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0-01 09:04:11

導語: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調查與思考

農民工是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化的建設者和奉獻者。然而,身在城市的農民工是否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帶著這個課題,筆者在開展“面、心、實”活動過程中,對此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農民工表示很難融入到城市生活,對精神文化生活感到茫然與無奈。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讓廣大農民工共建共享和諧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工會組織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

1、單調枯燥。農民工主要聚集在建筑工地和工業園區,建筑工地上的農民工生活條件艱苦,工作量大,工余時間主要是睡覺或者閑聊,偶爾逛逛街,喝喝酒;工業園區的農民工由于距離城市較遠,交通又不方便,工余時間主要看看電視或者打打牌,找老鄉聊聊天,基本上過著“工廠—食堂—宿舍”三點式生活。

2、精神空虛。農民工中有相當部分是年輕人,精力旺盛,爭強好勝,由于精神文化生活單調,為了尋找刺激,有的聚眾賭博,有的酗酒打架,有的迷戀色情網站,嚴重地影響了社會風氣和社會穩定。精神空虛是農民工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原因分析

1、收入低。農民工大多文化素質低,職業技能差,主要靠苦力賺錢,工資收入偏低。這些工資除了簡單維持自己日常生活開支外,大部分要寄錢回家養家糊口。由于沒錢,他們不敢奢望城市文化活動場所,如ktv、網吧、健身房等,只能靠簡單方式消磨工余時間。

2、工作累。農民工工作條件較差,工作時間較長,高強度的勞動使他們難有空閑時間和多余精力參加文體活動,“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什么都不想”,這就是農民工辛苦一天的生活寫照。

3、平臺少。農民工要參加文體生活,活動平臺必不可少。然而,由于縣城小,幾乎沒有可供農民工朋友免費開展文體生活的場所。大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一年到頭都是上班,根本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文體娛樂活動,也不配置任何活動器材,“城市生活很精彩,農民工生活很無奈”。

三、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議

改善農民工文體娛樂生活狀態,不斷滿足農民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實維護農民工精神文化權益,是全縣各級工會組織迫在眉睫的任務,也是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現實要求。

1、開展向農民工送文化活動。各級工會組織要整合工會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工人文化宮和職工學校的作用,在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工業園區建立“農民工之家”、“農民工書屋”、“農民工活動中心”等。經常性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組織有關文體專業人員到工業園區開展義演活動,定期為農民工免費放電影等,使農民工閑有所樂,樂有所趣。

2、著力培育農民工文化。農民工文化是凝聚農民工群體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各級工會組織要堅持“三貼近”原則,著力培育農民工文化。要貼近農民工群體,貼近農民工生活,貼近農民工實際,充分挖掘農民工文體潛能,多組織一些活動,由農民工自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縣里開展的活動,要盡量組織農民工參加,使農民工盡快融入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從而實現農民工體面勞動。

3、強化農民工技能培訓。維護好農民工精神文化權益,必須從源頭抓起,通過培訓,提高農民工文化水平和業務素質,從而不斷提高農民工收入水平,真正使農民工共融和諧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開展培訓過程中,既要開展勞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勞動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又要加強農民工應知應會知識培訓,幫助農民工克服自卑心理,盡快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