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制度改革報告
時間:2022-10-11 09:05:00
導語:干部制度改革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
在過去的一年里,**市四家班子辦公樓大院內和部分部分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所在地,出了件新鮮事。這些單位的宣傳欄上不時張貼著一則則市委對擬提拔任用的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的有關情況的公告,這是**市委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的又一重大舉措。
近年來,**市委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自治區黨委關于干部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相繼出臺了公開選拔領導干部、黨政機關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干部任前公示、干部交流、干部能上能下、干部誡勉、干部回復等一系列干部制度改革措施,走出一條依靠制度建設管好干部隊伍的新路子,逐步建立一個體現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的新的干部選用機制,呈現出改革的浪潮上千帆競發的局面。
——面向社會公開選拔領導干部。自**年以來,市委連續三年向社會公開選拔處級領導干部。**年在社會上公開選拔了市旅游局長等五名領導干部;**年又公開選拔了市社科院院長;**年,拿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等15個副處級職位面向全國公開選拔,一時間,全國大江南北反響熱烈,紛紛來人來電報名,在**、北京設兩個筆試考場。按照考試、考核程序,最后由市委決定錄用。**年,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又有新的突破,采用先進的基本素質測評手段,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國際會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市商業銀行副行長等。
——黨政機關內部全面推行競爭上崗。**年全市有44個機關單位拿出327個科級職位進行競爭上崗,327人通過競爭走上了中層領導崗位。
——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年6月至12月,市委對擬提拔的5批共43名機關事業單位的處級領導干部以及5名市委管理的企業領導人員進行了公示,有3名干部在公示期內收到群眾署真實姓名的舉報,除3名干部仍在調查核實外,其余干部按原定方案予以正式任命。
——不斷推進干部交流。重點交流處級單位的黨政一把手以及管人、管財、執紀、執法等部門的領導干部,市直機關、縣區、鄉鎮、企業、事業單位之間干部也進行地域交流或崗位交流。**年共對127個班子的157名處級干部進行交流。此外,結合鄉鎮換屆,經過嚴格挑選,跨縣郊交流了11名鄉鎮黨政一把手,占鄉鎮黨政一把手總數的10.58%。
——建立干部監督管理工作制度。制定出臺了領導干部向黨組織回復群眾反映本人重大問題的制度、領導干部誡勉制度和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根據群眾來信反映的問題向領導干部發出了回復通知;對在年度考核中問題較突出,不稱職票在30%以上的領導干部進行誡勉;對22名縣處級領導干部進行了離任審計。此外,還實行了領導干部個人重大問題報告制度等。
——實行領導干部試用制,干部“能上能下”初見成效。**年,對11名提拔的領導干部進行試用,試用期滿,有10人經考核合格獲正式任命。
二
**市為確保干部制度改革順利進行,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以思想觀念的突破為先導,把解決思想問題放在首位。市委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敗“關鍵在人”這個戰略高度出發,組織廣大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學習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于干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使廣大干部認識到世紀之交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執政黨所肩負的任務繁重復雜,推進干部改革勢在必行。在如何改的問題上,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大膽改革,以實踐的成效檢驗解放思想的成果。
二是堅持以擴大民主、加強監督為核心。注重在干部工作中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拓寬用人渠道,擴大知人視野,為群眾參與創造條件。通過民主評議和民主推薦等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不斷克服“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和“知人不多,知人不深,知人不準”的弊端,充分發揚民主,讓群眾積極參與,尊重群眾薦賢舉能的民主權利,做到推薦干部廣泛征求民意,考察干部準確掌握民意,醞釀干部著力運用民意,研究干部充分體現民意。市委在研究決定干部任免問題上,自覺堅持做到“三不討論”,即:堅持黨委集體討論決定干部任免的原則,常委到會人數不足法定人數的三分之二的,不討論決定干部任免;提交市委常委會議討論決定任免的干部人選,沒有經過民主推薦和組織考察的、有較大爭議的,一些問題沒弄清楚、材料不齊,手續不完善的不提交討論;常委會議討論干部任免問題的時間不充分的,不忙于討論。
三是始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市把干部制度改革作為改進黨管干部方法的具體體現,在推進改革中,既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又正確引導;既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又加強黨的領導。
三
東風過處滿眼春。**市經過近年來的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逐步創造了一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初步形成一套法制完備、法律嚴明的監督體制,實現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成效之一:在干部的任用上打破了單一的委任制,實行了公開選拔、競爭上崗、聘任、試用等多種任用方式,為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成效之二: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進一步加強了領導班子建設。干部交流形成了橫向交流與縱向交流相結合、地域交流與崗位交流相結合,平職交流與提拔交流相結合,培養性交流與輪崗性交流相結合,縣區黨政正職、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組織部部長、紀委書記等避籍任職制度,促進了干部的健康成長。
成效之三:逐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管理體制。以競爭上崗、考任等競爭機制和以辭職、辭退等淘汰機制疏通干部“上”、“下”、“進”、“出”的渠道。
成效之四:進一步強化了干部監督機制,有利于及時警醒和幫助干部,提高了干部思想素質和防腐拒變能力。
干部制度改革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主要有:第一,干部制度改革進一步端正了干部的行為導向。以實績選干部,憑實績用干部。干部必須靠真才實學干好工作,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牢固樹立并腳踏實地地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和人民才能賦予其權力;而平平庸庸混日子,抱“無過便是功”者必將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
第二,干部制度改革,進一步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通過改革,破除了封建觀念和習慣的影響,擺脫“左”的思想束縛,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選人用人觀念,樹立起以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思想和新觀念。
第三,干部制度改革,有效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由于在干部工作中擴大民主,加強監督,干部的選拔任用杜絕了各種不正之風的侵擾,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也進一步凈化了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