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退休老干部人員演講稿

時間:2022-04-29 06:55:00

導語:離退休老干部人員演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離退休老干部人員演講稿

過去是“人生七十古來稀”,今天是“六十不算老、八十滿地跑”。人民的健康長壽是好事,但是,由“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據中國老年報報導,約有四分之一的離退休人員會不同程度的出現離退休綜合癥,其主要癥狀就是思想問題。 眾所周知,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的傳統,是我黨的優勢,有許多經典的做法。今天,本人只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談一點體會和想法。

第一、要經常的引導老同志正確面對人生的暮年。

“老”,對于年輕人來說,是一個浪漫的字。現在的大學生,在大學里就把朋友叫“老公”、“老婆”,還有一句歌詞:“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但是,“老”,對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很沉重的字,因為,“老”會引出許多的問題。

要多宣傳:人生有周期。0歲出場亮相;10歲天天向上;20歲遠大理想;30歲基本定向;40歲處處吃香;50歲奮發圖強;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床上;100歲掛在墻上。人人都要老,老,沒有商量,誰都無可奈何,象《天龍八部》中所描寫的天山童老那樣,每30年返老還童一次,那只是美好的夢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對退休不久的同志,要多宣傳:無論朝陽、夕陽,同是一個輝煌的太陽;無論早晨、黃昏,同是一段美好的時光。老有老的風景,老有老的優勢,老有老的韻味。今天,晚年是一段漫長的歲月,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行動起來,去做該做的事情,讓生命的暮光、余熱充分地燃燒。

對高齡老同志,要多宣傳:“神龜雖壽,猶有竟時”,人活百年總有盡期。百川歸海、萬物歸一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怕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個好的心境,“日出日落”、“陰晴圓缺”順其自然。

第二、要經常的對老同志進行有利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一是“服老和不服老”的教育。要引導老同志既要“不服老”,又要“服老”。對退休不久的同志,要鼓勵他們“韶華雖逝志猶豪”,“振奮精神再起跑”。要鼓勵他們的自信心。有一句話說得好:只要別讓你的心老去,你就會永遠年輕,哪怕你的臉上已經滿是皺紋,你仍然可以自信地說:“我腿上的皮膚還很好”。

對高齡的同志,要告訴他們:要以服老為主,“服老也是一種求真務實”。不要做自不量力的事,等胳膊、腿摔斷了,讓醫生問你幾歲了?

二是淡泊寧靜的教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要多提醒老同志:“情貴淡,氣貴和”。淡泊名利不計較,是人生的一種坦然,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

社會上紅塵滾滾,看破紅塵不對,但是,什么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對老年人來說,特別是高齡老人,把紅塵看破一點利大于弊。大家都知道,《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另外的古書中有一首《空空詩》,“金也空、銀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早晚都會失去一切,最終都是一樣的兩手空空。要引導老同志,不如把名利物欲看淡一點,想開一點。對擁有的,也不如早一些放棄。道家鼓吹“快快快!紅塵外。閑閑閑,白云間。妙妙妙,松崖一聲嘯”,那種人生的境界學上那么一點點也無妨。

要引導老同志正確的對待“得與失”:得到時不要欣喜若狂,失去時不要牽腸掛肚;得不到時不要念念不忘,失去的不要依依不舍。沒有得到就不會有失去的痛苦。

要引導老同志以知足為主:老年人可以“不知足”,也需要為自己點一盞希望的燈,但希望不能過高,而且要合理。有一句名言說得好:“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年老了,子女的孝心就是富有,子女的關懷就是享受。圖就“圖個團團圓圓!”、奔就“奔個平平安安!”

三是“平民心態”的教育。有一段順口溜寫得好:“鋤頭一撂,見媳婦一笑,在炕沿上一靠,把娃一抱,‘隨身聽’一套,給個縣長也不要。”這曾被斥責為“平民心態”、“小農意識”和“不求進取”。但我認為:引導機關的離退休人員學點平民心態,有利于安定團結,有利于身體健康。

四是正確的“往前看”、“往后看”、和“向左右看”的教育。

老年人“往前看”是夕陽西下。盡管人們把夕陽人生描繪得多么絢麗多姿:動人的畫、壯麗的景、陳年的酒、晚開的花、遲到的愛、未了的情。但它畢竟像快要落山的太陽。如果不正確地“往前看”、會生出“來日無多,黃泉路近”的心緒。

人老了該懷什么舊?一些老同志不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卻總是回憶激情燃燒的歲月中也難免會有的傷痛。因此,對老同志要多宣傳:人生一世,總會有坎坎坷坷,總會有風風雨雨;人生一世,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大有作為。只要自己奮斗過、追求過,失敗了又何妨?另外,無論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盛衰與榮辱,都如自然流水。人老了,要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平凡,用一種寬容、誠實的方式接受自己。不要不時地“回首悲涼”,對已經過去的,劃上句號,要像歌曲中唱的那樣,“告別那昨日的傷痛”。

一些老同志總是愛攀比。與在職的同志比,與退休晚的同志比,與發達地區比等等。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收入差距拉大,待遇差異,難免會產生憂怨和煩惱。要多宣傳:“不怕掙的少,就怕走得早。”要多宣傳:想不開時就去看三座“山”。“看過井崗山知今天幸福;看過普陀山悟人生苦短:看過八寶山得心靈凈化。“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才是老共產黨員應有的胸懷。

五是與人和諧相處的教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第一、要求老同志做到“家庭和諧”,特別是“夫妻和諧”。要多宣傳:“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終生伴侶是緣分,相愛一生是福氣,甜酸苦辣各有味,悲歡離合不容易”。第二、要求老同志做到與同事、鄰居等和睦相處。要多宣傳:友愛產生和諧,互助激發力量。愛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麗,真心使人快樂;第三,要求老同志學會寬容。一是引導老同志用寬容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上任何人或事情不會盡善盡美;二是引導老同志把該忘記的事忘記。學會忘記,生活才有陽光;三是引導老同志做到遇事冷靜、忍耐、諒解。該退一步時,就退一步。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

六是“難得糊涂”的教育。要經常提醒老同志,你已不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年齡了”,要學會“睜一只眼睛閉一只眼睛”、“裝聾作啞”,該糊涂時就糊涂。

七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教育。今天的社會正處于大變革時期,職業不再穩定,財富不再持久,知識不再永恒,感情不再可靠。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要經常鼓勵老同志“活到老、學到老”,努力做到思想上的“與時俱進”。

第三、經常引導老同志自找快樂。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差別就在于對生活的態度不同。人老了,特別是到了高齡,失落、孤獨、寂寞,病痛,日子難免有幾分苦澀、幾分無奈。要引導老同志自找快樂,苦中作樂。

人來到世界上,不是為自尋煩惱的。為什么要讓大肚彌勒佛笑我們:“看來的來,去的去,哭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是一天,喜也是一天。”歌曲里唱的好,“面對愁和苦,多一些開心,少一些煩惱”;“只要想得開,日子就過得好”。

有人說,“快樂就在自己的心中”、“快樂就在身邊”、“快樂其實很簡單”。吹拉彈唱,琴棋書畫,花鳥蟲魚,歌舞旅游,大千世界,樂趣無窮,等著你去尋找。快樂就是桌子上的一杯茶,碟子里的一塊蛋糕,深夜里的一碗熱騰騰的面條,早晨起來的一抹微笑。

要鼓勵老同志投入生活,融入社會,老有所用,老有所為,在“為”與“用”中體味生活的樂趣。

要做好離退休人員的思想工作,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責任是根本;要帶著感情做工作。近代一位著名的藝術家說過:“一切社會問題,應該都是感情問題。”有了感情,“心會跟愛一起走”,工作才能用心。老年人的思想工作不好做,與哄小孩不一樣,要用智慧去做工作。

佛經上說:“人一生所做的行為不外乎苦和苦的終止,樂和樂的持續。”以上已經做的或想做的,就是想幫助老同志減輕痛苦,找到快樂和讓快樂持續!老同志是幸福的,我就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