會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新知識,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和推進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提高管理社會和依法辦事的能力。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建立、完善政府部門公共事務發言人制度和重大事件披露制度。切實抓好政府部門公務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努力增強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謀求新發展的能力。

(三)求真務實,狠抓落實

切實轉變作風。要著重圍繞加快重點產業發展、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等內容,深入群眾,沉到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努力破解難題,化解矛盾。要著重圍繞明年目標和任務,選準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大力推進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工作的進程。要善于舉重若輕、舉輕若重,重點突破、層層推進,搶時間、趕速度,爭創實效。強化責任意識。明確責任是抓好落實的關鍵。會后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市委確定的各項部署,排出計劃,層層分解,明確責任,落實到人。要強化時效意識、責任意識、把關意識和落實意識,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各項工作貫徹好、落實好。各級督查、監察部門要充分發揮督查職能,加強工作進度和落實情況的檢查督促,確保明年各項工作任務不折不扣抵得到落實。

同志們,**正處在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期、關鍵期,歷史賦予了我們崇高的使命,**興旺,人人有責,每一個在座的同志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立足本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努力為**的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