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稅收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5 10:24:00

導語:改革稅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稅收調研報告

稅收優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過鼓勵性的稅收政策促進產業結構的主動調整,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為經濟主體的市場選擇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根據國務院2005年12月頒布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中國未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是:促進一、二、三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以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推進科技創新,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粗淺的分析與探索。

一、當前稅收優惠政策在扶持科技創新上存在的問題

1、當前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手段單一,產業導向薄弱,對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的激勵作用不足。稅收優惠可分為稅率式優惠和稅基式優惠。稅率式優惠以降低稅率的形式存在(免稅可視為零稅率的稅率式優惠),而稅基式優惠內容較多,主要包括稅前列支(扣除)、投資抵免等方式。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的主要形式是稅率式優惠,稅基式優惠較少且力度不夠;稅收優惠政策的目標不明確,產業導向作用差。主要表現為:(1)以區域作為界定稅收優惠對象的依據,而急需稅收政策扶持的西部地區并沒有得到足夠的稅收優惠。(2)以資金來源作為劃分稅收優惠對象的依據,使內、外資企業面對不同的企業所得稅待遇。(3)以所有制作為劃分稅收優惠對象的依據。由于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受到多重條件的限制,企業資源難以按照產業導向進行配置,產業結構難以向預定方向調整。

2、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限制過多,方法滯后,對科技創新的實際支持力度不足。科技創新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內容。稅收優惠政策對科技創新應發揮一種基礎性的激勵作用,但現實中稅收優惠政策只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一是稅收優惠政策的重點是對科技創新成果的獎勵,對科學研究和中試過程的支持不夠,同時對轉化階段的支持也不夠;二是稅收優惠政策偏重于新建高科技企業,對傳統企業的技術改造與創新支持力度不夠;三是對高新技術企業優惠使用產業優惠和地域優惠相結合的前提,使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成為空中樓閣。

二、稅收優惠政策應當改進的舉措

1、確立以產業導向為主,區域導向為輔的復式稅收優惠政策。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稅率式優惠(包括免稅),較少運用稅基式優惠政策,特別是稅前列支(扣除)、投資抵免等方式。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廣泛的稅收激勵措施(如免稅期和公司稅率的降低)是成本很高的促進投資的方法,但在激勵投資政策中,目標定位于機器設備以及研究與開發等新投資且提供預先激勵的選擇性稅收激勵具有成本效率。而且實踐中西方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正在從側重于稅后優惠的稅率式優惠向側重于稅前優惠的稅基式優惠發展演變,其原因是稅基式優惠總能充分調動企業從事科研及技術開發和增加投入的積極性,有助于增加其資金來源,充分體現出政府對科技創新的基礎推動作用。因此,我國的稅收優惠應努力實現由稅率式優惠為主向稅基式優惠為主的轉變。當前已有的一些稅基式優惠(如加速折舊)運用范圍較小,力度不夠,今后應面向高科技企業和科技改造的企業縮短折舊年限,提高折舊率,加快資金回流速度,加快其發展。

2、發揮優惠政策的高技術產業導向,明確稅收優惠的效力范圍。稅收優惠政策應在其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內起作用,那些不適宜稅收優惠政策的領域應交由財政支出政策來調控。為此,我們應該清理當前稅收優惠政策中效果不明顯、漏洞較大且易引起稅收套利行為的稅收優惠政策。

3、簡化和明確當前經濟結構調整主線中稅收優惠政策“以產業導向為主,區域導向為輔”的目標,使全國的稅收政策系統化、條理化,對高新技術和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農業開發項目、技術過硬競爭性強的出口產品項目等給予必要的稅收優惠;廢除對享受稅收優惠所規定的無謂限制,如區域限制、資金來源限制、所有制限制、盈虧限制等,保證凡是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均能享受稅收優惠待遇,如“雙高政策”改為“單高政策”,使高新技術企業能真正享受到稅收優惠。

4、在產業為主導的前提下,稅收優惠政策重心應從東部向西部轉移。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現,東西部優惠方式可以根據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已具備了相當的經濟總量,產業結構在原來基礎上的升級顯得尤為重要,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應成為其優惠目標,所以宜采用稅基優惠,其效果會更好。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較差,當前應側重于對其增量結構的調整,保證新增投資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結構,所以,稅收優惠采用較長時間的稅率優惠(包含免稅)會更有利于吸引投資,并在新增投資中實現經濟結構調整。

5、促使稅收優惠重點從成果優惠轉向過程優惠。第一,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投入已是當前發達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重點,我國對企業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重點也應從對企業、科技成果的優惠轉向對科技研究、中試和轉化過程的支持。增加R&D費用加計扣除、加速折舊、提取科技開發基金、稅收抵免等都是可采用的方法。另外,為了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對風險基金的經營者和投資者應當實行優惠。第二,放寬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范圍,擴大優惠額度。除了軟件業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高科技企業外,生物制藥、化學制藥、新材料、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光電工程等新科技行業都應劃入稅收優惠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