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推諉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11:52:00

導語:政府行政推諉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行政推諉調研報告

中共**提出創建和諧社會的號召以來,天津市行政管理部門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在提高。市區級政府機關設置了接待日,各大“窗口”機關推出各種便民措施均見證了這一進步。最近我們在百姓中對行政機關,包括一些具有一定行政職能的壟斷行業進行了調研,發現在百姓到機關辦事時,仍然遇到了各種推諉。政府行政管理職能不轉變,政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不提高,勢必影響把天津建成北方的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

各種推諉的表現

(一)行政機關互相推諉的實例:

1.園林局與綜合執法大隊就“路邊的綠地當作機動車停車場”該誰管相互推諉;

2.環衛局與防疫站就“滅鼠后死鼠的處理”相互推諉;

3.環保局與市容委就“馬路上散發臭氣的解決”互相推諉;

4.公安局與工商局就“取締自行車非法交易市場”互相推諉;

……

(二)上下級行政機關互相推諉的實例:

1.區園林局與市園林局就“靈隱道拓寬改造后誰來種樹”相互推諉;

2.教育局與教委就“天大南大職工第三代子女就近入學”相互推諉;……

(三)行政機關內設部門間相互推諉實例:

1.銀行內各處就“禁止企事業單位多頭開戶,該由誰來管”相互推諉;

2.房管局內各處就“查詢開發商售房信息誰來負責”相互推諉;……

(四)行政機關將責任索性推給百姓:

1.稅務局就“某飯館不給顧客有獎發票”的舉報,不到現場調查處理,把查證責任推給顧客自己;

2.規劃局、房管局就“建房、售房有無審批證件”推給購房者,要購房人在購房時自己來審查售房單位有無證件,以防受騙;……

帶著從百姓中了解到的這些推諉,赴政府幾個區、局、辦作進一步了解,其中一位負責人的談話很有代表性。他承認上述的那些事實是推諉,但認為反映到他們這兒的此類推諉很少。主要是存在一些看似推諉,又不完全是推諉的模糊事態。對此,我們要求解釋時,回答是“很多百姓求助的事情被推諉,確實有著多種原因所致”———

其一,“市區政府部門分工較細。盡管百姓反映問題到一些部門自認為找的有針對性,但有些事要由政府幾個局、委共同研究決定。碰到上述這些情況時,還是像被‘踢皮球’似地去問東問西,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其二,“政府各種保障機制政策不健全,存在一些‘盲點’、‘漏洞’,又苦于不能和百姓照實講。真到百姓撞到這些‘盲點’、‘漏洞’時,又怕矛盾激化在自己眼前,要負責任,于是就好言安撫,或轉移矛盾打發到別的單位去解決,結果自然成了推諉……”

其三,……

這樣看來,百姓遇到的推諉也有著它的發展變化。在天津開始注重抓促進社會和諧的今天,百姓遇到的那些簡單的左右推,上下推、內部推,甚至推給當事人的推諉有所減少;但隨著改革涉及到深層次的矛盾,從而牽涉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如土地使用權、拆遷糾紛、司法不公等,推諉就衍生成復雜的“模糊事態”。我們認為,這種“模糊事態”的推諉,終究也是行政管理部門的推諉。因為,不管你能強調有多少客觀原因、事情多難解決,這終究不是百姓的責任!因此,我們要謹防這些推諉的滋生做大。

造成推諉的各種原因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調查了解,我們診斷,上述推諉的形成原因主要可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客觀方面

1.要解決的總是牽到屬地不清、臨界不清、職能不清。

2.政策法規不健全,特別是行政救濟、三險保障機制不健全,確實還有沒覆蓋到的漏洞。

3.行政管理機構的機制,尚有不適應已經變化了的客觀社會的因素,即使想解決,考慮怕“越軌”而不管。

(二)主觀方面

1.有利的都想做,麻煩的都想推。

2.怕在解決百姓問題的過程中花錢、負責任。

3.崗位職責單一,遇到的問題是綜合性的,解決有難度。

(三)深層次方面

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的封建觀念仍在作祟。一些單位的干部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仍只停留在嘴上,官場中懼上不懼下的惡劣風氣蔓延,部分官員為了個人的仕途,對上司,尤其是頂頭上司惟命是從,甚至違心討好,而對百姓的疾苦,因為影響不到他的烏紗帽,也就置若罔聞了。

改進的建議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看到不少行政管理機關對外辦公室的墻上都張貼著《首問負責制》的規定,并有一些很有特色和效果的具體做法,我們認為,認真落實和進一步改進“首問負責制”對于改變一些單位和部門的推諉現象大有好處。現結合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課題,我們對減少行政管理部門的推諉現象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首問負責制”。首先,應將“首問負責制”在政府各行政機關全面推開,并由一般的條例上升到法制化層次,以使其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可以通過法制途徑來解決;其次,賦予政府及各委、辦、局的“信訪部門”以鑒別權。由信訪部門來決定百姓所求助的問題的管轄機關或部門,該由誰管,誰就得接下來解決。第三,明確了職責后,應當追究推諉部門和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并把它和單位及個人的年度績效考核聯系起來,統一執法標準,對因推諉產生后果的,視其情節或批評或給予行政處分,乃至撤職查辦。第四,由于社會發展很快,很多事情連相關職能機關和部門都不知道該由誰處理,該怎么處理。因此,為了效率和穩定,應該有一個總的部門(國外有稱為“不管部”的)來協調。總之,不能將問題推給百姓。

(二)強化對“首問負責制”的監督。上面提出了落實“首問負責制”和機關、個人年度績效考核聯系起來的建設。但現在的問題是,年度績效考核的通病是不透明,流于形式。解決的辦法是,對述職的評議加大群眾直接參與的力度。即由單位的全體人員共同對每一述職人進行不記名的投票評議,并當眾公布結果。合格的標準可采取不同的認可率作為起點,如普遍公務員50%,科級60%,處級70%,以上依次類推。群眾的評議應作為來年去留,今后升降的重要依據。此外,還應該進一步加大社會的監督力度,可委托社會公信機構,每年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辦法,在全社會內對政府各職能局、委、辦就其“首問負責制”的執行情況進行民意調查,并上報公布,以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