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事爭議仲裁案件辦理情況的回顧與淺析
時間:2022-07-18 05:01:00
導語:市人事爭議仲裁案件辦理情況的回顧與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幾年來,吉林市人事局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妥善辦理人事爭議仲裁案件,為推進人事爭議仲裁工作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吉林市自*年成立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以來,共接待來訪咨詢和處理各類案件約2,700多件次。其中,通過開庭審理并下達裁決文書293件;調解解決了133件;下達不予受理決定文書76件;協助各縣(市)處理了25件;接待來訪和解答各類政策性問題咨詢約2,200多件次。從處理的各類案件性質看,反映的突出問題是辭職辭退、履行聘用合同、買斷工齡、福利待遇及事業單位改革遺留問題等。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我們認真堅持了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和政策為準繩的原則;及時、公平、公正的原則;當事人在仲裁活動中地位一律平等的原則;仲裁機構獨立辦案的原則。并緊緊抓住立案、審理、裁決三個重要環節,做到了事實清楚、程序合法、手續完備、運用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適當。
回顧辦理的各類案件,雖然總結了一些經驗,摸索了一些辦案規律,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突出有以下“六多”:
(一)從案件本身來說,存在著“兩多”
一是民告官的案件多。由于用人單位用人自主權的不斷擴大,加之發生人事爭議時,不是按人事管理政策和程序妥善處理,主觀隨意性大,被處理人員的問題經歷幾屆班子,都以歷史遺留問題或上屆班子的事情不愿管等而得不到解決。所以,造成民告官的案件較多。據統計,在裁決的293件案件中,約有260多件是民告官的案件,占辦案總數的89%。
二是用人單位不執行裁決結果的多。據統計,大約有60%的案件,不能得到用人單位有效的執行。很多案件經“兩審”以后,申請人的問題仍得不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全額撥款單位發生的人事爭議,執行裁決結果難度更大。其主要原因,從主觀上講,是用人單位不想解決申請人的問題,找各種理由不予落實或不完全落實,迫使申請人通過“一審”或“二審”強制執行。甚至有個別案件,經法院強制執行,也非常困難。從客觀上講,沒有編制、沒有經費來源,沒有崗位安置就業也是難以執行的主要原因。
(二)從用人單位來說,也存在著“兩多”
一是用人單位不配合的多。在很多人事爭議仲裁案件辦理中,用人單位對當事人申請人事仲裁和仲裁機構的仲裁要求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是,不按時答辯;不提交相關文書和證據;不愿意以被告身份到庭或委派普通工作人員到庭,敷衍了事,說不清楚案情。一旦裁決結果對單位不利以后,單位的領導才引起重視,找有關領導進行行政干預,希望仲裁機構重審或給予關照,忽視了仲裁機構的法律地位。
二是超時效的案件多。《吉林省人事爭議仲裁暫行辦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在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有管轄權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超過期間申請仲裁,仲裁機構有權不予受理”。而事實上,人事爭議案件不同于其它案件,由爭議發生到申請人申請人事仲裁,往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過程。一般情況下都是經多次與單位交涉無果、維權無助和需要與單位扯破臉皮的情況下才申請人事仲裁的。這種交涉的過程少則幾個月以上,多則十年八年。若按照《暫行辦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條規定,仲裁機構基本沒有或很少有案件處理,都可以超時效為由,一推了之。
(三)從仲裁機關來說,還存在著“兩多”
一是難以受理的案件多。多數發生人事爭議的當事人來自近年來改制、破產、經濟效益不好的差額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還有的是提前辦理了退休,有的是實行了買斷工齡,有的是按行業政策規定兌現待遇。這類群體案件,在經歷有關部門和政府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情況下,提出申請。希望人事仲裁機構解決。雖然申請人申請的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仲裁機構難以受理經政府接待處理過的這類群體案件,只能采取說服的辦法,讓申請人通過其它渠道去解決。
二是不按程序立案、審理、裁決人事爭議案件的多。雖然吉林市大多數縣(市)區都建立了相應機構,配備了專(兼)職人員,但按程序立案、審理、裁決處理人事爭議案件的很少,多數縣(市)區或習慣于采取慣用的行政手段,不愿通過簡便、快捷、有效的仲裁程序去解決或對于符合申請人事仲裁的當事人,或多數以仲裁時效已超的理由予以駁回,不是按照《關于人事爭議仲裁申請時效問題的通知》吉人仲辦字(*)6號精神積極受案,妥善處理。
二、幾點粗淺建議對策
妥善辦理人事爭議案件,是做好人事爭議案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事爭議仲裁的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這一中心去展開,失去了這一點,就失去了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存在的重要意義。結合吉林市工作實踐,現就妥善辦理人事爭議案件,不斷開創人事爭議仲裁工作新局面,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人事爭議工作的領導。加強對人事爭議仲裁工作的領導,首先要認真解決認識問題,重點是要解決“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真正認識到人事爭議仲裁在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并把仲裁工作重點放在抓落實上,具體說就是要建立相應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按照立案、審理、裁決的工作程序辦理各類案件,充分發揮仲裁機構的職能作用。
(二)要進一步總結辦案經驗,完善辦案程序。針對目前辦案難的實際,應結合本地工作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開展辦案工作。要按地域妥善地及時、公平、公正處理管轄區域內的人事爭議案件。要針對各縣(市)區人員少、兼職多、審理案件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有些案件需要在本地回避審理等實際情況,進一步探索市與縣(市)區聯合辦案和委托辦案的經驗,協助、引導和督促各縣(市)區掌握按程序處理各類人事爭議案件。要在審理和裁決案件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裁決文書的科學性、司法的適用性和形式的規范性。同時,也要十分重視各類文書的收集、整理與歸檔立卷工作。
(三)要進一步強化案件執行,加強有關問題的研究。首先,要加強對預防人事爭議案件發生的研究。要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從而使各單位的人事管理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從根本上解決單位與職工的管理關系問題,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人事爭議仲裁案件的發生。其次,要加強對人事爭議仲裁結果執行難問題的研究。要對人事爭議案件和勞動爭議案件尤其是法院辦案銜接等問題進行認真探索研究,更好地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13號規定,積極主動與當地法院溝通協調,密切合作;要探索研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因受編制和資金渠道限制而導致案件執行難的問題,制定相應對策,采取相應措施,共同研究案件執行難的解決途徑,確保案件有效執行,從而進一步維護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和裁決結果的準確性、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