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9 04:31:00
導語:干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大提出要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作為新時期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黨的**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進一步提出要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以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為關鍵,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基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會議確定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各項部署,為干部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為把黨的**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貫徹好、落實好,總結**市在黨政機關干部隊伍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改進工作方法,切實做好新形勢下黨政干部隊伍建設。近期,我們通過走訪基層、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表等方式,對全市所轄四區三縣和市直機關單位就黨政機關干部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
一、**市黨政干部隊伍建設現狀
黨的**大以來,**市各級黨委和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大精神,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創新,使全市黨政干部隊伍建設邁出新步伐,黨政干部隊伍發展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干部隊伍結構和素質得到優化
截止**年底,全市共有黨政機關工作人員7538人。其中廳級干部37人,縣級干部577人,科級干部3370人,科辦員3554人,分別占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0.5%,7.7%44.7%,47.2%。
一是干部隊伍學歷層次明顯提高。截止**年底,全市7538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研究生學歷的91人,占1.2%(比**年增加1.04%);大學本科學歷的2132人,占28.3%(比**年增加2.1%):大學專科學歷的3316人,占44%(比**年增加1%);中專學歷的1128人,占15%(比**年增加1.8%);高中及以下學歷的871人,占11.6%(比**年減少5.8%)。
二是領導干部年齡梯次基本形成。全市共有縣級干部577人,其中:35歲以下的“人,36至40歲的99人,41至45歲的132人,46至50歲的170人,51至55歲的85人,56歲以上的73人。**年區縣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后,班子成員中35歲以下的2人,36至40歲的46人,41至45歲的50人,46至50歲的46人,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梯次形狀。班子成員平均年齡比上屆減少3.3歲。
三是人員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各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在人員調整和配備班子中,注重婦女和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任用。**年先后有84名婦女干部和59名少數民族干部走上科以上領導崗位,比**年分別增加了43名和23名。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
1、建立了機關事業單位進入人員公開考錄制度。**年,我市首次對市直機關新進人員進行公開考錄之后,組織人事部門把公開考錄工作從黨群機關延伸到事業單位,堅持新進人員“凡進必考”,并多次組織考錄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又面向社會,破除身份界限,為市建設局、市公安局等單位公開考試錄用了各自急需的人才。市教育局從**年開始至**年共公開考試招聘教師1081人,招聘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在社會上反響較好。
2、建立完善了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制度。從**年起,**市委先后兩次打破于部身份、地域、隸屬關系界限,開展了公開選拔縣級領導干部工作,有900多名干部報名應試,通過筆試、面試、組織考核等程序,公開選拔了16名德才表現優秀的年輕于部到縣級領導崗位,改變了長期以來于部委任的單一形式。**年至**年,四區三縣在各自行政區域內通過公開選拔,任用科級干部154名。
3、全面實行干部競爭上崗制度。**年以來,**市以點帶面,積極推行干部競爭上崗,制定下發了《**市國家公務員(機關工作人員)競爭上崗暫行辦法》,并把干部競爭上崗工作列入各地區各單位工作責任目標中進行考核,有力地促進了這項工作的全面開展。**至**年各地區和各部門普遍開展了競爭上崗工作,參加競爭上崗的人數總計3305人(次)。通過競爭上崗,一批群眾基礎好,文化素質高,年富力強的干部脫穎而出。同時,一些年齡偏大、學歷低、工作能力不強、工作成績平庸的干部,通過競爭上崗這一正常渠道“下”得去,較好地解決了干部能上能下問題。
(三)干部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大
1、制定激勵政策,鼓勵干部進行在職教育。**年和**年分別制定《**市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若干意見(試行)》(寧政〔**〕263號)、《關于**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享受研究生及其以上學歷津貼有關具體問題的通知》(寧人發〔**〕210號)規定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自學成才,凡自學取得國家承認的研究生、大學本、專科畢業證書者,所在單位給予60%、50%、40%的學費補助;另外,取得研究生學歷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每人每月還可享受50元研究生津貼。大大激發了干部進行在職教育的積極性。**年至今,四區三縣和市直機關工作人員通過在職教育,有91人取得研究生學歷,360余人取得本科學歷。
2、強化培訓力度,提高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年以來,按照市委《關于認真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的安排意見》,圍繞中心工作,突出培訓重點。緊緊圍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個中心內容,本著理論培訓與黨性鍛煉相結合,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與形勢教育相結合,**改革與發展的實際與外出學習考察的啟示相結合的原則,認真開展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一是狠抓各級各類干部的培訓。**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7期,培訓干部1184人(次),其中縣級干部681人(次),選送101名各級干部參加了中央、國家有關部委及省上舉辦的各類培訓班。二是加強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年完成了全市6000余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和WTO培訓;三是加強政治理論培訓,不斷增強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年全市舉辦縣處級領導干部**大精神研討斑和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輪訓班各3期,共培訓干部500人。四是加大赴外地培訓力度。**年全市通過各種渠道以選送、選派、組班等形式共赴外地培訓干部459人。截止目前,已經開辟了上海浦東、天津紅橋、廣西桂林、南寧、山東濟南、青島等6個干部外培基地,對我市進一步加大干部培訓掛職力度,學習外省市先進經驗、轉變觀念、增強改革開放意識起到重要作用。廣大干部通過培訓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工作能力。
3、擴大用人視野,加強后備干部選拔培養。近年來,**市各級黨委加強了對年青后備干部的培養、推薦、鍛煉和使用力度。**年至**年全市先后有170名優秀青年后備干部走上了縣處級領導崗位。**年全市又經過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醞釀討論等程序,確定了縣級后備干部549名。其中:婦女干部121名,占總數的22%;少數民族104名,占總數的19%;非中共黨員22名,占總數的4%:大學以上文化程度299名,占總數的54.5%;35歲以下的61名,占總數的11.1%。確保了我市有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合理的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為使后備干部得到鍛煉,提高工作能力。從**年以來,進一步加大后備干部的交流與掛職鍛煉力度。**至**年全市共有33名縣級后備干部到外地掛職,62名縣級后備干部交流到基層鍛煉,81名科級后備干部進行互相交流掛職。
(四)干部隊伍戰斗力明顯加強
1、全局觀念明顯增強。大多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都能樹立全局觀念,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在重大問題、在大是大非上、在改革和發展中能夠自覺與黨中央及省、市委保持一致。特別是在民族經濟發展、宗教工作、統戰工作中,始終堅持社會穩定促發展,經濟發展保穩定的基本方針,正確處理各種關系,協調各種矛盾,保持了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為**乃至全省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2、經濟意識明顯增強。各級黨政班子都能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發展經濟這一首要任務上來,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認真研究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實事求是地分析當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優勢,圍繞市委確定的把**市建設成山青水秀、文明開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立足城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極發展城區區域經濟和農村特色產業,搞好生態環境建設,實現了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目標,**年以來,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連續3年保持2位數的增長速度,平均達到12%,**年增長率達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6%。
3、群眾觀念明顯增強。拓寬聯系群眾的渠道,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通過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十二個一”工程、重大決策通報、科技扶貧等工作,從制度上保證了領導干部與基層的聯系。市,區領導班子還把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當作勤政為民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認真落實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增加與群眾的感情。**年全市從解決群眾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看病難、入學難等10個方面,確定為民辦實事項目10個,并定期向群眾公布為民辦實事、辦好事進展情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不滿意的問題入手,下大力氣整頓機關作風,收到一定效果。
4、事業心明顯增強。四區三縣、市直機關班子成員和中層領導干部都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調查研究,探求發展思路。工作中勁頭足、狀態好。從調查中了解到,區縣黨政領導干部經常加班加點、放棄節假日。同時認真開展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水平,截止目前四區三縣和市直機關共有23名縣級以上領導干部獲得經濟、金融、社會學等新型知識在職研究生學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干部隊伍整體結構尚存在不合理因素。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干部隊伍年齡老化,急需注入新鮮血液。30歲以下干部占干部總數的12、9%;41至50歲干部占干部總數的33.8%,51至60歲干部占干部總數的5、7%。年輕干部少,有些單位出現30歲以下干部斷檔現象,主要是近10年以來,除了個別省、市優秀大學生分配到機關外,幾乎沒有新進人員。而三五年內將陸續達到退休年齡的人數多,干部隊伍組成趨向老化。第二,全面型干部較少。缺少真正懂經濟、法律、金融、科技等專業人才;有些年富力強的干部又缺乏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組織領導經驗。第三,科以下干部交流力度不大,渠道不暢。表現為專業性強的單位和崗位,如檢、法、農、林等部門干部交流輪崗困難。
2、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首先,個別干部學習理論的自覺性不高,系統性不強,不能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善于總結經驗,導致工作能力與崗位職責的不適應。其次,少數干部學習動機不純,只是為了裝飾門面,有的甚至是為了混文憑、謀待遇,用實用主義對待學習,導致高學歷、低水平現象存在。再者,一些同志思想解放程度不夠,搶抓機遇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往往錯失發展良機。一些單位和部門仍習慣于傳統經濟形式下的行政命令式管理,不善于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控,依法行政能力較弱;第四,部分領導干部駕馭工作的能力還需提高,有的領導干部缺乏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基層實踐能力,造成工作被動、打不開局面。
3、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不牢固。有些干部缺乏工作熱情,對群眾的冷暖不關心,不愿深入基層,不了解群眾疾苦,不傾聽群眾意見;二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一些干部缺乏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工作作風飄浮,工作形式主義嚴重,文件多、會議多、檢查多、考核多、評比多,不考慮基層的實際問題,基層窮于應付。三是部分干部以權謀私,嚴重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四是權力意識濃厚,服務意識淡薄,機關工作效率低。少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機關轉變職能上邁不開步子,視權力為利益之源,缺乏服務意識,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吃拿卡要現象屢禁不止,影響發展環境的改善。
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一是對干部的考核機制有待完善。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考核與評價脫節。不能正確反映干部的功過是非和德能勤績,一般性考核和伸縮性評價起不到激勵作用;考核與任用脫節。考核與干部任免升降沒有建立關聯效應,起不到約束功能;組織與群眾的脫節。考核評價缺乏透明度,群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沒有得到制度化保障。二是領導干部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渠道還不夠暢通。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過多地從“能上”的層面進行優化選人的修修補補,而很少從“能下”的層面進行科學的制度創新;三是競爭上崗和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推開。
三、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及措施
干部隊伍建設是提高執政能力的關鍵環節。我們要把**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干部培養、教育、選拔、管理和監督的全過程,貫徹落實到制度建設和社會環境保證等各個環節,切實改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全市干部隊伍建設水平。
(一)不斷擴大民主,提高干部選任質量。在干部隊伍建設中擴大民主,提高干部工作的群眾參與度,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干部選任質量的關鍵。在干部隊伍建設中要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原則,以群眾“同意不同意、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為標準,在堅持黨管干部的前提下,在于部選任中逐步擴大群眾參與程度,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形成“讓多數人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的生動活潑的干部工作局面。要結合實際,大力宣傳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綱要》,《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公開,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屆四中全會關于干部隊伍建設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采取得力措施保護群眾參與干部選任工作的積極性。要在干部選拔任用中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注重群眾民主測評結果和反饋意見在干部選拔中的運用,讓群眾公認的要求落到實處。要制定科學的干部政績評價體系。在考核干部政績時,要注意將干部政績的“顯績”與“潛績”、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個人作用與集體作用結合起來進行細致考查,客觀公正地評價好每一個干部,使那些長期在艱苦條件下埋頭苦干,實績突出,群眾擁護的好干部及時得到選拔任用。使廣大干部的工作做到對上負責與對群眾負責相統一,引導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堅持長期帶領干部群眾實干、苦干和注重發展城鄉經濟上來。
(二)加大培訓力度,繼續提高干部隊伍素質
育人是用人的基礎,培養是選拔的前提。按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必須強化學習培訓工作,提高抓好“第一要務”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和建設一支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一要深化“三個代表”學習。把“三個代表”學習常抓不懈,把廣大黨政干部的思想切實統一到“**大”和“**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切實解決好一些黨政干部信念不牢、動力不足、活力不夠、觀念不新、作風不實等突出問題。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擺脫封閉狹隘思想的桎梏,為發展經濟做出更大貢獻。二是擴展干部學習培訓的內容。要充分發揮各級黨校、干部培訓基地、黨員電教站等陣地,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廣大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進行培訓,培訓的重點要放在提高綜合素質和抓發展的能力上,實施干部隊伍建設的“素質工程”。在抓好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學習的前提下,著重市場經濟相關知識、當代科技、管理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按照“實際、管用、分類施教”的原則,培養聯系本地區本部門發展實際、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研究和解決好改革發展中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改進培訓方式。要改變單一的灌輸教育模式,采取專題研討、觀摩考察、經驗交流等培訓方式,增強學習培訓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同時,繼續利用省外培訓基地,有計劃地選送干部到省外先進發達地區學習培訓,幫助他們樹立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增強解放思想,發展經濟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定期組織年輕干部到貧困農村進行專題調研學習,幫助他們吃透鄉情民情,養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務實作風,增強處理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
(三)創新工作機制,加強制度保障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制度是根本保證。當前要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等五個法規文件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完善和推廣干部選任、管理的四種機制。一是競爭機制。在干部選拔任用中,要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全面推行差額考察、競爭上崗,健全領導干部任期制、試用制和辭職制,解決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問題。在能進能出上,抓緊完善調整不稱職干部的制度和辦法,制定不稱職干部的具體認定標準,加大調整不稱職干部的力度,形成正常的干部淘汰機制;二是考核機制。在干部考核中要遵循“黨管干部、客觀公正、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原則,從科學的發展觀出發,重點抓好三項考核、完善考核機制。即:抓好基礎考核,檢驗干部是否實現了崗位目標責任的基本要求;抓好群眾考核,檢驗干部工作是否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抓好比較考核,通過類比排隊,獎勵先進、鞭策后進;三是激勵機制。要切實做到考核與評價、考核與任用等的有效連接。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和用人機制,在廣大干部中營造出爭先創優、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要健全優秀人才破格任用制度,打破用人上的唯學歷、唯資歷、摳臺階的陳舊論調,對一些品質好、能力強、潛力大的年輕干部,只要符合條件,都要破格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四是監督機制。要以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為重點,進一步完善選舉制度、招考錄用制度、全面推行考察預告、任前公示制度,增強干部選任中的透明度。領導干部要模范執行民主集中制,堅決實行研究干部票決制、提拔干部連帶責任制和回避制。大力構建輿論監督、黨內專門機構監督和群眾監督的全方位監督網絡,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從根本上減少用人失察和用人失誤。
(四)加緊培養后備力量,改善干部隊伍結構。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培養,是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戰略任務。要做好年輕后備干部的培養,達到促進各級領導班子結構不斷優化,干部隊伍活力不斷增強的目的。一要堅持標準、嚴格程序,確保后備干部選拔質量。要按照《**市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工作實施意見》所確定的選拔后備干部的基本原則、范圍、資格、條件、數量結構及選拔程序等。在民主推薦、組織考察和選拔任用中,堅持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確定后備干部的重要標準。真正把那些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優秀青年干部選拔到后備于部隊伍中來,確保后備干部隊伍的質量:二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優化后備干部隊伍結構。要按照流動管理、優勝劣汰,保持基數的要求,做好后備干部的調整、補充工作。在選拔任用過程中,既考慮當前領導班子補充調整的需要,選拔各方面條件比較成熟、近期可以提拔使用的合適人選,又著眼于長遠需要,選拔出可以列為中長期培養使用的后備人選,尤其注意把那些目前還不太成熟,還不在重要或關鍵崗位,但確有發展潛力和后勁的優秀年輕干部選拔進后備干部隊伍之中;既注重選拔一些熟悉宏觀經濟、財政金融、法律和現代科技管理等方面的領導人才,又重視婦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和黨外干部后備人選的選拔。確保全市后備干部隊伍的質量。三要注重培養,強化鍛煉,全面提高后備干部隊伍綜合素質。要為年輕后備干部提供大量的實踐鍛煉機會,從而增強實際工作能力,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要力爭開辟更多的鍛煉途徑,把崗位輪換、交流作為培養年輕干部的重要方式,變成有效的機制,使年輕干部能夠在多種崗位和不同部門得到鍛煉,在堅持集中培養鍛煉的基礎上,按近期、中期和遠期,實施分級培養、分級鍛煉。堅持和完善年輕干部掛職鍛煉制度、干部交流輪崗制度,本著定向培養和業務對口的原則合理選擇下派地點,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選派鍛煉和崗位輪訓,組織優秀年輕干部到發達地區和條件艱苦、情況復雜、任務繁重的基層去鍛煉提高。
(五)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干部隊伍“三力”
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直接關系到干部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關系到改革開放事業的成敗。各級領導干部要按照“正人先正己”的要求,帶頭加強作風建設,認真做好“三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機關創建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活動,努力形成三種優良作風:一是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要特別注意加強廣大干部的群眾觀念、群眾路線教育,幫助和引導他們擺正公仆與主人的關系,進一步強化宗旨觀念,做到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心實意地幫助解決群眾的具體困難;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要教育廣大干部正確處理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群眾承受能力可能性之間的關系,在尊重群眾意愿和客觀實際的前提下,大力興辦讓群眾得到實惠的實事、好事,切實減輕群眾負擔,維護社會穩定。三是民主理事和公開、公平、公正辦事的作風。要教育廣大干部堅持按民主、公開、依法的原則開展工作,改進工作方法,變行政命令為服務指導,變強制推行為示范推動,使各項工作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確保我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上一篇:競爭上崗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建設問題調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