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征收調研

時間:2022-09-04 03:24:00

導語:企業所得稅征收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所得稅征收調研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1月1日起新辦企業所得稅納入國稅部門征管以來,在如何確認數量眾多、情況各異的單個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問題上,征納雙方間的尖銳矛盾從未間斷,不同主管國稅機關形成的不同認識和做法遠未得到統一,現行確認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主要模式有以下3種:

1、定性分析為主。即不考慮企業應稅收入總額、成本費用額定量標準,凡符合查賬征收5項條件的,確認為查賬征收,否則確認為核定征收。

這種確認原則,面對會計核算水平參差不齊、數量眾多的企業,由于查賬征收5項條件尚未細化、可操作性不強,以及受征管力量限制,國稅機關要做到科學確認征收方式,無異于紙上談兵。

2、定量分析為主。企業應稅收入總額、成本費用額定量標準以上的,確認為查賬征收;定量標準以下的,確認為核定征收。目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主要采用這種確認原則。

這種確認原則,可操作性較強,但往往會產生定量標準以上、被確認為查賬征收而不符合查賬征收5項條件的后果。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有機結合。具體而言,定量標準以上的企業,原則上確認為查賬征收。定量標準以下的少數企業,經企業申請和實地調查,確實符合查賬征收5項條件的,可確認為查賬征收。

這是一種理想的確認原則,有利于構建和諧征納關系,但有違公平、公正執法的現代法治理念,又由于不同國稅機關、稅收管理員對查賬征收5項條件的認識、把握不一,很容易產生“同一企業情況、不同確認結果”和“不同企業情況、同一確認結果”現象,因而實行起來難度很大。

上述3種可供選擇的征收方式確認模式中,筆者認為第2種較為切實可行。那么,如何科學確定確認標準,就成了確認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關鍵。

二、確認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樣本分析

下面應用2005年、2006年常州市國稅系統征管內資企業所得稅正常戶的數據指標,分析我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確認標準。

1、2005、2006年征收方式在不同納稅人間的結構分析

從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在不同納稅人間的結構分布看(表略),2005年、2006年核定征收面分別為35.56%、48.83%,2006年比2005年提高13.27個百分點;2005年、2006年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核定征收面分別為33.18%、36.79%,2006年比2005年提高3.61個百分點,表明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中提高核定征收面的空間不大;2005年、2006年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核定征收面分別為56.17%、81.35%,2006年比2005年提高25.18個百分點,表明在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提高核定征收面的空間增大,而且還有18.65個百分點的空間;2005年、2006年非增值稅納稅人核定征收面分別為40.78%、65.85%,2006年比2005年提高25.07個百分點。

2、2005、2006年應稅收入總額結構分析

從應稅收入總額結構分布看(表略),2005年、2006年<2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分別為63.32%、63.28%,其中核定征收面分別為55.90%、69.89%,表明2006年與2005年<2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比例基本維持不變,但核定征收面比同期提高13.99個百分點,而且還有30.11個百分點的空間;2005年、2006年200萬元≤應稅收入總額<3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分別為7.52%、6.89%,其中核定征收面分別為10.94%、31.20%,表明2006年與2005年200萬元≤應稅收入總額<3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比例基本維持不變,但核定征收面比同期提高20.26個百分點;2005年、2006年300萬元≤應稅收入總額<4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分別為4.62%、4.49%,其中核定征收面分別為6.53%、22.31%,表明2006年與2005年300萬元≤應稅收入總額<4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比例基本維持不變,但核定征收面比同期提高15.78個百分點;2005年、2006年應稅收入總額≥4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分別為24.54%、25.33%,其中核定征收面分別為0.17%、5.72%,表明2006年與2005年≥4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比例基本維持不變,但核定征收面比同期提高5.55個百分點。

3、2005、2006年納稅調整后所得結構分析

從2005、2006年納稅調整后所得結構分布看(表略),2005年、2006年查賬征收企業盈利面分別為55.02%、43.23%,2006年盈利面比2005年下降了11.79個百分點,表明2006年度新辦查賬征收企業獲利能力不強。此外,2005年、2006年查賬征收虧損企業2230戶、2666戶中,連續2年虧損的有1020戶。

4、2005、2006年實現應納所得稅額結構分析

2005、2006年核定征收企業戶均實現應納所得稅額分別為0.21萬元、1.72萬元(表略),2006年戶均實現應納所得稅額是2005年的8倍,表明2006年有部分規模相對大些企業納入了核定征收范圍,征稅效率得到大大提高;2005、2006年查賬征收企業戶均實現應納所得稅額分別為7.86萬元、7.60萬元,2006年戶均實現應納所得稅額比2005年有所下降,表明2006年度新辦查賬征收企業獲利能力不強。

三、結論

(一)確認標準

綜上所述,常州市國稅系統征管內資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確認標準擬為:娛樂業、部分服務業核定征收營業稅企業年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其他企業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理由有三:一是2005年、2006年連續2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分別達63.32%和63.28%,充分體現“抓大、管中、控小”原則;二是與常州市地稅部門確認標準相匹配;三是基本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相銜接。

1、娛樂業、部分服務業核定征收營業稅企業。年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的娛樂業、部分服務業核定征收營業稅企業,其征收方式應該而且必須確認為核定征收;年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的,其征收方式應該而且必須確認為查賬征收。

2、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其他企業。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其他企業,包括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營業稅其他核定征收企業、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征收方式應該而且必須確認為核定征收。對其中高利潤率(會計利潤率在行業應稅所得率值域平均值以上,下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自行申報營業稅企業,即使提出查賬征收申請,其征收方式也應該而且必須確認為核定征收。

3、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其他企業。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其他企業,應該而且必須確認為查賬征收。對其中高利潤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自行申報營業稅企業,雖然提出核定征收申請,但其征收方式應該而且必須確認為查賬征收。

4、優惠政策范圍內的新辦企業。優惠政策范圍(含抵免、間接、直接優惠,下同)內的新辦企業,其應納稅所得額有兩種情形:一是在優惠政策第一年度內,納稅調整后所得≥0;二是在優惠政策第一年度內,納稅調整后所得<0。對于第一種情形,如果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的(同時考慮營業稅企業征收方式),則確認其為查賬征收,享受優惠政策;否則,確認其為核定征收,不得享受優惠政策。對于第二種情形,如果年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的新辦企業,則確認其為查賬征收,并享受優惠政策;其余企業確認為核定征收,不得享受優惠政策。此外,優惠政策期限≥2年的新辦企業,視其剩余優惠期限內年應稅收入總額和納稅調整后所得實現情況,對照上述兩種處理方法,確認其征收方式和是否享受優惠政策。

5、連續2年以上發生經營虧損企業。除年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的企業外,連續2年以上發生經營虧損企業,均應確認為核定征收。

(二)確認方法

1、優惠政策范圍內的新辦企業。優惠政策范圍內的新辦企業,在新辦當月末征收方式初始確認為按規定行業應稅所得率下限核定征收,并依據其至新辦當年受理政策優惠申請的上個季末應稅收入總額(同時考慮營業稅企業征收方式)換算成全年應稅收入總額,經實地調查和分析比對,全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且預計全年納稅調整后所得≥0的,在年末之前正式確認為查賬征收,并按查賬征收方式結算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年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且預計全年納稅調整后所得<0的,在年末之前正式確認為查賬征收,并按查賬征收方式結算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其余新辦企業,即使符合政策優惠條件,也應在年末之前正式確認為核定征收。

2、優惠政策范圍外的新辦企業。優惠政策范圍外的新辦企業,在新辦當月末征收方式初始確認為按規定行業應稅所得率下限核定征收,經實地調查和分析比對,全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的(同時考慮營業稅企業征收方式),在年末之前正式確認為查賬征收;全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的,在年末之前正式確認為核定征收。

3、征收方式變更。除《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國稅發[2000]38號)第二條六種情形之一和第十一條規定的三種情況之一外,一個納稅年度內一般不得變更企業征收方式。但年末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核定征收企業,經企業申請、國稅機關批準,年末前可以變更為查賬征收。

4、征收方式年檢。每年3月末前,依據企業上年應稅收入總額實現情況,上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同時考慮營業稅企業年檢情況),將當年征收方式保留或調整為查賬征收;上年應稅收入總額<200萬元的,將當年征收方式保留或調整為核定征收。

5、應稅所得率。年會計利潤率不高于規定行業應稅所得率下限的企業,按規定行業應稅所得率下限確定適用應稅所得率;年會計利潤率高于規定行業應稅所得率下限但低于高利潤率標準的企業,按年會計利潤率確定適用應稅所得率,并在次年3月末前結算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對高利潤率企業,按年會計利潤率與規定行業應稅所得率上限平均值確定適用應稅所得率,并在次年3月末前結算全年應納所得稅額。

(三)后續管理

對日常管理、年檢、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等環節發現查賬征收企業不符合查賬征收5項條件的,應按《征管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核定其應納稅額,具體按國稅發[2000]38號文件第七條變更為核定征收,適用應稅所得率按上述四.5方法確定,并按核定征收結算全年應納所得稅額;發現核定征收企業應稅所得率偏低的,并按上述四.5方法確定新適用應稅所得率結算應納所得稅額;發現核定征收企業,年末應稅收入總額≥500萬元的,按上述四.3方法年末前可以變更查賬征收。

四、幾點建議

1、利用一個地區的征管信息系統數據信息,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產生一個地區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確認標準,對一個地區而言,確認標準可能各不相同,但這種方法對一個縣、市、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一個地區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確認標準一旦確定,無論是對數量眾多的單個企業,還是對各級稅務部門和廣大稅務干部,無一例外都應不折不扣地執行,以杜絕企業利用征收方式達到少繳稅款和規避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現象的發生,規避稅務干部在確認征收方式方面人為使用自由裁量權而引發的失瀆職和執法風險。

3、提高或取消現行部分行業應稅所得率上限標準、降低現行部分行業應稅所得率上、下限標準。現實經濟生活中,有不少營業稅企業的年會計利潤率遠高于規定行業應稅所得率上限,如建筑設計、咨詢業等行業應稅所得率上限標準還應適當提高;同時,適當降低現行部分行業應稅所得率上、下限標準,如農林牧漁業、制造業、商品流通業、交通運輸業等。

4、出臺核定征收企業超范圍、超標準列支成本費用處理規定。現實經濟生活中,按收入總額核定征收企業,不以合法票據進行記賬,超范圍、超標準列支成本費用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對收受不合法票據按現行規定處理外,建議可對超范圍、標準列支成本費用按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支出額征稅孰高原則確定具體核定征收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