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4 11:15:00

導語: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繼**年召開的全市十萬人全民創業動員大會后,**市委市政府于**年初再次召開了全市十萬人“創業、創新、創優”動員大會,全市上下積極弘揚“三創”精神,認真貫徹國務院3號文件以及省市關于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精神,堅持自加壓力,開拓創新,有力地推進了全市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在去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是經濟總量迅速增大,貢獻份額日漸提高。

**年,全市民營經濟發展中新增注冊私營企業、注冊資本增長加快,經濟總量迅速增大。累計全市私營個體企業數達85089戶,同比增長18.1%;其中私營企業11884戶,同比增長17.3%;個體工商戶73205戶,同比增長18.2%。其中新增私營企業3145戶,個體工商戶2.19萬戶,雙雙超額完成年度發展目標。全市私營個體企業總注冊資本152.99億元,同比增長41.2%,其中私營企業總注冊資本138億元,同比增長44.5%,個體工商戶總注冊資本14.96億元,同比增長17.1%。

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與日俱增。**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22.86億元,同比增長25.4%,比全市GDP增幅高11.2個百分點,占全市GDP的比重達48.9%,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拉動全市經濟增長超過8個百分點。全市民間固定資產年內投資197.5億元,同比增長49.8%,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53.5%,比去年同期提高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56.3億元,同比增長57.4%,比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25.3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46.5%,同比提高8.9個百分點,成為我市財政增收的一個重要源泉。**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1.97億元,占全市全部稅收的56.4%,占全市財政收入的39.04%。私營個體經濟實現稅收7.1億元,同比增長38.0%。其中私營企業實現稅收4.5億元,同比增長40.4%,個體經營戶實現稅收2.6億元,同比增長34.1%。現階段,我市民營企業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全市私營個體經濟從業人員達26.39萬人,比**年新增就業6.03萬人。其中私營企業從業人員新增3.56萬人,同比增長48.3%,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新增2.47萬人,同比增長76.4%。年內全市工商聯會員企業實施光彩項目投資近8000萬元,各類光彩事業、公益事業捐款500多萬元。

二是企業實力明顯增強,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年,我市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首次突破100萬元,達116.15萬元,同比增長21.8%。累計全市注冊資本過百萬元的私營企業2282戶,同比增長90.9%,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265家,同比增長70.9%。私營工業占據了民營經濟的主體地位,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促進全市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461戶,實現總產值145.93億元,同比增長43.5%;銷售收入136.80億元,同比增長39.2%;利潤總額6.14億元,同比增長88.9%;利稅總額13.26億元,同比增長42.1%。四項指標增長幅度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同類指標8.9、6.5、38.3和8.0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新增產值的50%以上來自民營企業,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2.1%,占銷售的41.4%,占利稅的42.6%,占利潤的31.9%。目前,全市已有省級高新技術民營企業27家,6家民營企業列入省首批百家重點民營科技企業培訓計劃,在承擔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轉化科技成果、實施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推進企業創業、建設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我市已有的95個市級以上名牌中,民營企業占了80%以上。其中江蘇太陽雨太陽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創新在6年的時間內擁有了2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稱號,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出口產品制造基地,產品外貿出口居全國同行第一。

三是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境外投資不斷增加。

民營企業不僅開拓國內市場,而且努力挺進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國際交往的意識不斷增強,發展外向度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出口創匯能力不斷提高,提高了全市經濟外向化程度,加快了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步伐。到**年底,全市共有民營外貿企業204戶,較去年底增加73戶,同比增長55.7%,占全市全部外貿企業的51.3%;實現進出口總額3.47億美元,同比增長85.6%,占全市全部外貿企業的17.0%;其中出口額2.9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4%,占全市全部外貿企業的31.5%。至去年底,**市在境外投資企業32家,投資總額約為2885萬美元。這部分公司主要是民營企業,投資地區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繼**年市工商聯副會長企業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00萬美元,在香港成立康緣(香港)有限公司后,去年市工商聯副會長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又在美國舊金山投資290萬美元成立美國恒瑞有限公司。目前還有3家企業正在辦理總投資達1140萬美元的境外項目報批手續。

四是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近年來,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東海、贛榆、灌云、灌南等四縣通過學習“三創”精神,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年,四縣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21.4億元,占據整個縣域經濟的半壁江山,達到了50.8%,比**年提高了6.1個百分點,增長28.5%,比縣域經濟發展快14.2個百分點,對整個縣域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80%。**年,四縣完成民營經濟投資144.21億元,增長43.3%,占全部縣域投資的比重達81.8%,比**年提高了17.5個百分點,對縣域投資增長貢獻率為55.2%,拉動縣域投資增長27.9個百分點。并在,各縣在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從實際出發,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優勢資源為依托,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贛榆縣引導民營企業開發海洋資源,成為全省最大的海產品工廠化養殖基地。東海縣利用獨特的石英資源優勢,引導民營企業大力發展硅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硅微粉、石英拉管、石英燈具生產基地。灌云、灌南充分利用豐富的農副產品優勢,大力興辦棉花、木材加工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這些特色產業對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民營經濟發展外部環境

一是典型培育氛圍更濃烈。我市于**年和**年連續兩年召開了全市十萬人的全民創業和“三創”動員大會,市委主要領導對市工商聯副會長企業康緣藥業等民營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召開了全市民營企業家代表座談會,通報了市委、市政府的階段性發展構想。提出市委、市政府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著重思考和推進的工作主要是:實施戰略重點東移,建設國際化海濱城市;勾畫產業布局,搭建生產力發展平臺;突出龍頭帶動,構筑組合型深水大港;堅持城鄉統籌,謀劃市域總體發展。以此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載體,打造一個優質的發展平臺,創造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強本地企業做大做強、外地企業來連發展的信心。指出**要加快發展,不僅要有開放的心態迎接外來客商投資興業,也要高度重視本土企業的發展,切實為本土企業提供政策扶持,營造良好環境。全市上下聯動迅速掀起了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投身參與到全民創業的高潮,涌現出了一批先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年,經層層推薦,我市民營企業(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省優秀民營企業”、“省社會主義建設貢獻獎”等省級以上稱號27個。市政府表彰了20名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10家納稅先進民營企業和24家先進民營企業。在市工商聯和市總工會聯合組織開展的“關愛員工、實現雙贏”活動中,涌現出了一批全國、省、市級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優秀員工和先進民營企業。一批優秀的非公代表人士進入市工商聯的領導班子。這些表彰推薦活動的開展,極大調動了民營企業家的積極性,營造了輿論環境,發揮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僅市工商聯實施的20個會員企業重點發展項目年內就完成固定投資5.29億元,引進市外投資2.62億元。

二是鼓勵扶持政策更完善。我市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與近年來國務院、省、市委相繼出臺的一系列加快民營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措施市分不開的。**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推動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意見》等一系列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全市96個市級機關各部門(單位)和駐連部省屬單位**—**年的投資發展軟環境建設情況進行了公開測評,并專門向民營企業發放了一定比例的測評表。目前,鼓勵機關干部離崗創業和引導年滿20年工齡退休并給以合理補償的政策已經執行,吸引了一批機關事業單位的優秀人才投身到全民創業大潮中。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也啟動實施,制定了出臺了《**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這些文件的制定這些文件的出臺和實施,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主體環境,為我市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一大批勇于創業、創大業者得到實惠。1-12月,全市新增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451550萬元,同比增長29.9%,其中私營企業新增注冊資本396762萬元,同比增長31.9%,個體工商戶新增注冊資本54788萬元,同比增長17.3%。

三是金融發展環境更寬松。去年,我市積極創新金融業務,拓展銀企、銀政合作關系,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和外來民營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加快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新增擔保公司15家,累計達到28家,注冊資本2.3億元,均較上年翻一番,全年擔保總額突破7億元。利用銀企聯席會議和省工商業融資洽談會的平臺作用,向銀行推介項目,幫助項目對接資金,全年銀企雙方簽訂融資協議45.8億元,到年底共落實貸款近30億元。灌南縣與工商銀行建立新型銀政、銀企合作關系,開創了經濟欠發達地區與金融機構互利共贏新局面。經過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在我市四縣開展融資平臺試點,試點工作在蘇北地區領先。年末,全市民營經濟銀行貸款余額為467394萬元,同比增長40.8%,占全市全部銀行貸款余額的15.0%,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私營個體經濟銀行貸款余額為225978萬元,同比增長59.3%;其中私營企業銀行貸款余額為141076萬元,同比增長62.4%,個體經營戶銀行貸款余額為84902萬元,同比增長69.5%。

三、民營經濟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民營經濟地位和作用繼續明顯提升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務院3號文件和省市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實,民營經濟將獲得更加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市委關于制定“十一五”基本思路的建議中對民營經濟發展寄予了厚望,把富民優先作為我市的跨越發展的導向之一,堅持突出跨越發展的主題同時更加注重富民優先,把推動全民創業、自主創業,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富民最直接有效的途徑,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市“十一五”時期民營經濟發展規劃圍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總體規劃,提出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體制、機制優勢,大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的“三創”精神,努力形成民營企業發展的鋪天蓋地之勢,逐步培育起頂天立地的龍頭民營企業。“十一五”期間,我市民營經濟發展要實現以下奮斗目標:

1、擴張經濟總量: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到2010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550億元,年均增長20%,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280億元,年均增長25%。

2、壯大發展主體:“十一五”期間累計新注冊私營企業12500戶、新注冊個體工商戶100000戶、新注冊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總量達到300億元人民幣。

3、增加社會貢獻:到2010年,全市私營個體經濟從業人員達到55萬人,年均增長16%;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67億元,年均增長25%。

4、加快技術創新:到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普遍采用國內同期的先進技術和標準,主要技術裝備水平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安全生產、節能降耗、職業衛生、減輕勞動強度等方面顯著改善。

5、提高企業素質:到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建立起比較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引進、探索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小型企業積極向公司制轉化,經營管理規范化。

6、擴大對外貿易:到2010年,全市民營經濟外貿企業達到400家以上,進出口總額達到18億美元以上,年均增長40%,其中出口總額達到15億美元以上,年均增長40%。

7、完善服務體系:到2010年,全市以信用擔保、創業輔導、技術支持、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服務網絡架構基本建成;擁有行業齊全、數量充足的專家隊伍,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富有成效的技術和管理咨詢。

作者:市工商聯信息調研部張繼武,此文入選《江蘇省**年度民營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