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事會建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0 05:30:00

導語:加強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事會建設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事會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健全市政府授權經營國有企業(下稱: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按照《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研究提出加強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會建設的措施與建議。

一、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事會的現狀

2001年以來,在市屬國有企業“兩項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采取了市政府授權經營國有資產的方式,先后授權了6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6家企業集團(除事業單位授權的廣電、杭報、地鐵、運河集團外),并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結構,其中包括委派外部兼職董、監事(注:指相對于企業內部產生的董、監事)和財務總監等。這些年來,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運行良好,國有凈資產年收益率均在8%以上,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法人治理結構基本到位。市委、市政府在授權經營國有資產的批復上,按照《公司法》、《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明確要求必須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并規定了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班子主要職權和職數。12家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按要求相應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班子。

2、“雙向進入、交叉兼職”作用明顯。實行了企業黨委會、董事會、經理班子、監事會“雙向進入、交叉兼職”的體制。據初步統計,授權市國資委監管的15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企業領導人員交叉兼職面達到了91.25%,理順了企業內部領導關系,促進了內部制衡機制的形成。

3、監管機制不斷推進。委派了部分市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的市管領導干部,兼任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委派國資監管部門部分中層干部,兼任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監事;出臺《杭州市國有企業財務總監管理試行辦法》,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財務總監,向所有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委派財務總監,加強對企業財務的即時監管。

4、工作制度比較健全。自1999年以來,先后制定出臺了《杭州市國有獨資公司監事會工作暫行規定》、《杭州市國有企業財務總監試行辦法》、《杭州市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責任人處理辦法》、《杭州市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試行辦法》等規定與制度,以及一系列有關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范運作的會議紀要,逐步規范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運行。

2004年以來,根據中紀委、中組部《關于對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進行清理的通知》(中組發[2004]2號文件)精神,市委對全市黨政領導干部企業兼職問題進行了清理,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兼職監事會主席和董、監事也作了徹底清理。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企業董(監)事會運行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

1、董、監事缺員嚴重。目前,市國資委監管的15家企業,董事缺員39名,占總數的31.7%;監事缺員42名,占總數的50%;12家國有獨資企業監事會主席全部空缺。這影響了法人治理結構的完整性,帶來了國有資產安全營運新課題。

企業名稱董事會人員監事會人員

應有現有缺額應有現有缺額

青春寶集團761541

信息科技541541

華東醫藥770541

交通資產752505

商業資產945505

工業資產752523

西湖電子945963

杭氧集團770523

汽輪集團972918

投資控股707532

城建資產972505

商業銀行19118770

旅游集團734505

工商信托550330

百大集團990550

合計1238439834142

2、外派兼職董、監事作用不夠。在目前情況下,外派兼職董、監事由于受工作精力、專業知識、對企業情況熟悉程度、實際工作經驗等影響,加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在履行參與重大決策和監管職責方面,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作用發揮不夠明顯。

3、管理制度更新滯后。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董、監事管理上曾出臺了一些辦法與意見,但與爾后國務院頒發的《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和新修改的《公司法》對照,有些方面已顯相對滯后。特別在董、監事的資格條件、產生方式、職責權力、考核管理、激勵約束等方面,尚無規范的規定與辦法。

二、兄弟城市董(監)事會建設的基本做法

1、國有企業董事會建設的基本做法。一是人員來源,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會成員,基本上以企業內部董事為主。國務院國資委去年在寶鋼等6家大型國有企業進行了委派外部兼職董事試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也選擇了1-2家大型國有企業試點外派兼職董事,目前仍處探索之中,尚無很成熟的經驗,因此,對外派兼職董事都十分慎重。二是委派方式,大多數城市按照資產關系,市政府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會成員由市委研究決定后,市政府委派,并在董事中指定董事長、副董事長。也有少數城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長、副董事長由市委研究,市政府委派;董事由國資委委派。三是管理辦法,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監事,基本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進行管理;董事會日常運行相關制度大多尚在探索之中。

2、國有企業監事會建設基本做法。一是委派外部專職監事。許多城市參照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的做法,根據國有企業的數量設若干個專職監事組織(稱呼:監事會、監事會辦事處等),每個監事組織由1名專職監事會主席、1-2名專職監事組成,擔任2-3家國有企業的專職監事會主席和監事。北京市在國資委設立了監事管理中心(為行政機構),中心下設9個監事會辦事處,每個辦事處由專職監事會主席(正局級)、辦事處主任(副局級)各1人,專職監事(處級)3名,共5人組成,負責監管4家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上海的監事會主席兼任黨建工作督查員,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情況進行有效督查,位列企業董事長之后、總經理之前。二是外部專職監事的來源。監事會主席人選主要來自黨政機關,一般從長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經驗比較豐富的局級領導干部或原國有企業負責人中選調或聘用。每屆任期3年,任職期滿到齡的按公務員身份辦理退休手續;專職監事從機關選拔的(級別從副處到副局不等)保留其公務員身份,任職期滿原則上回原單位;從企業選拔的(副總以上)保留其級別;也有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三是專職監事的管理。專職監事會主席由組織部門統一選拔、調配,年齡在60歲以下,由市委管理;處級以上或從其他機關調任的專職監事由市委組織部統一選拔、調配和管理;面向社會公開選拔的,由市委組織部進行業務指導,市國資委組織實施并負責管理。四是專職監事的報酬。大部分城市的專職監事會主席、監事任職期間在原單位領取與級別、職務相符的工資,每月另補貼1500-2500元,由市國資委統一發放,與所監管的企業沒有任何經濟上的聯系。上海監事會主席實行年薪制,收入水平為全市董事長平均收入的70-80%,其中60%按月發放,40%考核后發放。同時,各地在監事會運行方面,根據國務院《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精神,制定了有關辦法與規定。

三、加強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事會建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織架構。配齊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事,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運行,是加強國資監管的重要內容。而配齊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監事是加強企業董(監)事會建設的首要問題,為此,需要探索和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解決董事缺員問題

國有獨資企業往往存在國有資產委托鏈過長,容易導致“出資人缺位”和“內部人控制”等問題。因此,規范國有企業董事會運作,是確保決策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的關鍵。借鑒兄弟城市的做法,解決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會缺員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委派外部董事。從兄弟城市委派外部兼職董事試點情況看,效果不明顯。主要因為外部兼職董事難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受聘企業,在企業決策中發揮作用不大,而且,由于董事會決議必需每位董事簽字,他們的精力不到位影響了決策效率。應該說,委派外部董事對提高董事會的決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目前尚未形成專職董事隊伍與市場,委派外部專職董事的效果難以充分體現。因此,可以選擇1-2家企業進行這一試點。二是聘請獨立董事。國家證監會曾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都要有一定比例的獨立董事,旨在增強董事會決策科學性,防止大股東惡意控制、損害小股東利益。但對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來說,不存在小股東利益問題,再加上聘請獨立董事存在與外部兼職董事同樣的問題,因此目前也只能作為試點。三是增補企業內部董事。現有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會成員均由市政府委派,是國有產權的代表,且大多是市管領導干部,綜合素質比較高;企業黨委會、董事會、經理班子、監事會實行“雙向進入、交叉兼職”,企業運作總體上規范、有效;內部董事對企業情況、行業發展趨勢、實際經營狀況比較熟悉,決策效率比較高;企業重大投資、重組等決策,要經層層論證與審批,安全問題具有一定的可控性;目前企業董事會的決策內容,主要涉及到經營計劃、投資方案、人事安排、薪酬分配等,可通過其他手段來實現監控。當然,內部董事在視野、信息量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借鑒兄弟城市做法,我們認為以增補企業內部董事為主配齊董事會,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按《公司法》規定產生。這樣可以既配夠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會人員,發揮董事會的應有作用,又不影響企業的決策效率,增加決策成本。同時,可在委派外部兼職董事、聘任獨立董事方面做些試點與探索。

(二)解決監事缺員問題

國有企業監事會承擔確保國有資產及其權益不受侵犯的重要職責。針對現狀,需要解決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監事會缺員問題,同時搞好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充分發揮監事會的作用。配齊監事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委派外部兼職監事或增補內部職工監事。內部職工監事由于其個人切身利益與企業利益直接掛鉤,且所擔任的行政職務與董事會、經理班子成員為上下級關系,發揮監管作用有限;外部兼職監事受工作精力、專業特長、信息不對稱等所限,也難以真正履行監管職責。因此,目前企業監事會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作用發揮總體上不夠理想。二是委派外部專職監事。外部專職監事與企業沒有切身利益關系,且工作精力有保障,便于發揮作用。專職監事通過列席企業董事會、查閱與研究企業各類報表,掌握企業的運營狀況,又不影響企業決策效率,企業也容易接受。同時,外部專職監事可以兼任2-3家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的監事,有利于監事會作用的發揮。

綜上所述,借鑒兄弟城市做法,我們認為增補外部專職監事的方法比較可行,既能解決目前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監事缺員較多的問題,又能確保企業監事會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加強對國有資產營運的監管。

(三)解決專職監事來源與政策規定問題

委派外部專職監事,還需要解決好人選來源、政策規定和管理等問題。一是在來源上,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監事會的工作對象是董事會、經理班子主要成員,是市管領導干部,監事會主席應該具有相應的資歷和素質、能力。但從目前人才儲備情況看,除市管領導干部這一群體外,很難在短期內選拔或培養一批既具有相應資歷與能力,又能專職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選。二是在有關政策規定上,委派專職監事既要符合黨政領導干部不得在企業兼職的規定,又要符合派出人員要求保留公務員身份的實際。

綜上所述,借鑒兄弟城市經驗,我們認為:專職監事會主席人選可從“退二線”的市管領導干部中為主物色,免去其領導職務后,保留職級,但不再轉任為非領導職務,退休時回原單位(這與黨政領導干部不準在企業兼職的政策規定不相矛盾)。專職監事人選可以從市級機關有關部門和財務總監中物色,借鑒掛職和專項工作組做法,從機關干部中選拔的,視作一種掛職(保留公務員身份);從財務總監中選拔的,實行聘任制(均為公開招聘的人員)。有關待遇問題,從機關選拔的專職監事(包括監事會主席),任期內行政與工資關系保留在原單位,享受原級別工資待遇與原單位福利,任期屆滿回原單位工作(退休);財務總監中選拔的專職監事,按原規定享受年薪制,由國資委統一發放。專職監事不在企業領取任何報酬,不享受企業任何福利。有關工作經費問題,依據國務院頒布的《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規定:“監事會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所需費用由財政撥付”。建議專職監事開展工作所需費用列入市財政預算,由市國資委統一開支。

(四)解決好有關管理問題。專職監事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進行選拔、任免和管理。市國資委負責制定專職監事工作守則,明確工作職權、工作要求和工作制度,加強專職監事的業務指導和日常管理。條件成熟時由市委組織部與市國資委共同研究制定《杭州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專職董、監事管理辦法》,明確專職董、監事的任職資格、選拔方法、任免程序、日常管理和考核激勵等規定;制訂出臺《杭州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辦法》、《杭州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董事會暫行法》,規范企業董(監)事會的運行。同時,逐步探索董、監事職業化和配置市場化,優化我市授權經營國有企業專職董、監事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