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征管報告
時間:2022-09-05 03:37:00
導語:企業所得稅征管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02年新辦企業所得稅由國稅負責征管以來,新增業戶不斷涌現、收入不斷增長,所得稅管理在稅收管理工作中的份量也顯得越來越重。就邗江區國稅局而言,2004年該局征收新辦企業所得稅918萬元,同比增收867萬元;2005年征收1541萬元,同比增長593萬元,增長62.56%;截止2006年二季度征收入庫1958萬元,同比增長85.9%,所得稅收入呈逐年快速遞增的趨勢,對稅收總量的穩步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業所得稅收入實現了較大增長,但在現實中所得稅日常管理的工作量及難度也大大的增強,現結合邗江區局實際,就如何進行有效管理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目前征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存在的問題
1、財務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目前企業財務人員有的是臨時聘請的,有的只經過短期的培訓就上崗,一方面對稅收政策特別是企業所得稅的新政策、新規定,了解不夠全面、掌握不夠透徹;另一方面財務知識匱乏,在賬務處理方面張冠李戴,造成申報資料報送不及時、不完整,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報送申報資料。
2、虛假申報現象時有發生。受利益驅使,部分企業采取收入不上賬、虛列成本、多攤費用等不正當手段,造成納稅申報不真實。我們在匯繳后通過有關經對軟件發現,有210戶企業存在企業所得稅年報的銷售收入與增值稅申報的收入存在差額的現象,占全部所得稅戶的22.82%,收入差異達1669萬元。
3、企業虧損面居高不下。從2006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結果看,全區的虧損面雖然由匯繳前的60%,下降到匯繳后的15%,但是盈利企業中微利戶(凈利潤在1萬元以下)有173戶,占匯繳戶的32.58%。究其原因:部分企業已經掌握稅務部門對“長虧不倒”戶進行評估檢查的機制,與其等稅務部門上門檢查,不如少繳一點稅以蒙混過關。
4、政策性退稅比例較高。本次匯繳,我局共辦理新辦企業減免17戶,減免稅額10萬元;福利企業減免2戶,減免稅額232萬元;再就業企業減免5戶,減免稅額216萬元;其他減免2戶,減免稅額56萬元。共減免企業所得稅514萬元,減免稅金額占應納稅額的33.35%。
(二)稅務部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對所得稅征管工作認識不足。相對“兩稅”而言,一些干部對所得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基層分局管理人員業務素質還有待于提高,責任心還有待于加強。現實中發現,有的責任人對企業報送的年報資料未認真審核,報表明顯存在勾稽關系不符、應填列未填列現象;有的分局為保證申報率,對空掛戶自行按零申報處理;對未報送申報的企業,未催報也未處罰。
2、稅源監控不夠嚴謹。一是部門間缺乏聯系,存在稅源空隙,國稅與工商、地稅部門信息資源無法暢通共享,導致稅收征管出現空檔,產生新的漏征漏管戶。二是對政策理解不同,國地稅在稅源管理上存在爭議,同時出現部分納稅人利用國地稅征管對象劃分的矛盾,打“擦邊球”,出現征管的“盲區”。三是稅源監控管理缺乏系統性,管理人員大多通過個別調查、微機查詢、電話詢問等形式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納稅情況和稅收增減變化原因,疏于實地檢查,缺乏對新增值稅源的監控。
3、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征管系統所得稅相關模塊升級相對滯緩,導致軟件模塊功能與所得稅政策規定不同步、不銜接,無法實現征收管理與信息化同軌發展。如:核定征收及查賬預征企業不能實現納稅人自補申報操作;稅務部門不能系統分類了解納稅人征收方式鑒定情況;不能批量了解納稅人銷售收入、稅前扣除、應納所得稅額、虧損及虧損彌補等情況;不能通過系統查詢各類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類型的企業情況;對商業企業按5‰查賬預征申報方式系統不予認可等。
4、征收方式的確定存在主觀隨意性。征收方式的確定,主要依據納稅人財務核算是否健全、能否準確核算盈虧。具體征管實踐中,對于企業財務核算是否健全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操作規程,許多財務核算較健全的企業(如新辦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所得稅卻采用定期定額或定率征收的方式;一些企業財務核算極為混亂,無法準確核算盈虧,其征收方式卻采用了查賬征收;系統內實行的按行業、注冊資金確定征收方式的規定缺乏法律依據,不利于稅收政策法規和財務制度的貫徹執行,稅務機關存在執法風險。
二、加強企業所得稅征管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戶源管理,建立有效的所得稅稅源監控體系
1、擴大信息來源渠道,提高稅源管理的預見性。一是國、地稅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相互傳遞稅務登記、變更、遷移及注銷戶等信息,準確劃分征管范圍,實現共管戶的信息共享制度;二是要與工商部門建立溝通聯系制度,定期交流企業登記信息,把好所得稅征管范圍的源頭關;三是要與民政、司法、衛生、教育等行政部門建立信息情況互通制度,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搞好協調配合工作。
2、加強日常巡查工作,實施科學分類管理。按照企業經營規模大小、財務制度健全與否、設立時間長短、納稅信用等級高低以及所處行業等標準,進行分類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對財務制度健全、設立時間長且經營規范、納稅信用好的企業,著重加強所得稅的日常管理和改善服務,掌握其生產經營和稅源變化情況;對少數經營規模大,但賬證不健全、納稅信用等級低的企業,要實施重點管理,加強對其所得稅納稅申報的評估和檢查力度;對新設立的企業,要關注其所在行業和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盡快掌握第一手資料,加強所得稅政策的宣傳輔導;對賬證不健全、核算水平低或者無能力核算的中小企業,要督促其建賬建制,同時做好所得稅核定征收工作;對“長虧不倒”的企業要作為納稅評估和檢查的重點對象,分析其虧損的真實原因,加強管理。
(二)加強培訓宣傳,促進內外部整體素質的提高
1、加強業務培訓,促進專業人才的培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并出臺適當的獎懲激勵機制,強化所得稅及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通過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鼓勵廣大干部學習稅收業務和財務知識;通過積極開展以所得稅為中心的征管、稽查業務競賽活動,培養和選拔出一批專業人才,充實所得稅管理隊伍,達到以學促用,學用結合的目的。
2、加強稅法宣傳,提高企業納稅意識。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稅收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共性和個性的日常納稅輔導,讓政策真正深入納稅人,引導納稅人自覺納稅。
3、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積極推行稅務。對會計核算基礎較差,沒有建賬能力的企業或財務核算混亂、賬證不健全的企業,要積極推行由稅務機構來代為建立健全賬證,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和辦理納稅事項。
(三)加強評估檢查,加大所得稅的規范和整治力度
一是加強日常管理型檢查。注重加強對納稅人稅收財務處理的日常輔導、監督和管理,在全面、準確掌握納稅人生產、銷售、資產規模、財務管理、履行納稅義務等情況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納稅人向自行申報查賬征收過渡;將重點稅源企業、重點行業作為日常檢查的重點,對房地產行業、服務業要加大檢查力度;著重抓好稅收管理員稅收執法的質量和合法性;注重對日常發票、賬簿、申報、偷逃騙稅等違章違法行為限改、處罰、處理證據的收集歸檔,作為征收方式年檢時的事實依據。
二是加強所得稅納稅評估工作。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是所得稅征管工作的保障,尤其是國家簡化行政審批程序、項目后,納稅評估在所得稅的后續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要從創新評估模式入手,在量的基礎上注重納稅評估的質量和績效管理。
1、實行專職評估。與增值稅評估相結合,及時建立所得稅評估專職部門,選配綜合素質較高的評估人員,以提高評估水準,確保所得稅納稅評估工作能落到實處。
2、做好匯繳期間的評估工作。實行匯繳期間納稅人自行匯繳,中介機構積極介入,稅務機關納稅評估相結合的辦法,加大匯繳的輔導力度,提高匯繳服務質量,盡可能減少納稅人的涉稅風險。稅務人員要在匯繳期限間積極參與到納稅人自行匯繳和中介機構輔助匯繳工作中,實地進行納稅評估,邊匯繳邊輔導、邊評估邊調整、邊宣傳邊提高,稅企共同將稅收政策及時、準確落實到位。
3、建立所得稅和流轉稅聯評機制。對增值稅納稅人,增值稅和所得稅并案評估,在人機結合選案的基礎上,注重收集和制訂用于評估的分行業投入產出比、產品耗能比、行業平均利潤率以及行業平均稅負等指標和指標體系,確保縱向和橫向評估分析的合理和準確。對非增值稅納稅人,盡快與地稅部門建立定期聯評制度,對重點稅源評估對象,國、地稅實施共評;對一般對象,互通和共享評估信息,并定期將地稅稽查反饋的涉稅信息納入評估重點。
4、建立分類評估機制。針對企業所得稅戶多而人少的矛盾,合理制訂評估分類管理辦法,有效地整合利用現有人力資源,確保評估的重點性和成效性。對重點稅源戶,由專職評估小組實施重點評估;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對象和一些熱點行業,由專職人員實施專項評估,并及時采集行業指標,不斷總結出稅源變化的一般性規律;對實行核定征收方式的納稅人,由一般管理人員實施評估。建立和健全評估的選案、實施、審理、執行內分離機制,并逐步實行外分離機制,堅持集體審理,并加強對審理結果處理的監督,以評促管、促收。
三是加大對稅務稽查案件的查處力度。稅務稽查應重點檢查事前審批改成事前備案的項目、稅收優惠政策享受是否符合規定等,確保所得稅征管重大事項執行的正確規范。對企業所得稅評估移送的大要案,要充分發揮打擊型稽查的作用,及時立案查處,依法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切實從源頭和根本上遏制住惡意偷逃稅等違法行為。對納稅信譽等級高的納稅人,賦予其一定時期的免評、免查資格,充分體現稅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和“效率原則”,有的放矢地實施重點評估和檢查。
(四)加強政策管理,構建科學合理的征管質量考核機制
1、強化所得稅稅收政策管理。一方面在征收方式核定上,堅持以查賬征收方式為主,定率或定額征收方式為輔。特別是對規模較大(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影響面較廣的企業,一定要采用查賬征收方式;對于那些規模較小(如小規模納稅人)、不影響全局、賬證確實不夠健全,無法體現盈虧的企業,可采用定期定率或定期定額的征收方式。另一主面在優惠政策的執行中,加強對優惠政策類型真實性的審核,加強對退稅企業納稅評估工作的力度,確保國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2、提高后續管理質量和效率。企業所得稅的特點是連貫性強,跨年度甚至跨幾個年度的費用時有發生,應盡快開發、推出所得稅新型征管軟件,加強虧損彌補、廣告宣傳費等后續事項的管理,使管理人員盡快從繁瑣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減輕征管力量不足的壓力。
3、建立科學合理的征管質量考核機制。逐步制訂出完善的所得稅征管質量考核辦法,著重考核的合理性、科學性、實用性,強化征管質量的內外結合考核,注重對企業的延伸考核。主要考核稅務人員的所得稅征管質量和稅收服務質量,通過實行年檢的抽查、復查,匯繳的抽審、復審,評估的抽證、復評,并通過稽查等其它途徑信息的反饋,印證征管工作質量,實施重點考核。及時通報考核結果,尤其是考核中發現的所得稅征管共性和個性問題,注重結果的整改處理,實施跟蹤監管。將對企業的延伸考核作為對納稅人申報真實性和稅務人員執法準確性的主要考核依據,確保稅收政策貫徹的準確和到位,以及稅收執法的合法與規范,充分體現考核的公正、公平,從而促進所得稅征管質量和稅收服務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