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問題報告
時間:2022-10-14 06:07:00
導語: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問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屆**全會提出,要“減少地方黨委副書記職數,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充分發揮集體領導作用。”從今年起到**年上半年,全國省、市、縣、鄉黨委將集中進行領導班子換屆工作,中央布署要進一步完善各級黨委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委常委會的集體領導作用,加強各級黨委對經濟社會重大事務的領導和協調。在精簡領導班子職數、減少副書記職數、適當擴大黨政領導成員交叉任職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貫徹落實好這些要求,核心和關鍵是“實行常委分工負責”,這是對地方黨委現行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的重大改進,是實現地方黨委領導體制科學化、效能化的根本性建設。加強對常委分工負責問題的研究探討,對于有效推進地方黨委換屆后的自身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如何理解常委分工負責制的內涵
隨著地方黨委換屆工作的啟動,常委分工負責制這一事關黨的自身建設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決策,已經開始由政策層面轉向具體的操作層面,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就是常委分工負責制的內涵。
我們理解的常委分工負責制,概括地說是黨委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具體可定義為在堅持黨委集體領導的前提下,就黨委集體(黨代會或全委會)決定的貫徹落實以及黨委其他的日常工作,在常委成員中進行分工,相互配合,責任到人的領導體制。具體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黨委集體對重大問題做出決定之后,要按照分工由專人去具體貫徹落實。第二,黨委大量的日常工作進行分門別類,由專人負責。第三,在黨委的分工負責中,書記負總責,負第一位的責任。書記的責任,是主持、組織、協調黨委的工作,對處理黨委日常工作負總的責任。
二、如何明確常委分工負責制的運作方式
實行常委分工負責,是對原有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的改革,必須在繼承以往好的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確保換屆后常委分工負責的有效施行。
一是理順完善決策機制。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執行——全委會負責日常決策——黨代會負責最高決策的機制。在黨代會閉會期間,黨委以全委會為決策中心,以常委會為議事中心,以常委所在的工作部門為執行機構。充分發揮全委會和常委會的作用,取消書記辦公會,加強個別醞釀溝通,重大事項決策通過全委會和常委會的討論決定來實現。常委會將由現在事實上的決策機構改為議事協調機構,主要負責各常委在執行全委會決策的過程中需要與其他常委協調一致、互通情況、互相配合的有關事項;負責提出需要提交全委會決定的議題;負責向全委會報告全委會決定事項的執行情況等等。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健全完善常委會和全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確保決策內容、決策規則、決策程序、決策方法符合法律和有關規定;積極建立票決制等決策方式,不斷提高決策的質量和水平。
二是明確職責分工。要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目標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對地方黨委領導班子的職能進行科學界定,并按照“授權充分、各負其責”的原則,根據每個常委的能力特長,進行合理分工,明確責任,做到工作量大致均衡,責、權、利相互統一。同時,要從宏觀上明確黨委和政府的不同職責,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完善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方式。對涉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大方針政策、工作總體部署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經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門按照職責權限決策和管理。對于兼任政府副職的常委,其工作分工和職責定位,應以政府為主;所分工負責的政府工作,應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
三是加強對常委權責運行的監督。通過實施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常委決策重大事項公示制、常委履行職責承諾制、上級黨委對下級黨委常委考核等制度,推進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等制度,加強對各位常委的監督,督促他們正確行使權力,認真履行職責。
四是正確處理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的關系。實行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一項具體制度,二者不能偏廢。凡屬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重要人事編制、大額度資金使用、重要干部的任免和獎懲等工作,都要由領導班子集體作出決定,分管常委必須堅決執行。同時,各位常委既要根據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大膽工作,又要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工作。
五是合理界定專職副書記職責。按照要求,地方黨委換屆后只設一名專職副書記。對專職副書記的職能定位,可做二種類型設置:一是專職綜合型。協助書記處理日常事務,受書記委托,負責有關臨時工作,聯系人大、政協。二是兼職綜合型。專職副書記兼任紀委書記,同時完成書記交辦的有關工作。
- 上一篇:部門自身建設問題報告
- 下一篇:創黨建先進單位意見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