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權監督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6 03:51:00
導語:兩權監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對稅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以下簡稱“兩權”)的監督制約,是國稅機關積極預防權力運行中產生腐敗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是實現依法治稅、從嚴治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預防職務犯罪,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治本之策。近年來實施對“兩權”監督制約的實踐證明,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普遍增強,規范執法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兩權”監督制約機制上還有不完善的方面,“兩權”監督制約措施的落實還存在不到位的現象,少數單位和部門以權謀私、以稅謀私、失職瀆職案件仍有發生,形勢不容樂觀。現結合我市國稅系統實際,就“兩權”監督制約存在的薄弱環節及進一步深化對“兩權”監督制約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兩權”監督制約實踐中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少數干部尤其是少數基層領導干部對加強“兩權”監督制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兩權”監督制約是對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手中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是在“革”自已的“命”,觸及到單位、部門和干部自身利益格局的調整。少數干部認為經過幾輪的征管改革,執法權該上收的已經上收了,該制衡的已經制衡了,自由裁量權該減小的已經減小了,基層分局剩下的基本上只有責任了,稅務干部也只有被追究的資格了,權力小了,責任重了,追究多了、風險大了,還搞什么“兩權”監督。因而,對“兩權”監督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主要表現在:稅務干部由過去的大膽作為、隨意作為甚至是胡亂作為,舍不得離開執法一線崗位,轉化為謹慎作為、不敢作為、甚至是不愿作為,要求離開基層、離開執法崗位的人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消極應付工作的現象。
(二)“兩權”監督制約存在“孤軍作戰”、缺乏整體合力、監督難的現象。“兩權”監督制約應形成“黨組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紀檢監察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但當前重業務、輕監督的思想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一是部分單位領導對“兩權”監督缺乏應有的重視和高度的自覺性,存在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傾向。如在研究重大事項、實施重要工作時,容易“忘記”紀檢監察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往往是“主動請戰”,而且一般只是對結果的監督,失去對全過程監督的機會,僅對結果的監督使紀檢監察部門“心有余悸”,打不到“底”。二是一些領導和業務部門往往把抓“兩權”監督制約作為是紀檢監察部門的事,把自已作為被監督制約的對象,對自身肩負的監督職能不能很好的履行,加之業務部門擔心出問題,出了問題又不愿實事求是地反映,甚至對查出的問題避重就輕。因此,紀檢監察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協作配合存在著脫節的現象,沒有真正形成業務部門職能監督和紀檢監察部門專門監督的整體合力。
(三)“兩權”運行中分權制衡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在行政管理權運行方面,雖然各級都來講重大事項決策必須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由黨組集體研究決定,而實踐中往往存在“一把手”說了算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不能完全歸咎于“一把手”民主意識不強和家長制作風。因為,決策出了問題“一把手”要負總責,這種負總責的傳統做法實際上就是權力過于集中的表現。在稅收執法權運行方面,還存在分權沒有真正起到制衡效果的問題,權力集中時是一人出事一人擔,權力分散后一些單位卻出現了窩案、串案。因此,“兩權”運行中分權制衡機制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
(四)“兩權”監督制約迫切召喚信息化早日全面閃亮登場。依靠以舉報發現案源,靠人工查辦案件,靠人管人為主的傳統紀檢監察工作手段和方式,已不適應迅猛發展的社會和高度信息化水平的稅收工作的需要。我們常說的監督難,很大程度上是方方面面的人情因素、上下級因素等等,有的同志說:指望人家給選票還要監督人家,難!端著領導的飯碗還要監督領導,怕!紀檢監察干部真是一腔滾燙的血,兩行酸楚的淚。當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但這充分說明,當前落后的紀檢監察手段和方式制約著“兩權”監督制約的有效開展。因此,要加大紀檢監察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加快由人管人向機器管人轉換的步伐。
(五)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從客觀上看,存在一是紀檢監察部門自身的相對獨立性不夠強,權威性體現不夠,機構級別設置不夠科學;二是紀檢監察干部年齡偏大,精通業務的人員少。從主觀上看,存在一是紀檢監察干部工作中有畏難情緒,擔心遭打擊、受壓擠、失選票,不愿大膽開展工作;二是紀檢監察干部缺乏必要的業務培訓,專業素質不能完全適應工作的需要。
二、進一步深化“兩權”監督制約的幾點思考
從國稅部門所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件看,與稅務機關“兩權”運行的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重點環節等監督制約不力是密切相關的。進一步深化“兩權”監督制約,確保“兩權”規范運行,必須切實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要求,結合國稅工作實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監督制度,加大監督力度,著力構建全方位的監督網絡,貫穿“兩權”運行全過程的監督體系,從而有效地遏止消極腐敗現象的發生。
(一)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國稅干部對“兩權”監督制約重要性的認識。“兩權”監督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舉措,是依法治稅、從嚴治隊的客觀要求,是強化征管、堵塞漏洞的實際需要。加強教育,提高國稅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對“兩權”監督制約重要性的認識,是順利實施“兩權”監督制約的基礎。首先要教育國稅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充分認識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權“謀公”,所向披靡,用權“謀私”,自毀其身。其次要教育國稅干部牢記權力就是責任,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淡泊名利,做到依法用權,規范用權,審慎用權。第三要教育國稅干部牢固樹立自覺自愿接受監督的理念,深刻認識監督就是為了剝奪隨意執法的權力,防止執法腐敗,規避執法風險,預防職務犯罪,是對干部最好的關心和愛護。
(二)要突出加強對各級“一把手”“兩權”監督制約這個重點。一是要建立分權制權機制,對“一把手”的權力范圍、決策程序作出明確、嚴格的規定,打破“一把手”負總責的思維模式,把決策權分解到每個班子成員,形成相互制衡的機制。凡涉及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事項安排和大宗物品采購等,必須嚴格執行黨組議事規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經集體討論決定。對“一把手”的財務審核權、審批權進行分離,在黨組分工時明確規定審核、審批必須由兩名黨組成員分別負責,防止出現大權獨攬和獨斷專行的現象。二是要建立以權制權機制,形成上級權力對下級權力科學有效的管理監督,實現權力的健康運行。要逐級制定對下級局權力運行的管理監督辦法,如定期對下級局進行巡視,定期調閱黨組會、民主生活會、局長辦公會記錄,大額開支的報批,重大工作和改革方案的報批,重大案件特別是涉及領導班子成員的來信來訪的上報,等等。三是要健全依法制權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黨組議事規則,制定局長辦公會議事規則,規范各級領導在法規規章要求的范圍內行使職權,形成“一把手”只能象“工人”一樣只有按規程操作才能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旦違反就要受到制裁和懲罰。
(三)要不斷完善“兩權”監督制約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科學的制衡系統。科學的分權是制衡的保證,既要防止權力過于集中而導致權力失衡,又要克服權力過于分散而導致權力失控。二是構建完善的監督網絡。要建立內部監督機制,使有效的監督覆蓋到整個行政和執法層面和每個行政和執法環節;要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把“兩權”監督置于陽光下,通過司法、輿論、納稅人等監督來制約我們權力的運行;要建立家庭監督機制,把監督由8小時延伸到24小時。實施對干部權力行使過程的全方位、全天候監督,同時要建立順暢的監督反饋渠道,形成觸覺靈敏、反饋及時的立體監督網絡。三是設定嚴厲的警戒區域。我們不能總以“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而沾沾自喜,不能讓干部一直承擔巨大的思想壓力在河邊走,要讓干部知道什么高壓線不能碰,什么紅線不能越,讓干部遠離警戒區域,在安全區內心情舒暢的工作生活。
(四)要加強“兩權”監督制約制度化、信息化建設,形成制度管人、機器管人新格局。只要有權力存在,就需要有監督,加強“兩權”監督制約是國稅機關一項長期的任務。一要加強制度建設,要通過對權力運行過程中每個節點的科學分析,制定和完善“兩權”監督制約工作規程和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使“兩權”監督制約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真正把“兩權”監督制約融入到國稅機關各項日常工作之中,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二要加強信息化建設,要運用ISO質量管理體系這個基礎性平臺,借助CTATS網絡系統和省局新征管軟件,開發“兩權”監督制約監控軟件,及時發現和隨機獲取案源,真正做到關口前移,實施過程控制,使“兩權”運行置于有效的監控之下。
(五)嚴格責任追究,確保“兩權”監督制約真正落到實處。實施“兩權”監督的難點在于責任追究,其生命力也在于責任追究。只有動真碰硬,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才能引起廣大干部的警覺和重視,從而做到依法行政,規范執法,恪盡職守。一是要明確劃分責任,責任應按行政隸屬關系來確定,處于權力崗位的責任人為第一責任人,對所履行的權力負直接責任;處于直接管轄權力崗位的責任人為第二責任人,負間接責任;相對行政隸屬關系每上升一個管理層次分別為第三責任人、第四責任人,依此類推,以此明確各崗位責任人責任的大小,為實施責任追究提供依據。二是責任追究應采取經濟處罰與行政處分二者并舉的手段進行,既不能以經濟處罰來代替責任追究,也不能以行政處分來代替責任追究,要視責任性質和造成后果而定,必要時給予行政處分并附加經濟處罰。三是要完善和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對過錯責任的劃分和責任追究形式、內容、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確保執紀有據。同時要堅持責權利一致、獎罰分明的原則,把“兩權”運行的責任崗位責任與利益結合起來,做到有過錯就應當追究,無過錯就應當獎勵,并將獎懲結果與工作目標考核、公務員年終考核等掛鉤,確保“兩權”監督制約機制的有效運行。
(六)大膽創新,深化紀檢和行政監察體制改革,轉變紀檢監察部門職能。現行的紀檢監察體制不利于實際上也很難對本單位特別是“一把手”實施有效的監督。因此,紀檢監察機構應當實行重大改革,紀檢監察機構在系統內實行垂直管理,一律由省局派駐,定期向省局報告工作,派駐人員定期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交流。“兩權”監督的實質是對權力運行實施有效的制約,核心是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因而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能必須要由原來的“盯人”向“盯權”轉變,由事后的靜態監察向事中的過程監控轉變,由廉政監察向效能監察轉變。為此,必須要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自身建設,要把年富力強,講原則,精通業務,有基層工作經驗,有較強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干部充實到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中。同時,要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組織協調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案件查辦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自我約束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為進一步深化“兩權”監督制約,保證“兩權”的正常運行,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忠于職守、業務精通、辦事高效、堅持原則,與人為善、顧全大局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