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村黨員隊伍狀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2-26 02:40:00

導語:縣農村黨員隊伍狀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農村黨員隊伍狀況調查報告

為全面、真實地了解掌握我縣農村黨員隊伍的基本情況,分析和研究黨員隊伍的新變化,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到切實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加強基層黨組織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最近我們通過采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縣22個鄉鎮的黨員隊伍情況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

一、農村黨員隊伍的現狀

1、黨員年齡普遍偏大。全縣農村黨員隊伍老齡化現象較為突出,截止2005年底,我縣26725名農村黨員中,46歲至50歲的黨員4214名,51歲以上黨員13756名,46歲以上黨員占農村黨員總數的67%,;

2、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農民黨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215名,占農村黨員總數的79%,

3、致富能力普遍偏弱。由于黨員隊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相當偏弱,農村專業技術人才較少,難以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村發展。全縣掌握1-2門農村實用技術的黨員4307名,僅占農村黨員總數的16%。

二、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縣各級黨組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這一主線,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新途徑,不斷增強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1、以思想教育為主導,創新學習形式,大力提高農村黨員綜合素質。

加強教育培訓是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結合我縣農村工作實際,圍繞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致富能力,強化了對黨員的教育培訓。一是豐富了教育培訓內容。我們在注重加強黨員政治理論學習,抓好黨員先進性教育,用黨性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準則教育黨員的同時,學習內容向培養黨員掌握農村實用技術,增強發展經濟,帶頭致富的能力方面進行了拓展,縣直有關部門廣泛開展了“四送下鄉”活動,將農村科技送到了田間地頭,大大提高了黨員群眾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據統計,到2005年底,全縣4300多名50歲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農村黨員參加了實用技術培訓,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有效地增強了廣大農村黨員的致富本領。二是創新了教育培訓方式。我們充分運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組織網上學習培訓,聘請專家教授講課指導,組織黨員外出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農村黨員涉及政策、實用技術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去年以來,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共播放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農村實用新技術知識講座等方面的電教片5600多場次。聘請10多名農業部門專家定期到鎮、村進行輔導,針對農民在種養殖等方面的技術問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很好地解決了農村黨員在生產方面的技術問題,贏得廣大農村黨員好評。三是加大了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縣、鄉鎮黨校、“遠教”站點,對黨員進行教育培訓。幾年來,縣委堅持集中培訓支村“兩委”主要干部,鄉鎮培訓支村“兩委”委員制度,有計劃地做好黨員干部的輪訓,有效地提高了黨員干部做好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去年我們對支村“兩委”換屆后新上任的863名村(居)黨組織書記分四期在縣委黨校進行集中培訓,通過集中突出給村黨組織書記宣講國際國內形勢、農業農村經濟面臨的大好形勢以及我縣工業發展的良好態勢,使村黨組織書記看到了農村工作與我縣發展的希望,增強了農村工作的信心。此外,縣委還啟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養工程,有40名農村干部、農村后備干部參加了學習。

2、拓寬思路,抓活載體,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我們緊扣時代特點、緊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緊扣農村黨員隊伍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切實抓好“定崗定責,聯戶幫帶”活動,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一是開展“鄉村夜話”活動促幫帶。組織廣大農村黨員利用夜晚休閑時間,紛紛深入所聯系農戶,開展以話教育、學政策、強技能、謀發展、奔小康為主要內容的“鄉村夜話”活動。在活動中堅持做到政策理論宣傳到戶,致富資料送到戶,法律法規講到戶,社情民意訪到戶,困難問題解到戶。目前,全縣集中開展“鄉村夜話”活動1200多場次,走訪群眾10多萬戶,為群眾傳授農村實用技術3250次,提供致富信息1213條,落實致富項目800多個,籌措發展資金370多萬元。二是開展“五爭”活動促幫帶。通過開展以“黨員爭優秀、干部爭先進、村民爭能手、農戶爭十星、單位爭紅旗”為主要內容的“五爭”活動,調動聯戶黨員和被幫帶群眾爭先創優的積極性,形成了整體聯動、爭創先進的濃厚氛圍。全縣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紛紛參與到“五爭”活動中來,鄉鎮與鄉鎮、村與村、黨員與黨員、干部與干部、村民與村民之間開展聯手結對競爭。熱市鎮菖蒲村老黨員肖金雨,掌握了銀杏、香樟、杜仲等多種經濟苗木的栽培技術,由于擔心別人掌握技術后會影響他的苗木效益,所以不愿向別人傳授技術。在“五爭”活動中,他認識到一名黨員的職責,主動為聯系戶傳授技術,還為聯系的特困戶錢正中籌資2萬元,辦起了豬鬃加工廠。三是開展“學技致富大聯賽”促幫帶。組織聯戶黨員帶領廣大群眾集中開展以賽學用技術、賽科技致富、賽聯戶幫帶為主要內容的“學技致富大聯賽”活動。采取分級負責,分期分批培訓的形式組織農村聯戶黨員和群眾學習農村實用新技術,不斷提高農村黨員和群眾的整體素質,增強致富能力。去年,全縣共開展技術培訓910場次,發放技術資料10多萬份,培訓黨員和群眾達11萬多人次。通過開展“定崗定責,聯戶幫帶”活動,村支部組織黨員為群眾排憂解難,積極為群眾興辦實事,使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

3、加強源頭建設,慎重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

針對我縣農村黨員中老黨員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黨員多等結構不夠合理的現狀,我們積極創新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式方法,拓寬選人視野,認真執行發展黨員審查制、公示制、責任追究制和票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發展農村黨員工作,農村黨員隊伍不斷壯大,隊伍結構得到一定改善。一是主動引導培育入黨積極分子。為了把青年中的優秀分子吸引到黨組織周圍,我們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及時發現典型,宣傳典型,發揮典型示范導向作用,用榜樣的力量教育群眾、鼓舞群眾。在縣電視臺、鄉村宣傳櫥窗和縣遠程教育網絡開辟了《黨的生活》、《黨員風采》等專欄,縣遠程教育中心還組織拍攝了《三十七載道班情》、《老干局長張曉玲》、《一位老人的歷史情懷》等10多部優秀共產黨員事跡電視專題片上傳到桃源黨建網站上播放,用鮮活的典型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為他們樹立標桿,使他們學有榜樣。同時,我們注重宣傳載體的實效性。采取戲曲、小品、快板、漁鼓等多種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民間藝術形式,將黨員教育內容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之中,寓教于樂,使政治理論通俗化,宣傳教育生活化。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進一步強加他們對黨組織的向往、啟發他們的入黨意識。二是注重拓寬培養渠道。各鄉鎮、村黨組織進一步加大探索力度,開闊視野,重點在回鄉畢業生、農村致富能手、復退軍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拓展了入黨積極分子的來源和渠道。去年,在農村致富能手、回鄉畢業生中培育入黨積極分子410多名。三是創新推優機制,加大群眾“推優”工作力度?;鶎狱h組織在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推薦優秀青年為發展對象的同時,積極拓展“推優”方式,加大群眾參與“推優”工作力度。通過機制創新,有效提高了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素質和群眾的公認度,提高了發展黨員的質量。近兩年來,鄉鎮、村發展農村黨員542名,35歲以下的400名,占74%以上,高中中專以上的430名,占總數的79%,農村致富能手、種養大戶420多名,占78%以上,新發展的農村黨員年紀輕、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黨員的年齡、文化結構,為黨組織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發展農村黨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少數農村基層黨組織對發展黨員工作認識不高。

個別農村基層黨組織不能正確處理經濟工作與黨建工作的關系,放松了農民黨員隊伍建設。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建設農村黨員隊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當前農村人才外流現象日益嚴重,如何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不斷壯大農村黨員隊伍,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共同致富等方面思考太少。一些基層黨組織只有在組建農村黨支部班子、進行村級黨組織換屆時才想到發展黨員,缺乏工作主動性和預見性,沒有意識到發展黨員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放松了發展黨員工作,甚至極少數村黨支部多年來未發展一名黨員,農村黨員隊伍老化,戰斗力不強,黨員的模范性和先進性難以體現,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創新力嚴重削弱。

2、黨員后備資源比較匱乏,選人育人渠道受到局限。隨著經營方式的多樣化帶來勞動力布局的調整,一些思想解放、頭腦靈活的農村青年紛紛外出務工經商。據統計,截止目前我縣外出務工的農民在19萬人左右,十之八九是青年“知識”農民,“農”無傳人的窘況給基層黨組織選人育人帶來了工作難度。同時,受經濟利益誘導和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的影響,許多農村青年理念信念淡化,政治進取意識淡薄,甚至出現信仰危機,積極主動要求入黨的人不多,由此造成農村黨支部培養入黨對象的選擇范圍很小。

3、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偏少。我縣共有1687個基層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887個。近些年來,市委組織部每年下達給我縣的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為680名,我們每年下達給鄉鎮的指導性計劃約為500名,這其中還包括鄉鎮機關站所人員需要發展的計劃,這樣每個村黨組織至少要2年才能有一個發展計劃,從客觀上制約了農村黨員發展和隊伍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