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與社會管理調查匯報
時間:2022-09-13 09:57:42
導語:婦聯與社會管理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聯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重要力量。在當前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新型社會管理格局的大背景下,婦聯近年來在“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結合點上找準工作定位,抓住密切關系婦兒童切身利益的領域,有針對性地實施參與,取得良好實效。
一、我縣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實踐
近年來,我縣婦聯緊緊圍繞中心,扣住“三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切入點,以社會協調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婦聯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整合社會資源,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一立足發展主題,改善民生。近年來,圍繞新農村建設,我縣婦聯以婦女創業就業為抓手,統籌城鄉婦女發展,以“雙學雙比”、“巾幗建功”示范基地為依托,以“婦女之家”為主陣地,開展科技培訓、創業就業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以小額信貸為婦女創業致富提供資金支持;以“春風送崗位”為婦女提供就業機會;以婦代會+基地(公司)+女能手的組織形式為婦女提供生產服務,有效提升了城鄉婦女創業致富能力。在農村,結合扶貧連片開發,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經濟布局;在城鎮培樹了“天天家政”等一批自主創業、安置下崗女工就業典型。僅2010年以來,全縣舉辦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培訓班32期,培訓農村婦女1600人次。現建有雷竹、香茹、茶葉、木梳、藥材、煙葉、大棚蔬菜等一批專業生產協會,以桃花潭鎮的雷竹生產為例,婦女人均增收300余元。
二維權維穩,保障民生。充分發揮婦聯協調優勢,主動牽頭,進一步完善信訪報拆,司法保護,社會救助,普法宣傳,社會幫助,維權監督網絡,建立維權協調工作機制,形成社會化的工作格局,全力維權。全縣建立了110家暴報警中心和家暴傷情鑒定中心,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陪審員隊伍,開通了12338維權熱線,全縣鄉鎮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一線工作站。充分發揮婦聯組織群眾工作優勢,傾聽不同的婦女群體的呼聲,及時疏導婦女情緒,正確引導婦女群眾合理表達訴求,協調整合社會力量切實解決婦女群眾發展中的重、難點問題和實際困難,實施實事化維權,維護和促進社會穩定。
三助困扶弱,關注民生。近年來,我縣一直把幫扶弱勢婦女兒童,促進共建共享作為工作重點,也形式了我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這一亮點。先后開設了春蕾女童班、春蕾學校,建立了王直助教中心和總投資75萬,建筑面積1100平米的留守兒童大樓,現接納留守兒童74人。全縣建立留守兒童活動室10個,擁有圖書14800冊,文體器材折合人民幣5萬余元。2009年全縣還建立了160余人的幫扶志愿者隊伍。近三年,全縣累計募捐救助資金213750元,資助貧困兒童616人,救助貧困婦女4名。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建設,強化婦聯參與管理的基礎。不斷擴大婦聯組織覆蓋面,努力構建統籌城鄉,條塊結合的組織網絡,以基層婦聯組織建設推動社會管理工作。
1.以黨群共建創先爭優為契機,健全組織網絡。全縣建有縣直婦委會25個,非公經濟婦女組織5個。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初全縣11個鄉鎮婦聯進行了統一換屆。132個行政村,12個社區,實現了“婦女之家”全覆蓋,婦聯組織以“雙學雙比”、和諧家庭創建等主體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婦女之家”五大作用,廣泛開展科技培訓、政策法律宣傳、形勢教育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并通過示范創建,充分提高“婦女之家”綜合利用率。
2.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配齊配強村婦干隊伍,不斷提高基層婦女參政意識,推動她們積極參與社會管理。第八屆村“兩委”換屆后,“兩委”班子共有女性成員183人,占“兩委”成員的45.64%,比上屆上升了20.68個百分點。截至目前,63%的行政村婦代會已換屆,已換屆的村婦代會主任100%進“兩委”。
3.強化婦干培訓,提升婦聯干部和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把部門培訓與全縣干部輪訓結合起來,通過舉辦主體班、異地培訓、基地現場培訓等多種形式致力提高婦干素質,并在創先爭優實踐中提升婦聯組織在推進社會管理和創新中的能力。2008年和2011年,我縣分別在蘇州市委黨校和張家港市市委黨校舉辦了全縣以婦干為主體的全縣女干部培訓班。
二力抓宣傳教育,營造婦聯參與社會管理的良好氛圍。樹立大宣傳理念,充分發揮主體陣地和主流媒體作用,向社會宣傳婦女、向婦女宣傳社會,提高婦女素質,營造婦聯參與社會管理的良好氛圍。早在2005年,我縣婦聯就力爭縣委重視,將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納入黨校干部培訓內容,倡導兩性和諧發展。在電臺電視臺開辟專欄節目,宣傳婦女進步與發展,宣傳各條戰線女性先進典型,展示新時期女性風采和婦聯組織新形象。各級婦聯通過評比表彰、節日寓教于樂的多彩活動,以及講座、知識競賽等宣傳教育活動,樹立標桿,倡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學知識遵紀法,創文明爭先進,為婦聯參與社會管理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深化和諧家庭創建,突出傳統領域特色。家庭是婦聯工作的傳統優勢領域。各級婦聯以和諧家庭為主題,整合和提升各類家庭文明創建有效形式,以家庭的和諧發展突顯婦聯參與社會管理的傳統領域特色。圍繞新農村建設,廣泛開展了“五好文明家庭”、“綠色家庭”、“平安家庭”、“廉潔家庭”、“雙合格”家庭等各類家庭創建活動。縣婦聯下發了創建“美德家庭”、“廉潔家庭”、“平安家庭”倡議書,在駐地涇川鎮社區開展了“美德家庭”和“零暴力家庭”示范創建,評選表彰了一批優秀家庭角色和各類家庭先進典型,并深入基層舉行授牌儀式。以“五好文明家庭“為主體,不斷完善創評機制,制發了評比表彰及考核制度,深化創建活動,提升家庭成員素質,以家庭和諧促進文明和諧新建設。
四源頭參與,加強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力度
婦聯只有把握協助政府管理婦女兒童事務這一重點,從源頭參與管理,才能取得較好實效。一是注重調查研究。緊扣黨委、政府關注的婦女兒童生存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展開調研,為縣委、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如縣婦聯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調查,農村出嫁女失地情況調查都得到縣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重視。二是推動“兩綱”實施。抓住“兩綱”示范縣契機,充分利用婦兒工委辦設在婦聯的優勢,結合我縣縣情,婦情,兒情,參與政府制定兩個規劃。通過對“兩綱”實施情況開展監測評估,針對影響婦女兒童發展的重難點問題,提請政府列入工作規劃予以解決。三是發揮代表、委員作用。充分利用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和婦聯組織參政議政優勢,通過提案、議案及時有效地反映婦女兒童意愿和訴求。四是加強執法檢查,配合人大開展《婦女法》等相關法律執法情況檢查,監督法律執行,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五項目運作,提高參與的實效性。多年來,婦聯主動牽頭,成功實施了“母親安全”、“預防青少年犯罪”、“關愛留守兒童”等項目。通過項目運作,有效整合社會資源,變有限為無限,提高了婦聯參與社會管理的實效性。
- 上一篇:婦聯巾幗文明調查報告
- 下一篇:婦聯組織參與和創新調查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