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水利會議講話

時間:2022-11-04 02:11:00

導語:全市水利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水利會議講話

一、充分肯定近年來我市水利建設取得的成績,與時俱進,推進水利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市的水利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大城市,實現新跨越”的奮斗目標,解放思想,團結拼搏,扎實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效益農業的發展。一是相繼建成了東苕溪大堤、德清大閘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全面完成了一輪“治太”建設,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市和縣區首位城鎮一期城防工程建設,全市初步建立了防洪減災保障體系,重點區域、城鎮防洪減災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同時,對河口水庫加固擴容、鳳凰水庫、南門大閘正在建設之中,老虎潭、合溪兩大水庫建設前期準備工作正在順利進行。二是通過土地整理、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市150萬畝標準農田的水利設施實現了標準化、現代化。三是實施建設千庫保安、千萬農民飲用水和萬里清水河道三項農水工程兩年來,使全市20多萬農民喝上了潔凈的自來水,30座水庫實現達標保安,443公里河道得到整治,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贊揚。最近國家水利部部長、副部長相繼來**視察,充分肯定了我市農村水環境整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四是治水理念有了新轉變。近年來,我市水利工作認真實踐中央治水工作方針和水利部提出的治水新思路,積極推進水利工作從防洪除澇為主向防洪除澇、改善水環境、解決城鄉特別是農民飲用水水質并重轉變,從單純服務于糧食作物向滿足現代效益農業多需求的精細化、標準化轉變,從注重建設為主向建管并重轉變,從對水的治理向人水和諧相處轉變。無論是治太、城防等重點水利工程還是小農水工程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都體現了生態水利、環境水利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五是水管體制改革實現了突破。今年,是我市水利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全市水管體制改革方案正式出臺,市直屬水管單位完成了體制改革工作,積極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水利工程養護實行市場化運作。在最近召開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市本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水管體制改革先進單位,長興縣被授予全省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二、正視水利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充分認識加強水利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市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在局部地區、某個時段表現得仍很嚴重,水利與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還不相適應,不夠協調。如在防洪問題上,存在著重點工程防洪標準與整個區域防洪能力提高不同步、重點區域與平原河網地區防洪能力不平衡、防洪工程間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防洪體系等。尤其是“99630”洪災以后修復起來的一些重點水利防洪工程,由于河道超量運輸和多年失修,塌損十分嚴重,僅市本級重點河道危急堤防就達70多公里。同時,近年來又因交通、城市、工業園區等的建設,使大量的水利設施被破壞,水系被打亂。一旦遇到洪災,必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在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上,水質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同時并存,水體污染、水系破壞、水域占用等現象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環境仍呈繼續惡化態勢,等等。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水利建設重要性的思想意識淡化。2000年以來,我市連年風調雨順,沒有遇到大的洪澇災害,以至于部分干部群眾思想麻痹,抗大災的意識淡化,一些地方水利建設積極性不高,組織力度不大,人力、財力和物力的保障跟不上。尤其是鄉鎮以下開展水利建設的氣氛不濃,隱患於積而逐步凸現。二是決策和組織實施層面的人員變化大。隨著撤小區建大區、撤鄉并村工作的推進,分管水利的領導交流和新老交替,干部和專業隊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同志對水利工作還不很熟悉,水利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思想上還沒有真正確立,缺乏有效的抓手和強有力的工作措施,水利建設工作沒有真正抓到位。三是水利建設的投入機制和經費跟不上。由于一輪“治太”工程結束,二輪“治太”項目尚未啟動,不少地方缺乏骨干工程牽動,水利建設冷冷清清。同時,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民減負力度的加大,一些地方村級籌資籌勞制度的改革不配套,使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得不到正常開展。

面對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思考,不斷探索,堅持用改革發展的辦法加以解決。

三、科學地把握水利建設的方向,突出重點,切實加大水利建設力度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國務院反復強調了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和諧社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一系列要求。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生態浙江、平安浙江、加快發展的“八八戰略”等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要求為我們抓好各項工作,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水利工作一定要按照中央、省的要求,科學把握水利建設方向,與時俱進,要把除水害,防洪抗旱保安促發展,興水利,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水環境,作為水利建設的首要目標和重要任務,進一步落實工作措施,扎實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轉變,推進水利產業的全面發展。

除水害,防洪抗旱保安促發展是治水的首要目標。為此,不斷加強水利建設、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各地要重視抓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重視骨干工程建設。要在配套完善一輪“治太”工程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啟動二輪“治太”工程建設。明年要把開工建設老虎潭水庫列入水利建設的重中之中,有關各方要集中精力,密切協作,積極配合,盡早開工建設。合溪水庫報復工作要加大對上銜接工作力度,爭取早日批復,積極做好開工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力爭明年啟動建設。西苕溪安吉曉墅港整治工程,要科學編制整治規劃,統籌考慮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的關系。入湖婁港整治要本著“積極主動,量力而行”的原則,分階段有序推進。城市防洪工程建設,要在完善一期城防建設的基礎上,要根據城市框架不斷擴大的實際不斷延伸。同時,要考慮把城防工程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旅游休閑、生態環境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第二,要重視圩堤修復加固。近年來,我們在重點工程建設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大量圩堤卻由于缺乏新的投入機制,導致年久失修、塌損嚴重。這個問題如不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將勢必影響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村穩定,影響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因此,今冬明春市級計劃籌資1500萬元,對重要河道的危險圩堤進行加固修復,并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市區河道建設600公里,完成標準堤建設1000公里,疏浚土方1000萬方,河道砌石100公里,極大地提高河道的行洪排澇能力,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以適應和推進生態市建設。各地和各級干部一定要從實踐執政為民的政治高度,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的要求,認真抓好圩堤修復加固,確保農業農村防洪安全。第三,要重視抓好水庫保安達標。要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千庫保安達標五年計劃,逐級落實全市152座小二型以上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和責任,保證質量,爭取早日完成,確保水庫的安全運行和效益的充分發揮。同時,各地要正確處理好水庫防洪與興利的矛盾,緊緊把握好“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這一基本原則。

興水利,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水環境,促進城鄉統籌和經濟社會發展,是新時期水利建設的重要任務。水利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水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基本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轉變,努力營造人水和諧環境。一要主動接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推動清水河道、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各地要根據省政府對河道整治提出了“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激活思路、搞活辦法、創新機制,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河道整治工程目標,結合市“百千”工程建設,努力把清水河道建設從試點逐步向小規模及大規模推進。對骨干河道整治,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導,把清水河道建設的理念與河道疏浚、城防建設、航道整治、砌石護岸等結合起來;對位于村鎮中眾多的“內港”河道,要把政府補助與鄉鎮、村、群眾出資相結合、與土地整理相結合,突出以清淤、生態護岸為主,這樣既節省投入又能恢復河道自然功能、美化村莊環境。明年市區要出臺清水河道建設資金補助辦法,各縣區也要抓緊出臺。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該工程實施兩年來,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下一步要積極向上爭取更多的項目,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建設機制,加快推進建設步伐。長興縣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推動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鑒推廣。二要加大水環境整治力度,努力建設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體污染、水系破壞、水環境惡化現象日益突出,并且已對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生存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影響,對此,各地必須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加以整治。要繼續重視水葫蘆等水生物清除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水面保潔長效機制。要從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改善水環境需要出發,結合礦山企業專項整治工作,明年要集中力量開展礦運碼頭專項整治,各地、各部門要密切配合,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際成效。三要嚴格執法,加大保護水域力度。近年來,各級水利部門保護水域意識有所增強,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當前非法占用水域、圍堵河道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并且由于土地資源的日益緊缺,水域面積呈加速減少態勢,這個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引起高度重視。大家要深刻認識到,“給水出路就是給人類生路”,水域減少、河道堵塞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空間和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對我市當前防洪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使投入巨資興修的重點水利工程,難于發揮正常的效率效益。據水文資料顯示,菱湖鎮1981年6月27日—30日過程降雨152.5毫米,水位上漲74厘米;2001年6月21日—26日過程降雨189毫米,水位上漲145厘米。上述兩個時間段內雖然降雨相差不大,但水位漲幅卻翻了一番。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客觀原因是近年開發建設占用水域、圍堵河道等,引起洪水排泄不暢、蓄水面減少。而從水利部門自身來講,也存在水利規劃滯后、水政執法不嚴、水法律法規宣傳不夠等因素。因此,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各級水利部門要加大水法制宣傳力度,強化全社會的水法制意識;要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制止非法占用水域、圍堵河道現象發生;對被占用的水域,要依法征收水域占用費;對非占用不可的項目要嚴格審批,確保水域占補平衡。

四、切實加強領導,落實措施,扎扎實實抓好冬春水利基本建設

當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然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水利建設上傳統的組織方式、建設方式、管理方式已難于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和取消“兩工”后,直接影響了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適應新形勢,探索新機制,解決新問題,扎實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特別是鄉鎮政府、水利部門要從為農業現代化服務和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的高度,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擺上重要位置,作為實踐執政為民的具體行動。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和管理權限,明確任務,責任到人,抓好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全力支持。二要突出建設重點。除了市、縣區確定的重點骨干水利工程以外,各地要抓住四個重點:東部平原要重點抓好圩區治理和危險圩堤的修復,確保圩區防洪安全;西部山區要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防洪安全和生產生活用水安全;繼續在土地整理的同時,抓好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標準化、現代化;進一步抓好河道清淤整治,提高河道行洪安全和改善農村水環境。三要創新投入機制。農田水利建設關鍵在于資金投入,各地要積極探索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機制。縣區政府要想方設法對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給予支持。南潯區在區財政相對困難的情況下,補助了100多萬元用于全區標準堤建設、河道清淤,今天大家參觀的息塘標準堤建設就是其中之一;各鄉鎮、村要通過“一事一議”,積極引導農民投資投勞;同時,可結合土地整理抓好圩堤建設和河道清淤。四要嚴格工程管理。農田水利工程面廣而工程量相對較小,再加上施工力量、監理力量比較薄弱,建設標準、質量問題容易出問題。各級水利部門要重視工程招投標工作,加強對工程建設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確保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