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私人建房審批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7-31 04:21:00

導語:我縣私人建房審批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縣私人建房審批現狀及對策

當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邁進,城鄉建設特別是私建審批量多面廣,最近群眾大量投訴審批環節多、手續繁瑣、時限長、透明度低等問題,已成為近期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人代表、政協委員和老干部強烈反映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縣效能監察投訴中心會同縣審管辦立即組織人員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私建審批現狀

調查發現,*年全縣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552件,其中私建2412件,占94.5%;全年辦理《建設工程許可證》1997本,其中私建1807本,占90.5%;全年辦理《建房用地證》2723本,其中《農村私人建房用地證》2558本,占93.9%。一個用戶新建或擴建房屋法律規定需辦理《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農村私人建房用地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俗稱“一書二證”,承諾辦理時間33個工作日,實際操作需要51個工作日,還要加上14天的公示期和有關審批人員出差等情況,用戶實際拿到“一書二證”均將在6個月以上。

現行私建審批時限及流程:

(一)、規劃部門辦理《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縣政府的規定時間是10個工作日。實際上操作基層所9個工作日,局機關10個工作日,共19個工作日。

建房戶向村委會申請→規劃所初審、并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規劃經辦人現場踏勘(2個工作日)→規劃經辦人繪制總平面圖、建筑方案圖(3個工作日)→村委會簽意見(涉及到相鄰權的需相鄰戶協議書)→規劃所受理→在村和規劃所公示(公示7天,不納入審批時限)→規劃經辦人辦理手續(2個工作日)→規劃所長審核(2個工作日)→報審批中心規劃窗口→規劃用地科審核→分管領導審核→審批中心發證(10個工作日)→到土地部門辦理土地審批手續即《農村私人建房用地證明》。

(二)、國土資源部門辦理《農村私人建房用地證明》,縣政府的規定時間是15個工作日。實際上操作基層所7個工作日,局機關15個工作日,共22個工作日。

憑規劃用地手續即《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向當地國土所申請→國土所審核、并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受理→國土經辦人到現場勘察(不符合條件,3個工作日告之建房戶)→在村和國土所公示(公示7天,不納入審批時限)→畫圖填表(2個工作日)→國土資源所審核(2個工作日)→鄉鎮政府審核(不計審批時間)→報審批中心土地窗口→建設用地科審核→分管領導審核→審批中心發證(7個工作日)→到規劃部門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村鎮建設規劃許可證》。

(三)、規劃部門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村鎮建設規劃許可證》,縣政府的規定時間是8個工作日。實際上操作基層所5個工作日,局機關5個工作日,共10個工作日。

憑土地批準手續即《農村私人建房用地證明》向當地規劃所申請→規劃所審核→規劃經辦人提供設計條件(方案)(1個工作日)→委托設計單位設計施工圖→建房戶送交圖紙及所需材料→規劃所受理→規劃經辦人員辦理手續(2個工作日)→規劃所長審核(2個工作日)→鄉鎮分管領導審核(不計審批時間)→報審批中心規劃窗口→規劃工程科審核→分管領導審核→審批中心發證(5個工作日)→委托放線單位到現場放線→(國有土地需繳設施配套費)規劃所辦事大廳發證。

二、存在問題

(一)、審批程序設置不科學,增加行政成本

在規劃部門辦理了《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后,國土部門發現該地不符合農村私人建房用地的要求,該許可就被告知中止了;規劃部門選址面積跟土地部門允許的房屋占地面積不相符,原規劃方案要做重大調整,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我們知道任何一個行政許可的作出都注入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但往往被無形磨滅掉了。行政相對人無奈,從而衍生了請人打招呼、請客、送禮,延誤辦理時間不敢投訴等等不端行為。同時,基層規劃所辦理《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在村和規劃所公示(公示7天,不納入審批時限);基層國土資源所辦理《農村私人建房用地證明》,又在村和國土所公示(公示7天,不納入審批時限),同一審批事件,共計公示14天,延長了審批期限。

(二)、審批時限分配不合理,造成體外循環

1、基層站所受理、審核,沒有計入行政許可時限,直接導致了行政審批的體外循環。從現有的“一書二證”三個行政許可可以看出,職能部門基層站所作為派出機構,在私建審批過程中擔當重要角色,受理申請、勘察、制圖、審核等環節都在站所辦理,可以說基層站所完成了70%-80%的工作量,由于沒有法定的時限,導致一些審批件在基層站所停留時間短則十幾天,長則幾個月,爾后上報縣局審批,縣局基本上在辦公室簽字審核,卻占用法定的審批時限,造成了行政許可沒有違反時限承諾的假象。

2、鄉鎮領導二次簽字,延誤審批時間。在“一書二證”三個行政許可中看出,鄉鎮分管領導二次審核簽字(工程許可除外),但并不計入辦事時限,無形中給私建審批工作加高了門檻和延長了時間。如有些審批件送到鄉鎮分管領導,一是工作忙來不及審核簽字,二是會議多出差多拖延了時間,三是人為因素導致審核延誤,等等,使審批期限無法明確。

(三)、沒有充分授權,導致審批環節繁瑣

基層站所通過受理申請、勘察、制圖、審核等環節后,工作人員把審批件送到縣審批中心窗口,爾后又要求從窗口送到局有關科室人員再審查、審核,科室人員又要送到分管領導審批等等,審批環節多,職責不明,行政審批窗口僅起了中轉站作用,效率低下,環節繁瑣。

三、對策和建議

(一)、再造審批流程

各審批部門要高度重視和支持配合這項工作,對牽涉農村個人建房審批的事項,要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方便群眾辦事,特別是對涉及審批部門內部審核的事項要統一進入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充分授權辦理。按照《行政許可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再造私建審批流程,做到科學合理安排,簡化程序,精簡環節。

1、科學合理設置審批程序

由于《個人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和《農村個人建房用地證》審批的相互制約性和特殊性,為使其不出現扯皮現象,要明確一個牽頭單位,并在規定時間內并聯勘察,且在規定時間內向牽頭單位提供審批信息,大大方便群眾辦事。

2、全程承諾時限制

審批部門應重新調整審批時限,包括行政許可的全程,既不能一味追求社會效應壓縮時間,承諾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不能偷換概念,將整體進行分割實施,造成人為的體外循環現象。而是要做到科學、合理的規劃,既方便百姓,又實現效益最大化。嚴格各個環節時限,越期不辦理視同同意,并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3、精簡審批環節

(1)鄉鎮政府由二次審核減為一次審核,取消鄉鎮政府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審核。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保留《農村個人建房用地證》由鄉鎮政府審核。

(2)聯合公示。變二次分別公示為一次聯合公示,公示內容包括規劃、用地等情況,公示期限為7日,切實提高審批運行速度。

(3)老屋拆建審批程序再簡化。要按照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溫州市市區農村村民危房改建村民住房困難戶住房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溫政發(2004)73號執行,老屋拆建審批將原來的審批程序變為由國土部門審查,切實減少審批環節,提高效能。

(二)、完善配套制度

1、收件回執制度

收件回執是指行政機關在收到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送達的需要答復或審批的有關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事項時,所出具的書面收件依據。它的使用范圍為全縣各類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事項(對已進縣行政審批中心辦理的事項,按縣政府有關文件規定執行)。內容包括:(1)、服務對象姓名或單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

(2)、收件日期、收件數量、受理事項;(3)、承辦時限、取件日期、查詢電話;(4)、受理人簽名(章)、行政機關公章。

2、工作聯系函制度

由于各職能部門業務不同、信息差異,易出現相互扯皮、拖延辦理的現象。為加強部門聯合辦公,應建立工作聯系函制度。對有異議的事情,相關部門在規定時限內共同勘查聯合辦公,提前介入,提高行政效能。

3、責任追究制

有關部門領導應高度重視,制定具體的監管措施,加強對審批事項和審批工作人員的監管,如有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由有關部門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由紀檢、監察部門按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加強效能監督

首先,凡涉及農村個人建房審批的項目,應當健全辦事公開制度,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印制《私人建房辦事須知》,公開審批依據、申報材料、行政相對人權利和義務、經辦人職責、承諾時限及收費標準、農村個人建房審批流程圖等。其次,要設置審批流程跟蹤表隨同審批件運轉,從基層站所開始受理至審批件辦理完畢都登記在表上,哪個環節出差錯就監督到哪個環節,使有關部門按照審批程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三是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抽件檢查和走訪行政相對人,檢查審批的各個環節是否符合規定,及時查找問題,以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