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紀檢監督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2 01:21:00
導語:檢察紀檢監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這一規定體現了監督的本質就是對權力進行監督制約,防止權力的濫用。人民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檢察院領導班子建設,是檢察隊伍建設的核心和關鍵,其權力的范圍覆蓋檢察工作的全部和始終。因此,加強對黨組及其成員的監督是確保檢察權力公正高效運行的關鍵。
(一)現行監督體制使得紀檢組織難以對同級黨組及其班子成員實施有效監督
幾十年的實踐告訴我們,黨內監督實際上是以橫向同級領導為主,縱向上級為輔。紀檢組是在同級黨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并主要是對同級黨組負責。在這樣的體制下,紀檢組織很難有效地履行其監督同級黨組及其成員的職責。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獨立性不強。目前,雖然中紀委已實現對派駐機構的統一管理,但地方各級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監察機關實行的仍然是“雙重領導”體制。在雙重領導體制中,同級黨委實行的是包括政治、經濟、業務在內的全面領導,而上級對應機關實行的主要是業務上的單項領導。具體到檢察機關,紀檢組在同級黨組的領導下進行工作,黨組與紀檢組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黨組書記與紀檢組長之間是上下級關系。紀檢監察部門的人事管理、工資福利待遇都得依賴于院黨組。同時,紀檢組與院黨組還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既共享利益,又共擔責任,這種監督效能能高?既便紀檢組敢于監督,但當紀檢組與黨組意見不一致時,作出讓步的往往是紀檢組,這種監督的權威性顯然是不夠的。
2、缺乏必要的監督權。紀檢監督部門實施監督的核心是對權力運作的監督與制約。但是目前現行《黨章》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卻沒有賦予紀檢組直接的參與決策權,沒有對被監督的同級領導干部直接的考察權。在對違紀的黨員領導干部立案審查時,沒有獨立的行使權。沒有必要的監督手段,難以實現對同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有效地監督和制約。
3、監督力量薄弱。紀檢監察部門是檢察機關內部履行監督的職能部門。從目前檢察機關,特別是基層檢察院紀檢監督部門的現狀來看,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機構不健全。根據高檢院《人民檢察院監督工作條例》規定,“縣、市、自治縣和市轄區人民檢察院設專職或兼職監察員”。可見高檢院并不要求基層院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所以在機構改革中,縣級檢察院只設立了紀檢組,但基本未設監察室。二是人員不到位。由于檢察機關本身編制緊,人員十分短缺,大多數縣級紀檢監察隊伍除了配備一名紀檢組長和一名兼職監察員外,極少配備專職紀檢員或專職監察干部。而兼職監察員一般由政工干部兼任,由于政工科也往往是科長一人,其“主業”都忙不過來,哪里還有精力對付紀檢組的“副業”。所以紀檢組長基本就是“光桿司令”一個,手下不僅無一兵一卒,而且大多數紀檢組長還分管了院里其他業務工作,使不少紀檢組長無心也無力抓好紀檢監察工作。
(二)監督制度不完善不適應,影響了同級監督的作用和效果
目前,雖然對監督已經有了一些規章制度,但配套措施不夠完備,執行情況不佳。一方面是落實不到位,滿足于形式主義;另一方面是監督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有些制度缺少質的要求和量的規定,原則性的要求多,具體的量化要求少,即對領導干部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規定多,而對違反了如何處置的規定少,彈性大。對下級監督多,對同級和上級監督少;對下級監督渠道比較通暢,而對同級領導干部的規定不多。在監督方法上,對全局監督少,局部監督多。監督往往只注重具體人和事,忽視事關全局的決策監督。事前監督少,事后監督多。偏重于事后查處,忽視了事前監督和事中約束,難以真正實施監督制約。監督方法不夠科學,雖然監督途徑不少,但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多,聯合行動的少,形不成合力。監督范圍不夠廣泛,對于重要領域、重要環節和“八小時之外”監督不力。在黨內監督中,民主生活會是黨組內部互相監督的主要形式,是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之間溝通信息交流工作,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重要途徑。但實際還存在流于形式、質量不高的現象。
(三)個別領導干部監督意識不強,致使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弱化
近年來,檢察機關領導干部違法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從個別省院的檢察長,到基層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盡管職務高低不同,但違法犯罪的性質都一樣,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剖析他們違法犯罪的原因,縱然有監督制度不完善、監督體制不暢等客觀原因,但關鍵是個別領導主觀上自我監督意識不強的結果。有的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以“老大”自居,自恃特殊,不自覺接受監督。有的認為監督是挑毛病、找茬子、捅漏子,害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的對干部職工的監督滿不在乎,麻木不仁,有的給監督者、說真話者“穿小鞋”,冷了監督者的心,阻塞了忠言之路,有的無故不參加或者敷衍其事地參加民主生活會,思想上長期不與組織和職工見面,怕別人“揭短”,有的自身毛病百出,害怕組織和職工群眾的監督,不支持甚至阻撓監督。久而久之,這些領導干部就會把自己凌駕于組織和職工群眾之上,以致于放任自流,我行我素。
二、加強對同級黨組及其班子成員實施監督的對策思考
1、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增強自我監督意識是對黨組班子及其成員實施有效監督的基礎。要通過集中培訓、專題研討、正反典型剖析、經常提醒、打招呼等形式強化教育,引導班子成員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自律意識、他律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過好權力關、金錢關、名利關、人情關和色情關,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
2、改革監督體制,提升紀檢組織對同級黨組的監督效能。一是為解決管理不到位和監督不全面的問題,可以對派駐的紀檢監察機構由上級紀委實施直接管理。二是明確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職責和工作關系,彰顯紀檢監察工作的相對獨立性。三是落實統一管理后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干部人事管理和后勤保障,確保執紀執法的公正性。
3、加強制度建設,消除權力監督的滯后性。實施對領導干部的有效監督,應著眼于健全一套完備、有效的制度,做到監督者有章可循,受監督者有規可守。筆者認為,當前,著重要充實、完善以下制度內容:一是要完善廉政誡勉談話制度。上級黨組織、上級領導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定期或不定期地同下級院“一把手”進行廉政談話,“一把手”對班子其他成員進行廉政談話。對有違紀苗頭的及時提醒,督促其自查自糾;對問題較大的責令說清問題,及時做好挽救工作。二是要完善領導干部交流輪崗制度。對“一把手”的任期年限要進行合理限制并適時組織交流,對其他班子成員在同一分管工作崗位、時間過長的要適時進行輪崗。發現苗頭性問題或根據工作需要,要適時組織異地交流。三是要完善領導干部約束性制度。認真執行家庭財產、個人重大事項、職務消費、外出考察情況等報告公示。班子成員對其本人及其配偶和子女的個人財產以及共有財產情況,要定期向黨組報告。公務接待要定期公布接待的對象、標準、實際支出的項目和金額;外出考察應將考察的原因、路線、行程及預算的經費及實際開支等情況向黨組匯報,并適時向全院干警通報。
4、加強紀檢組織的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其專門監督的職能作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派駐紀檢組按照有關規定對駐在部門的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進行監督”。因此,檢察機關紀檢監察組織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一是增強紀檢監察部門的力量,建議高檢院修改并完善《人民檢察院監督工作條例》,明確要求基層院必須設立監察機構,配備1-2名專職監察干部,與紀檢組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二是要認真履行好監督職責,科學地制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內容,使之更具體、更詳細,具有可操作性;在院黨組決策有關問題、檢委會討論問題時,凡發現有違背條規規定的,要及時予以指出。發現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要及時予以提醒,提出警示。對明顯不符合條規要求的事,要敢于站出來,提出糾正意見。
- 上一篇:農村基層黨風廉政調研
- 下一篇:靜心凈心盡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