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兩改一同價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5 06:25:00

導語:供電兩改一同價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電兩改一同價調研報告

自**年全面實施“兩改一同價”工作以來,我市各縣開展了大規模的農村電網改造,撤消鄉鎮電管站,按照新的營銷管理模式建立了供電營業所,從根本上扭轉了農村電力管理長期混亂的局面。通過農村電網改造,初步改變了農村電網薄弱,供電可靠性差的狀況。特別是即將在全省實施的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將進一步促進農村電力市場的發展,電力消費在農村市場將會發揮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在農村電力“兩改”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由于鄉鎮電管站上劃給縣級供電企業管理及到戶工程的實施,農村電力營業戶大幅度增加,供電企業承擔設備維護及低壓線路損失增大,農村電力安全責任增大,供電企業經營風險增大,縣級供電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些困難和問題如果不認真解決,不僅將會影響供電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還將影響整個電力的發展及地方經濟的發展,影響國家實施“兩改”的效果。要克服這些困難和問題,一方面供電企業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管理,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出臺一些政策,幫助供電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使供電企業擺脫困境。

一、供電企業在農電“兩改”中的實際困難

1、地方網改資金到位緩慢,與計劃進度沒有同步,影響了網改的工程進展,資金缺口大。

四川農村電網改造資金是省電力公司和地方電力局“兩貸兩還”。宜賓電網各縣由水利廳地方電力局貸款那部分的農村電網改造資金到位十分緩慢,第二期工程都已經基本結束,但農網改造的資金卻還沒完全到位。為了完成下達的改造任務,幾乎所有的縣級供電企業都挪欠了供貨廠家的貨款及工程款或其他資金,由于拖欠貨款時間太長,有的廠商要求漲價才供貨,不僅影響了工程的進度也使網改造價提高。

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雖然國務院稱為改造,而鄉鎮電管站改革上劃給供電企業管理的資產絕大多數是不良資產,實際上是大多數是推倒新建。第一、二期農網10千伏線路只能改到50-60%,380伏/220伏線路只能改到60%。僅宜賓縣要完成全縣農村電網改造,需要資金3億5千萬元,實際到位資金只1億1千萬元,占規劃投資的28%。由于資金缺口大,第一期農網改造雖然結束,但是,有的縣電網仍然十分薄弱,如筠連縣電網還需要建3-4個35千伏變電站,才能使全縣電網基本復蓋完善。該縣由于電網十分薄弱,**年發生兩次全縣電網瓦解停電的事故。宜賓縣新建了110千伏輸變電設施以后,35千伏、10千伏送出配套工程沒有資金,建好的110千伏輸電設施不能充分發揮效益。

第二期農村電網改造按85%到戶率計算,僅興文縣和珙縣就差12,500萬元。由于資金缺乏,到戶的85%中有不少于20%的農戶是只換了表,而沒有改造線路。低壓線路沒有改造及既沒換表又沒有改造線路的那15%的村民,強烈要求進行農網改造。他們有的寫信到省、市政府,有的到縣政府上訪,這就造成新的社會矛盾和不穩定。這部份農民要求改造低壓電網找到政府,政府作了承諾,把矛盾轉嫁給了供電企業。而“兩改”是政府行為,不是供電企業的行為,供電企業不應該承擔這個矛盾。

2、企業維護工作量成倍增加,維護費用增加、財務成本增大。

由于至少有40%的低壓線路沒有改造,這些線路多數是不合格的小方桿,線路老化,隨時都有倒桿斷線的危險,甚至有可能發生人身觸電傷害事故。為了減少事故發生,供電企業只有加大維護力度,不僅維護難度大,而且維護費用大大增加。

鄉鎮電管站上劃給供電企業管理后,由供電所直接抄表到戶、收費到戶,供電企業抄、核、收工作量成幾十倍增加。由于營業戶的增加,供電企業須聘用農村電工,每個農村電工每月需要支出三百元以上,使供電企業成本大幅度增加。宜賓縣長源電力公司原來只有400多名職工,鄉鎮電管站改革,接收了43個電管站170多名電管站人員,聘用了200多名農村電工,使這個年售電量僅1億千瓦時的縣級供電企業,職工人數增加到近一千人。珙縣弘利電力公司聘用農村電工262人,每個農村電工管理270余戶,每名農村電工每月需要開支380余元,全年這個公司將增加支出120余萬元。

網改以后財務成本增大,(網改完成后如果將農村電網改造資金全部轉為固定資產),供電企業經營將出現大幅度虧損。以珙縣弘利電力公司為例,珙縣共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6828萬元,如果轉入固定資產,這個公司將提取折舊費270萬元,這對年售電量不到07億千瓦時的縣級供電企業來說,無疑會給經營帶來十分大的困難。

3、電費回收困難。

“兩改”以前,供電企業只抄表到配電臺區,按總表收費。農民不交電費自然有村、社領導出面解決。“兩改”以后實施抄表到戶,收費到戶,工作量猛增,而且每一戶發生的收費矛盾、用電糾紛都要供電企業自己去解決。失去了村社領導的支持,由供電企業去面對每一農戶,工作難度加大,欠交電費的情況常有發生。有的農民不僅拒交電費,甚至打傷收費人員。按照對電力行業行風和優質服務的要求,停電催費需要層層審批,比較繁瑣。而且為幾元或十幾元錢的電費來回催收幾次,支出費用往往大于應收電費,增大了供電企業成本。

4、電力設施保護困難。

農村電力設施遍布郊野,不可能靠供電企業自己去守護。過去,由于這些資產是村社所有,村干部和廣大農民都有保護好電力設施的自覺要求,如造成被盜、被損,只能由村社自己解決。“兩改”以后,所有電力設施交供電企業管理和維護,被盜、被損后,供電企業有義務更換和維修,所以農民對電力設施保護的責任淡薄,電力設施被盜嚴重。據宜賓縣長源電力公司統計,這個公司每年有20多臺變壓器要修(換),有40—50公里線路被偷盜和損壞。

5、安全責任加大。

安全責任是以產權歸屬為基礎的。“兩改”以前,因農村電網事故給用戶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本上是由用戶自己承擔,因為用戶往往是這部分農網資產的所有者,即便是用戶與資產所有者不是同一主體,村社都要出面處理。“兩改”以后,所有供電設施交供電企業管理維護,盡管沒有明確移交的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但是供電企業承擔起了農網改造和管理的角色,法律責任也由供電企業承擔。

更棘手的是人身傷害事故不僅多,而且法院判定的賠付金額巨大。賠償金額攀高無標準,有的觸電傷殘索賠金額高達一百萬元以上,給供電企業造成無法預計的費用支出和經營虧損,給供電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造成一個無法堵住的“黑洞”。在農村電網,只要發生觸電傷害事故,無論供電企業有沒有責任,供電企業都要賠償2—10萬元,使供電企業難以承受。

農網改造在時間上需要經歷一個過程,而電管站改為供電營業所則是按搞“運動”的方法早已匆匆完成。因為農村電網薄弱、設備陳舊、管理不善而引發的安全事故要由供電企業來承擔雖然合法但不合理。

6、農村電力市場增長緩慢,損耗大。

網改以后,線路增長、變壓器增多,線損、變損增大,供電企業營銷管理由原來的各村組總表、臺區延伸到農戶表前,其12%的變損、線損轉移到縣級供電企業,加之①以前,農村電網建設沒有統一規劃,電網結構極不合理,迂回供電較多;②農排等季節性變壓器較多,農村負荷以照明為主,配電變壓器運行負荷不均衡,致使線損高;③由于農網改造資金短缺,有些地方低壓供電半徑過長沒有改造。以上這些,致使農村低壓電網線損率居高不下,使供電企業成本大增。

網改以后,農村供電可靠性、供電質量大大提高,但宜賓農村經濟欠發達,農民實際收入水平不高。近年來,農村電力市場沒有新的增長點,電力消費在短期不會有明顯增長,配電變壓器“大馬拉小車”的狀況為數不少。網改以后,由于供電電壓質量提高了,電燈亮了,不少農戶以前每間房子需要用一個燈泡的,現在在兩間房之間的墻上打個洞掛一個燈泡照兩個房間。不少地方網改以后,農民用電量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

二、關于“同價”中的電價問題

1、“兩改”是“同價”的基礎。由于有至少40%的農村低壓線路沒有改造和至少有15%的農戶既沒有改造線路,又沒有換電表,實行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就沒有條件和基礎。因此,同網同價應該待網改全部完成以后實施或只在已經改造的社村實施。

2、供電企業的銷售電價已經沒有下調空間。主要原因是:(一)由于政府沒有制定合理的躉售電價折扣,宜賓電網多數縣級供電企業,不同程度的要從國家電網躉售電量銷售。**年12月,國家計委對躉售電價每千瓦時又上調近三分錢,躉售電到縣電網的電價高的已經達到0398元/千瓦時,減少了縣級供電企業的利潤空間。(二)“兩改”以后,供電企業的維護費用增加、管理成本和財務成本都大幅度增加,供電企業從加強管理降低成本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也沒有電價下調的空間。(三)國家計委批準的四川省“同網同價”方案,城鄉居民生活照明用電為0463元/千瓦時。單從銷售電力來看,國家電網的宜賓電業局都存在虧損,更不用說從國家電網躉售電量來銷售的縣級供電企業了。

3、分類綜合電價四川省計委、物價局的測算電價要求中沒有稅收這一項,而供電企業按核定批準的電價收取的電費,稅收卻不能少。電費中每度電兩分錢的農村電網還貸資金,有的縣地方稅務局還要征收供電企業的所得稅。

4、“同網同價”全省一刀切一個價,沒有根據各地市、各縣的地理情況、電價結構科學的測算。所制定的并經國家計委批準的電價,缺乏科學依據,所以定的電價也就很不合理。

從以上供電企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可以看出,“兩改”以后,雖然表面上看來在資產量上縣級供電企業的“蛋糕”做大了,但是卻背上了相當沉重的負債,因此陷入經營困境。一方面各項成本加大,另一方面電價又要降下來。**年以來,宜賓區域縣除極少數小水電十分豐富,絕大部分電量是自發自供的縣級供電企業有利潤外,多數縣級供電企業都出現虧損或嚴重虧損。據長寧縣、江安縣物價部門的同志參加進行電價的結果,這兩個縣的銷售電價要065元/千瓦時供電企業才不會虧損。如果按國家計委批準的四川省城鄉用電同網同價0463元/千瓦時執行,供電企業只會大幅度的虧損,生存都很困難,更談不上發展,又拿什么來體現社會效益呢?

對策與建議

一、“同網同價”應該根據各地市的地理情況、電網結構,電價構成等諸多因素科學的測算,不應全省一個價搞“一刀切”。就宜賓市來說,每個縣的電網結構、地理情況、電價構成都不一樣,有的縣以躉售為主(如長寧縣、江安縣),有的縣自發自供能基本滿足用電需要(高縣、屏山縣),其他縣雖然自發自供一部份,也要向國家電網躉售一部分電量。電價構成不一樣,銷售電價也應該不一樣。躉售電量多的縣,購電成本高,如果都實行一個電價,則銷售電量越多,虧損就越多。

二、政府在核定電價時應該預留適當的電價空間來彌補缺口。政府部門應該對躉售電價制定合理的折扣。同時也要把稅金列入電價之中。

三、政府應繼續對農村電網改造的投入,以完成沒有改造的不少于40%的低壓線路和15%的農戶到戶。如果第一、二期農網改造以后再不對農網改造投入,將會造成新的遺留問題,造成社會矛盾和社會的不穩定。

四、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地方政府協助供電企業管理好農村電網和村民的責任,協助供電企業處理好農電事故的責任。鄉鎮電管站改革前,鄉鎮電管站屬鄉鎮政府管理,發生農電事故,由鄉鎮政府出面擺平,處理很順利。既然“兩改”是政府行為,是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好事,各級政府就有這個責任協助供電企業保護電力設施、制止竊電行為、承擔農村用電安全宣傳義務、協助供電企業處理農村電力事故等。

五、供電企業要轉變觀念,加強管理,提高“兩改一同價”以后抗經營風險的能力。供電企業要強化內部管理,樹立成本領先戰略,努力降低成本。首先要科學地設置供電營業所專業職能班組和崗位,做到人員精干,辦事效率高效。長寧縣電力公司的作法可以借鑒。即:將三個水電站減下來的人員充實到供電所,新聘用農村電工,整個公司在“兩改”以后職工人數沒有太多的增加。

供電企業是沒有圍墻的工廠,是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特殊行業,在農電“兩改”以后,情況發生了新變化,應完善有關的法律,明確地方政府為供電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維護正常供電秩序的義務和責任,以利于供電企業按照市場主體的地位健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