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隊伍建設情況報告

時間:2022-10-13 09:25:00

導語:鄉鎮干部隊伍建設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干部隊伍建設情況報告

按照市委組織部《關于對全市鄉鎮干部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調研的通知》精神,近期,我部就全縣鄉鎮干部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轄17個鄉鎮,156個村。全縣共有鄉鎮干部826人,回族干部439人,女干部142人。全縣鄉鎮干部中行政編制干部205人,事業干部247人,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132名,女領導干部8人。鄉鎮干部中具有本科學歷122人,占15%,大專學歷350人,占42%,中專學歷222人,占27%,高中以下學歷128人,占16%。年齡在30歲以下的干部124人,31至35歲213人,36至40歲干部134人,41歲至45歲164人,46歲至50歲95人,51歲以上干部96人。近年來,**縣委、政府積極應對新形勢,采取新舉措,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

二、主要做法

一是圍繞產業布局合理交流干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本著人盡其才、優勢互補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年齡、文化專業各方面結構的同時,堅持以產業發展的需要交流干部。重點推進了縣直部門、各鄉鎮之間的干部交流。**年從縣直農口部門選派了17名干部到鄉鎮擔任科技副鄉鎮長。**年,共交流副科級以上干部166人,其中,從縣直部門交流到各鄉鎮46人,從各鄉鎮交流到縣直部門38人,縣直部門之間交流32人,鄉鎮之間交流50人。

二是立足現實需要培訓干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縣鄉兩級采取理論培訓、掛職鍛煉、內部輪崗、交流任職等途徑,加強對鄉鎮干部的教育培訓。近年來,縣委舉辦了4期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培訓班,6期村支書(主任)培訓班,4期后備干部培訓班,選派2名鄉鎮班子成員到福建等地掛職,選派32名專業技術人員充實鄉鎮領導班子,選派6名鄉鎮科級干部到企業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交流任職鄉鎮干部520余名。各鄉鎮利用鄉鎮黨校、遠程教育等陣地,組織鄉鎮干部學理論、學政策、學法律法規、學農業知識和技能、學經濟管理,切實提高了鄉鎮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增強了服務本領。

三是以“雙建雙帶”活動為突破口,引導鄉鎮干部主動適應新農村建設。精心組織開展了以“建協會(運輸協會、馬鈴薯協會、勞務協會、奶牛養殖協會等)、建基地(小茴香基地、馬鈴薯基地、硒甜瓜基地)、帶頭致富、帶領致富致富”為內容的“雙建雙帶”活動,建立健全了《**縣鄉鎮干部管理制度》和《**縣科級干部績效考核辦法》,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把鄉鎮干部直接推向農業產業發展第一線,促使他們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四是以轉變工作作風為重點,引導鄉鎮干部深入群眾。

各鄉鎮樹立民本理念,緊扣作風建設這個“重點,著力實現了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為發展設施產業,李旺、高崖、興隆等鄉鎮組織村干部到永寧、陜西、山東等地觀摩學習設施農業種植技術。賈塘鄉積極為農民外出務工牽線搭橋,每年組織勞務輸出在4000人以上。各鄉鎮還建立規章制度,督促干部依法按章辦事。黑城鎮實行干部每月公開述職制度,邀請村干部現場評議,現場公布評議結果。對全年3次評議為不合格者,扣發一個月工資,年度考核為不稱職。海城、關橋、紅羊等鄉鎮實行政務公開,把辦事程序、依據、經辦責任人、收費標準等項目上墻公開,切實做到陽光操作、透明辦事。

三、存在的問題

1、干部隊伍年齡結構不盡合理。從年齡結構看,年輕干部偏少。現有鄉鎮干部中,30歲以下的只有124名,占15%,40歲以上干部355名,占43%。

2、婦女干部比例偏低。現有鄉鎮干部中,女干部142人,占17%,其中女領導干部8人,占0.9%。

3、文化素質偏低。近年來,鄉鎮干部隊伍只出不進,缺乏新鮮血液輸入,導致鄉鎮干部整體隊伍文化素質偏低。現有鄉鎮干部中,具有本科學歷的122人,占15%,高中及以下干部128人,占16%。

四、意見和建議

(一)暢通鄉鎮干部隊伍入口。在空編鄉鎮每年拿出一定領導職位在全縣范圍內招,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推廣在村優秀干部中選拔公務員,拓展公務員選拔渠道,及時為鄉鎮輸入新鮮血液,一方面可以改善干部隊伍結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鄉鎮干部整體隊伍素質。

(二)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著力提高鄉鎮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1、建立競爭機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選人用人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引入競爭機制,創造一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環境,這是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和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的治本之策。把“公開選拔”、“民主推薦”、“任前公示”、“競爭上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來,增加選人用人的科學性、合理性、全面性,擴大民主。從而使優秀的人才充實到鄉鎮干部隊伍中來,使優秀的干部走上鄉鎮領導崗位,促使鄉鎮機關干部在思想上形成緊迫感和危機感。

2、建立激勵機制。按照“定期與不定期、定性與定量、自述與測評”相結合的原則對鄉鎮干部進行考核,做到科學、合理、全面地評價鄉鎮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并將考核結果作為獎懲培養和使用的重要依據。對考核優秀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要加大表彰、獎勵和使用力度;對考核不稱職或平時工作表現差的,采取告誡、降職、免職等約束措施。同時,關心那些在艱苦條件下默默工作的鄉鎮干部的成長,在政治待遇上給予傾斜,以此來激發干部的工作激情,使干部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工作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

3、疏通干部“出口”機制。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試用期制、辭職辭退制,積極探索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從制度上保證“能下能出”的實現,真正體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從而優化結構,提高隊伍素質。

4、完善監督機制。把干部的談心談話、提醒告誡、民主生活會、經濟責任審計、群眾評議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機結合起來,并在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實效,逐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監督與不定期監督、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社會監督與輿論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營造一個干部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三)加強鄉鎮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把鄉鎮干部培訓教育納入鄉鎮考核范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制定明晰的鄉鎮干部培訓目標、科目和課時計劃,依托縣黨校和鄉鎮黨校,重點加強鄉鎮干部農業技術知識和涉農政策法規的學習,使鄉鎮干部及時準確地掌握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充實實用科學技術、法律基礎知識,著力提高鄉鎮干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