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慶致辭稿3篇

時間:2022-08-16 05:51:00

導語:慶國慶致辭稿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慶國慶致辭稿3篇

2011年慶國慶致辭稿(一)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國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稱之為“傳統文化”。它是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展示給西方人的一面民族旗幟,讓中國傲立于世界之林而不倒!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很博大精深的系統,它包含的思想體系諸如儒、釋、道等家;包括的文學作品諸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它在神州大地上熠熠發光,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華夏兒女!

我是一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我一度認為中國的古代文化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從《周易》的樸素哲思到《論語》的仁智禮義;從《春秋三傳》的史學嚴謹到《詩經》的興觀群怨;從漢樂府的以小見大到魏晉的風流瀟灑;從唐宋的詩詞巔峰到四大名著的氣勢恢宏,每個時代都有中國文化的瑰寶,燦爛奪目。

但是!如今時展了,物質進步了,我們的精神卻在退步!在熙熙攘攘的利益爭奪中,中國傳統文化黯然失色,中國傳統文化被冷落、被破壞,甚至被拋棄。這怎么能不叫人痛心疾首?怎么能不叫人痛哭流涕?

中國,我為你哭泣。我哭你的被“冷落”。漢語是我們中華民族說的話,平上去入,擲地有聲!而如今,我們的漢語教育幾乎被忽視。在校園里,你隨處聽到的,必定是英語!過分地提高英語的地位實在可笑:中高考且不說、研究生、博士生也需要英語考試,就連中文系教師的職稱評比也需要英語考試,可以說,不會英語你在中國就沒有立足之地了!讓外來語取代國語,這是為什么?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崇洋媚外?這個的做法是不是本末倒置?文化交流不是文化取代!漢語讓位于英語,這在神州大地是多么的諷刺。漢語,我哭,哭你的“被冷落”!

中國,我為你哭泣。我哭你的“被破壞”。我們中國的漢字是方方正正的,就像一個人正直的品質,而且繁體字更是能體現這一特點。但是現在的漢字被簡化成毫無個性的字形:“愛”沒有了心,怎么去愛?“親”人不常見,怎么親的起來?“戀”沒有絲絲相系,怎么兩人一心?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樣的破壞只是為了簡便,然后冠冕堂皇地說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錢,為了錢,可以改成這樣,可以破壞漢字的完整性!漢字,我哭,哭你的“被破壞”!

中國,我為你哭泣。我哭泣你的“被拋棄”。幾千年來,我們的孩子接受的是蒙學教育,諸如《弟子規》《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蒙學教材;我們的少年聽的是《高山流水》、《漢宮秋月》等十大名曲;我們的子孫看的是圣賢經傳道義文章;而如今,我們的孩子沒有了蒙學教育,卻學起了西方的鋼琴、小提琴;我們的青年不聽十大名曲,而是聽著帶有“頹廢傷感“情緒的歌曲;我們的子孫不看圣賢經傳,而看的是日韓偶像劇,他們崇拜明星,自以為很時尚潮流。我們的孩子失去了信仰,失去了對中國傳統的文化的熱愛,轉而投向流俗、鄙夷的垃圾文化。這是傳統文化的式微!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中國,我哭,哭你的被“拋棄”!中國!她像一個知書達理的母親,她有美麗的容貌;她有良好的品德;這位母親以五千年的人文積淀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圣賢子孫。而如今的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你們是怎么啦?你們有這樣一位母親卻不珍惜、不感恩、反倒是去冷落、破壞、拋棄她。這怎么能不叫人痛心疾首?這怎么能不叫人痛哭流涕?

今天,我在這里發表了悲憤激昂的演講,我的目的很明確,為的就是喚醒沉睡的國人!讓我們的子孫愛護我們偉大的中國母親,珍惜我們母親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數典忘祖,我們是中國人。是禮儀之邦,不是利益之邦!我們不能只顧經濟的發展,而斷了精神文化的根本。

如果,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能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的祖國母親一定會開心笑著,她不會再哭泣,我們,也不會哭泣!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2011年慶國慶致辭稿(二)

大家都熟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他牢記母訓“精忠報國”,帶領岳家軍,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馳騁疆場,威震敵膽,擊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南宋末年,宋朝江山土崩瓦解之際,文天祥奮起衛國,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他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詩句,表達了他的愛國之情和誓死不屈的決心。

古羅馬有一位叫馬塞爾的英雄,當祖國遭受敵人的侵略時,他帶領人民奮勇殺敵,在戰斗中不幸被俘。敵人威脅他如不投降,就把他燒死。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馬塞爾臨危不懼。他慷慨陳辭:“為了祖國免遭強盜的,我即使葬身火海也在所不辭?!瘪R塞爾的生命被火神吞噬了,可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激勵著羅馬人民努力奮斗。

正如俄國偉大評論家車爾雪尼夫斯基所說:“愛國主義的力量是多么偉大呀,在它的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就連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

讓我們看看,從解放戰爭中的到抗美援朝中的、,從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獻身的英雄到新長征途中的雷鋒、王杰,他們哪一個身上不閃爍著愛國主義的爍爍光芒?就說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吧,他立志為祖國、為人民摘取那顆數學桂冠。在“”期間,棍子向他打來,帽子向他扣來,這位向“哥達巴赫猜想”進軍的人,躲在一間僅十平方米的陰暗潮濕的房子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不屑的奮斗,默默地夜以繼日工作著?!岸氵M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睅啄甑暮顾瑩Q來豐收的碩果。一位外國科學家看了陳景潤的工作成果,驚奇地喊道:“他移動了群山!”是的,他為祖國和人民搬動了受欺挨打、積弱百年的群山,為祖國贏得了崇高的榮譽。

這么多人為我們樹立了愛國主義的榜樣?,F在,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又該怎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呢?俗話說:“兒不嫌母愁”,祖國就象我們最親愛的母親,我們不應該嫌棄她貧窮落后,更不應該被前進征途上的困難迷住了眼睛堵住了心竅,從而看不到祖國的偉大,聽不進祖國的召喚,嗅不到祖國的芬芳,看不到祖國的未來。

魯迅先生說得好:“唯有民魂是最可貴的,唯有它發揚光大起來,中國才有希望?!笔堑模屛覀內f眾一心,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不息!讓愛國主義精神永放光芒!

2011年慶國慶致辭稿(三)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印放著一個莊嚴的名字——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肩負著一份神圣的責任——為勤政廉政加力,為科學發展護航!今天,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我要用演講的方式向祖國母親訴說,訴說我們的驕傲!訴說我們的執著!

“我們”中間,有一個人曾讓國人為之動容。她就是——四川南江縣紀委書記王瑛。身患重病的她最終選擇在崎嶇的山路上,在前進的過程中靜靜地倒下,活出了一個女人的美麗,也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風采。王瑛走了,但還有許許多多像她一樣的紀檢人,在繼續書寫著忠誠的故事。

我的身邊就有一個人,被常德人民譽為忠誠衛士。他就是常德市紀委原副書記黃繼長。

黃書記在常德市紀委一直分管“最得罪人”的查案工作。10多年里,他經手辦理的處級干部違紀問題就達200多起。

被得罪了的人曾經對他破口大罵:你算什么東西!你中年死老婆,兒子害大病,就是對你的報應!

此時此刻,黃書記,我們的黃書記他,創疤被人撕裂,傷口被人灑鹽,血沖腦門,萬箭穿心……這是來橫的,也有來軟的:說情的人要給他兒子調動工作,只求他查案的時侯“抬抬貴手”算了——然而,由于他一直“不抬貴手”,直到今天,他的兒子仍然在一家效益不好的單位“三班倒”。

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同事。大家叫她鉚釘。她就是常德市紀委工會主席丁劍平。丁主席在“紀檢”崗位上像“鉚釘”一樣28年沒挪窩。幾十年的日子,總是早早地上班,很晚才回家。一個女人,僅僅為了投入地做事,竟到34歲才要了孩子。

在我的家鄉,像這樣霸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用生命當筆,拿歲月做紙,譜寫了一篇篇關于忠誠和奉獻的精彩華章。

曾經,我一次又一次走近他們。

讀著他們臉上的滄桑,望著他們有些佝僂的背影,我禁不住,一個又一個地向他們發問:為什么呢?這是為什么呢?他們稍稍地揚起眉,淡淡地告訴我:干了這份差事嘛!干了這份差事——一分幽默,兩分調侃;三分自謙,四分莊嚴。

差事,是職責;履職,得勤勉!說是基本的,又是根本的;說是普通的,又是經典的。

望著身邊這些同事的背影,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的脊梁;從他們奮斗不已的姿勢里,我驚喜的捕捉到英雄的形象!

同志們,朋友們:忠誠,是祖國六十二歲生日最大的賀禮;奉獻是向百姓最好的感恩。

我在想像,將來某一天的早上,純凈的陽光終于照耀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清新的的空氣終于普灑進每一個人的心田;那樣一個美麗的清晨,祖國,您就會擁抱您的兒女;而那一刻,我們依偎在您溫暖的胸膛,會滴下幸福的淚花!綻放微笑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