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優化經濟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6 10:30:00
導語:紀檢監察優化經濟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明確提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紀檢監察機關服務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把紀檢監察工作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地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要求融入紀檢監察工作之中,力求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中求得實效。
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做好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必然要求
1、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紀檢監察機關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也是指導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加強監督檢查,推動體制、制度、機制和管理創新,促進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不斷調整和完善,為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掃除障礙,充分體現發展先進生產力的要求,充分體現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從而實踐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很好的切入點。應當看到,經濟發展環境的不良與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滋生蔓延有著內在的聯系。一方面,經濟秩序混亂為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和條件;另一方面,一些機關和部門存在的弄權勒卡、辦事拖拉、搞地方保護主義,少數領導干部及工作人員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又是導致經濟發展環境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梢哉f,紀檢監察機關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情況,很大程度地影響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狀況。從紀檢監察機關承擔的職責看,通過推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辦案件和糾風工作,可以直接促進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3、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紀檢監察機關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有效途徑。當前,不斷推進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發展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其中就包括影響發展環境的黨風廉政問題。在這種新形勢下,紀檢監察機關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參與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客觀上可以促使紀檢監察機關更多地深入經濟建設的實際,更加貼近經濟工作,更直接地進入經濟發展主戰場。同時,這種客觀性又必然促使紀檢監察機關在主觀上開拓創新,以適應工作的需要。
4、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改善,可以為紀檢監察工作順利開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物質基礎。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開展,黨風政風的明顯改善,與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相輔相成。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可以促進規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盡快建立和完善,使得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明顯減少,推動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一步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執法,有利于形成公平競爭、依法發展的社會風氣,可以為黨風廉政建設營造更有利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必將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增強地區經濟實力,進而為紀檢監察工作提供更堅實的物質基礎。
5、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經濟后發地區紀檢監察機關需要著力加強的重要工作。經濟后發地區的一般特點是自然環境差,經濟基礎薄弱,發展速度慢,部分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比較困難,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相對陳舊和落后,極易誘發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問題。比如,部門和單位普遍存在經費緊張的問題,由于利益的驅使,一些部門和單位亂攤派、亂罰款、亂集資等現象屢禁不止。有的干部“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直接影響著經濟發展??傊洕蟀l地區要加快發展,就更需要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更需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法規制度不健全、不配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各種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層出不窮,經濟發展環境面臨種種新的困繞。由于相關法規建設滯后,導致政府機關尤其是行政執法部門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往往無法可依,因而有時出現不作為或亂作為,紀檢監察部門在查處此類問題時也缺乏相應的法規制度,影響到優化經濟環境工作的開展。
2、工作體制不統一、不集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牽涉到很多反腐機構,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國的反腐敗機構很多,有公安、檢察、審計、紀委、監察等,但沒有形成的反腐敗合力,存在著以下弊端:一是資源分散,加大了反腐敗的成本。二是力量分散,手段不集中。紀委有“雙規”手段,檢察院有司法手段,審計部門可以進行審計監督,各部門力量分散。紀委的證據沒有法律效力,導致重復勞動。三是組織協調難度大。
3、執法監察力度不大。當前,由于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導致有的政府部門自身行為不規范,胡亂隨意執法現象并不少見,有的為了自身利益甚至帶頭擾亂當地的經濟發展環境。紀檢監察機關對擾亂經濟發展環境的行政執法監察力度往往不夠,有的看部門進行監察,對執法單位、經濟管理部門等“有權力”的部門,監察力度就小些,對其他的部門監察力度就大些;執法監察只滿足于不作為或亂作為行為的停止,而不對相關責任者進行相應處理;有時行政執法監察力度隨意較大,開展專項治理活動時就大些,平時監察就小些。
4、工作方式方法不新不活。紀檢監察部門在實踐中也探索出了一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好的工作方法,但也存在著工作方式方法老化,工作手段落后等問題。當前,影響經濟發展環境行為復雜多樣,涉及到各個經濟領域,其手法也日益體現出高智能化。而我們仍然靠群眾檢舉投訴、等新聞媒體曝光、按領導批示指令等方式去查處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工作比較被動,沒有體現出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服務經濟建設的態度和決心,客觀上拉開了紀檢監察部門與經濟建設主戰場的距離。
5、紀檢監察干部專業化程度不高。從整體來看,我們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是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精深,紀律嚴明的隊伍,基本能勝任優化經濟發展工作的要求。但是也要看到,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從學歷來看,大都是學社會科學類的,學與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比如金融、法律、計算機、經濟、會計、管理等專業的較少,精通這方面業務的人才更少。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一項專業很強的工作,紀檢監察隊伍如果缺少這類人才,要想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取得實效是困難的。
三、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幾點建議
1、加快法制建設步伐,為優化經濟環境創造法治環境,提供制度保障。紀檢監察機關參與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建立健全完善而嚴密的廉政法律法規體系,促進各級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紀檢監察機關也要積極參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法規制度建設。在制度建設中,一要堅持預防在先的原則。在起草或參與制定各種行政規章以及各項重大決策和措施時,要善于將廉潔勤政的原則貫穿其中。二要堅持重點防范的原則。要在著力規范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從政行為的同時,針對投資經營者反映強烈、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制度或辦法,實行重點防范。三要堅持實用可行的原則。制定規章制度,必須內容具體,環節清楚,簡潔明了,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便于執行和落實;同時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真正發揮制度的約束、警誡和激勵作用。
2、搞好組織協調,形成工作合力?,F行的雙重領導體制和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紀委組織協調、依靠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的工作機制,對于促進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一些不合理性也逐步顯現出來。主要是不利于集中統一組織力量,治理經濟環境工作反應慢,出臺措施久拖不決,成效易受影響。因此,可以考慮在紀檢監察部門專門內設專職機構,賦予相應職權,統一管理當地或部門的有關經濟發展環境的行政執法監察案件,協調黨委、政府的經濟服務部門做好優化環境工作。
3、加大執法監察力度,保證政令暢通,營造規范有序的發展環境。圍繞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公、不文明執法等問題,執法監察一是要圍繞國家法律法規的實施和黨委、政府重大決策的出臺,及時制止和糾正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破壞政令統一和暢通的行為,為重大經濟決策和改革措施的落實排除干擾和阻力;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政令暢通,促進依法行政。二是要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在抓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中,紀檢監察機關要著力圍繞影響發展環境、阻礙經濟發展的重點問題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特別是對少數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中存在的該辦不辦、推諉扯皮、辦事拖拉、官僚主義等不作為行為,以及超越職權、濫用職權,“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等亂作為行為,要進行重點查辦,嚴肅處理。在監督檢查過程中,要注意通過民主評議等手段,對行政部門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行政效能評估和行政效能監察機制。三是要進一步加大懲戒力度。紀檢監察機關在嚴肅查處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違法違紀案件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各種危害經濟發展環境案件的查處和懲戒力度。特別是對在行政審批工作中搞違規、越權及超時審批,甚至借機搞吃拿卡要的;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搞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在政務公開中搞假公開、假承諾以至引起企業和群眾強烈不滿的;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失職、瀆職的;以及其他阻礙政令暢通、損害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各種行為,都要按規定嚴厲查處,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4、創新工作方法,改進工作手段。紀檢監察機關要增強科技意識,引入科學反腐手段,建立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舉報投訴機構,暢通投訴渠道。首先,要加強投訴中心機構網絡建設,對群眾投訴做出快速反應,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使投訴中心成為處理經濟發展軟環境方面問題的“綠色通道”。其次,要結合民主評議行風活動,開展明察暗訪,了解掌握情況。對一般性的問題,及時進行制止和糾正;對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向有關單位反饋,責令限期整改。再次,要加緊實行紀檢監察業務上網工程,方便企業和群眾網上投訴。同時,要增強服務觀念,改進服務方式,主動找企業和群眾了解情況和問題,積極加以解決。
- 上一篇:非公經濟黨建創新報告
- 下一篇:黨員缺乏民主意識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