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報告

時間:2022-07-10 04:41:00

導語: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報告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治本之策,是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頒布實施以來,中央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著重要突出三個重點,把握四個關系,不斷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一,要在規(guī)范初始提名權方面有新的突破。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也是決定干部任用工作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行地方黨委全委會成員民主推薦提名制度,科學合理地規(guī)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程序,是當前進一步深化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需要加大推進力度,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浙江省委已專門制定下發(fā)了《關于試行市、縣(市、區(qū))黨委全委會成員民主推薦提名制度的意見》,對全委會成員民主推薦提名制度的適用范圍、操作程序、配套制度等都進行了規(guī)定。這一制度有利于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進一步落實《干部任用條例》和《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使干部推薦提名的過程更加公開透明,有章可循。將黨委全委會成員民主推薦提名制度引入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程序,讓全委會全體成員直接參與到干部選拔任用中來,變“少數(shù)人選人”為“多數(shù)人選人”,有利于擴大黨內民主,發(fā)揮全委會成員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同時,實行黨委全委會成員民主推薦提名制度,使領導干部特別是黨委主要領導的用人權受到合理制約,有利于避免出現(xiàn)少數(shù)人和個人說了算、跑官要官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二個問題:一是把握好人選數(shù)量。每次推出的每個職位人選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如果人選過多,則可能會產生推薦結果比較分散,人選推不出的現(xiàn)象;如果人選過少,則選擇余地比較小,達不到民主推薦應有的作用。二是把握好操作時間。宜速戰(zhàn)速決,一旦推薦人選確定后,就要馬上進行推薦,防止產生泄密、被推薦人選拉票等現(xiàn)象,保證推薦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

第二,要在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績考核制度方面有新的突破。政績是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績和貢獻,也是領導干部德才素質在實踐中的綜合體現(xiàn)。中央提出“以實績看德才,憑德才用干部”。如何全面客觀準確地考核評價干部的政績,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著重要解決的問題。近年來,各地對干部政績考核工作越來越重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作了許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為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起到了積極作用。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干部考核評價辦法,建立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要求的綜合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科學、全面、客觀、準確地考核評價干部的政績,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取得新突破的一個重要方面,重點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和完善:一是在考核指標體系的設置上,要更好地區(qū)別情況、因地制宜。由于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素質要求和能力要求各有不同,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差異客觀存在、發(fā)展方向各有側重,因此對考核指標體系的內容設置也應該更好地體現(xiàn)因地制宜、有所區(qū)別,以增強考核工作的針對性。如對不同層級的考核和對不同類別地區(qū)的考核,在考核指標設置上應該各有側重。二是在考核的具體方式方法上,要更好地便于操作、提高效能。由于綜合考核評價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人員涉及面廣,工作環(huán)節(jié)多,持續(xù)時間長,工作要求高,因此在考核的具體方式方法上,包括具體程序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要力求簡捷,注重可操作性,提高考核工作效能,降低考核成本,增強考核工作的生命力。三是在考核結果的評定運用上,要更好地綜合兼顧、力求全面。實績分析是綜合考核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需要重點研究和把握的環(huán)節(jié)。由于實績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歷史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檢驗,在實績分析的數(shù)據(jù)采集上要有一定的時間跨度,要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可以量化的盡量量化,力求數(shù)據(jù)采集的全面性、科學性、準確性。同時,要加強考核結果的綜合運用,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項考核成果,又要借助綜合考核體系的推行,促進各類考核資源的整合,減少其他單項性考核。

第三,要在解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方面有新的突破。干部“能上不能下”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這些年來,盡管各地在解決這一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終未能取得大的突破。“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和長期性。”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必須從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機制”上下功夫。這一機制的核心是完善以下兩項制度。一要探索和完善領導干部任期制。該項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實施要點:第一,實行法定任期制。在我們的黨章和組織法中,對鄉(xiāng)鎮(zhèn)以上各級黨政領導職務作出了五年一屆的任期規(guī)定,按照現(xiàn)行的委任制與同級選任制的任期同步實施的基本做法,我們對進入某一職級領導崗位的領導干部,原則上要保證他們至少任滿一屆,以確保工作的連續(xù)性和領導職務法定任期的貫徹落實。第二,實行任期限屆制。任期限屆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在同一職位上的領導干部的任期實行限屆,在同一職位上應不超過兩屆為宜。二是同一職級上的領導干部的任期實行限屆。對在同一職級上的領導干部的任期一般以10?15年為宜。第三,限制最高任職年齡。為了有利于干部隊伍的新陳代謝,推進領導干部隊伍的年輕化,有必要對任職最高年齡加以限制。具體最高任職年齡標準可根據(jù)各地各級干部管理的實際情況加以確定。鄉(xiāng)科級領導職務的提任年齡上限以45周歲為宜,留任年齡上限以50周歲為宜。二要探索和完善領導干部辭職制。為了規(guī)范領導干部辭職制度,中央先后下發(fā)了《領導干部辭職暫行規(guī)定》及《關于黨政領導干部辭職從事經(jīng)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對領導干部辭職這一行為作了比較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根據(jù)實踐操作,今后需在辭職標準具體界定、對違反規(guī)定的辭職行為的處理和對領導干部辭職后的安排問題上進一步作些完善,增強制度的操作性。同時,要加快實施干部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制度。干部之所以“能上不能下”,除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外,很重要的就是物質待遇上的巨大差異。要以實施《公務員法》為契機,加快實施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制度,縮小干部“上與下”、“進與出”的利益差距。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系統(tǒng)工程。在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四個關系:

一是要把握好擴大民主和注重科學的關系。民主化和科學化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目標和基本方向,也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從近年來在干部選拔任用方面改革的推進看,已經(jīng)比較注重擴大民主,出臺了考察預告、全委會表決、任前公示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具體制度,大大提高了群眾參與度,但在提高群眾參與的有效性和增強決策的科學性等方面的制度、措施還不夠配套。在下一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一方面要繼續(xù)擴大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民主,認真落實群眾的“四權”,另一方面要在擴大民主中注重運用科學的方法,防止民主的簡單化、形式化,不斷提高干部選拔任用的水平。

二是要把握好重點推進和綜合配套的關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一方面要抓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大探索的力度、尋求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注重從整體上進行考慮和籌劃,促進各項制度的緊密銜接、相互配套,發(fā)揮整體效應,同時還要準確把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與其他各項社會改革的關系,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與社會發(fā)展進步相適應。如要健全干部正常退出機制,必須要有一系列的干部改革制度配套,還要依托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各項改革的推進來不斷深化。

三是要把握好改革效益和工作成本的關系。任何工作都有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干部工作也同樣如此。在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我們關鍵要看改革實施后帶來的效益,同樣也要考慮實施改革的工作成本。在具體改革制度和措施設計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實際,充分體現(xiàn)操作性、簡便性,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增強實際效果,切實做到于法周嚴、于事簡便,不能一味求新、求全。

四是要把握好嚴格要求和激發(fā)活力的關系。當前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干部隊伍的監(jiān)督管理更加嚴格,競爭日趨激烈,干部隊伍的責任感、壓力感有了明顯增強。在繼續(x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既要注重健全干部監(jiān)督管理機制,堅持對干部隊伍進行從嚴監(jiān)督、從嚴管理、從嚴教育,同時也要注重體現(xiàn)對干部的關心愛護,進一步健全完善干部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不斷激發(fā)干部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熱情和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