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干部培養報告

時間:2022-09-21 03:51:00

導語:農村基層干部培養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干部培養報告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農民征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廣大農村基層干部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市全面實現“兩個率先”的大目標下,重點和難點在農村,潛力和希望也在農村,特別是當前把“三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這對農村基層干部來說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工作,是新形勢下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真正把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到實處,鞏固農村的組織基礎、政權基礎和群眾基礎,推進農村各項工作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下面從二個方面談談自己對加強農村基層干部培養和選拔工作的認識。

一、農村基層干部培養和選拔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級十分注重農村基層班子建設和農村干部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基層班子戰斗力、凝聚力明顯增強,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但由于種種原因,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以春江鎮為例:

1、文化層次低、年齡大。從村級班子帶頭人41名村黨支部(總支、黨委)書記的統計情況來看,村黨支部(總支、黨委)書記年齡大、文化層次低的人占絕大多數,35歲以下的1名、占2.44%,36-45歲的10名、占24.39%,45-50歲的11名、占26.83%,51-55歲的17名、占41.46%,56歲以上的2名、占4.88%;初中文化的20名、占48.78%,高中以及同等文化的14名、占34.15%,大專文化的7名、占17.07%。

2、選人渠道窄。絕大部分村干部來源于本村,從農民中選拔,這本身就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村干部這個位置又不具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吸引力,有能力、有頭腦的人都紛紛出外"闖"事業,特別是那些相對比較落后的行政村,最終選農村干部只能從矮子里頭挑將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選任干部的“資源危機”,從而導致農村干部整體素質偏低,即使那些比較好的行政村,村干部辦企業不會引資、引資不會談判的現象普遍存在,很難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因此,提高農村干部素質,加強農村班子建設已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3、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低。過去集體管理時,村干部說話管用,在村里呼風喚雨,地位很高。現在,當村干部政治上權力不大,事情不少,工作偏重,難度很大,有的村干部曾戲言,現在我們在群眾中的處境是“有吃有用不靠你,市場經濟不求你,有了事情就找你,處理不依我就罵你,無違規違法要告你”。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項任務最終還要依托村干部去做。經濟上收入偏低,有時還難以兌現,有的村干部辛辛苦苦整一年,忙于村里工作耽誤功夫不說,有時村民不理解還受氣不少。有的村干部曾調侃說:“爹媽給我兩張皮,一個肚皮管吃飯,一個肚皮管受氣”。特別是在貧困村,脆弱的集體經濟導致村干部在開展各項工作中缺乏經濟支撐,前幾年靠“賣”,賣干了后幾年靠“貸”,這幾年貸不上靠“債”,有時談論起來,都感到騎虎難下,苦不堪言,這是圖個啥?只好得過且過,不思進取,處于維持狀態。現任干部都這樣,何況那些農村老干部的安置待遇等問題更無法解決落實,這直接影響村干部的情緒。現在,有相當部分人對農村工作失去了一定的積極性。

4、監督管理難到位。由于村干部大多數來源于農民,基礎素質較差,組織紀律松馳,原則性不很強,決策不夠民主科學,議事不按規定辦,再加上村民自治意識淡薄,致使民主監督不到位,再加上少數干部以權謀私、作風霸道等,群眾意見很大。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貫徹落實,影響了農村干部的威性和形象,影響了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影響了干群關系。

5、后備人才匱乏。有相當數量農村班子不注重后備人才的培養,且干部隊伍結構不很合理,常常出現斷檔現象,既制約農村各項事業難以發展,也嚴重阻礙著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結構的改善和素質的提高。

二、農村基層干部培養和選拔工作的思考

1、抓住關鍵,健全基層農村基層干部的選任機制。培養和造就一支思想觀念新、開拓創新能力強的新型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也是一個關鍵環節。要把堅持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衡量和選拔使用基層干部的根本標準,通過外部引進、內部選拔、機關事業單位下派、面向社會公開考錄等方法,建立春江鎮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把那些年紀輕、素質高、懂經營、善管理,能組織和帶領群眾致富,愿意扎根基層的優秀人員選進村“兩委”班子,努力建設一支年富力強的基層干部隊伍。對村黨支部(總支、黨委)書記人選,采取“兩推一選”的辦法選拔出黨員和群眾滿意的帶頭人。提倡村黨支部書記通過選舉擔任村委會主任,實行一肩挑;提倡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按照規定的選舉程序交叉任職。要著眼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長遠需要,及早發現苗子,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村黨員,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對那些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文化知識水平較高,致富能力較強,具有奉獻精神的農村青年,要作為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切實解決村干部后繼乏人的問題。

2、拓寬用人視野,促進人才脫穎而出。農村基層干部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沿,直接與群眾接觸,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和社會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時代的特征要求廣大農村干部應具備較高的素質,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為此,在選拔農村干部中,應拓寬村干部的用人視野,采取“內選、外返、上培、下派、橫掛、縱聯”等多種形式、多渠道選賢任能,如退伍軍人、回鄉青年、大中專畢業生、國家干部、異村能人、企業負責人都可以擔任村干部,還可以實施“包村幫帶”工程,組織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經濟薄弱村任職,這樣,既有利于拓寬農村干部來源,又能培養鍛煉機關干部。

3、加大培訓力度,多渠道、大規模地對農村干部進行素質教育,完善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機制。首先要抓住難點,要創新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著力建立適合農村實際的教育培訓體系。利用區、鎮黨校進行系統性培訓,利用農業示范服務基地進行實踐性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開放性培訓,以大中專院校為依托進行提高性培訓,以黨員電化教育為載體進行普及性培訓,組織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場經濟、農業科技知識,努力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其次是高起點開展正規化學歷教育,以常州市黨校為依托,用3至5年時間,使農村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基本達到中專以上學歷。第三是搞好專業培訓和崗位培訓,圍繞種、養、加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按照分工負責的原則對村干部實施任職資格培訓。第四是多渠道加強實踐鍛煉。窮村與富村之間交流任職,到發達地區進行學習考察等,以此豐富村干部的閱歷,開闊村干部的視野,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了“三培三帶”活動,即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人培養成村干部,著力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帶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能力。

4、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提高農村干部待遇。首先是從政治待遇上要激勵農村干部的積極性和增強吸引力。在經濟上應利用稅費改革后執行的轉移支付解決農村干部的工資問題,同時可對村級主要干部實行結構工資制,并納入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等方式。

5、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監督管理。重點是搞好兩方面的監督:一方面是強化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制約。在領導班子內部,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對重大問題的決策應集體討論決定,班子成員之間要坦誠交流思想,該提醒的提醒,該批評的批評,該制止的制止,充分發揮“兩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