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缺乏民主意識體會

時間:2022-10-16 10:31:00

導語:黨員缺乏民主意識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缺乏民主意識體會

關于黨員民主意識缺乏在黨內的主要表現

(1)缺乏主人翁思想,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存在著政治冷淡主義的傾向;(2)工作中的惟領導意見是從,搞個人崇拜;(3)對黨內監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既漠不關心也缺乏信心,黨內民主監督未能形成良好而有力的氛圍,致使一些黨內領導因缺乏監督而濫用權力,產生腐敗現象;(4)對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輕視,民主選舉名不副實;(5)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片面理解和貫徹不力導致了實踐中的“一言堂”;(6)黨員權利和義務的不平衡性,由于黨員主體的權利保障機制一直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所以,常常是組織黨員開會議事少、要求黨員討論如何貫徹多,要求黨員履行義務多、注重為黨員行使權利創造條件少;等等。

關于導致黨員民主意識缺乏的原因

外部因素:(1)封建專制傳統的根深蒂固。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存在,政治生活上的等級制和家庭生活中的家長制觀念根深蒂固,造成了部分中國人缺乏民主和平等意識。對此,鄧小平曾尖銳地指出,“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傳統比較少”。社會上的特權思想對黨內的影響,助長了黨內反民主的個人專制主義現象,造成了黨員領導干部與普通黨員在黨內生活中事實上的不平等。(2)蘇聯模式的影響。在建國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借鑒了蘇聯的經驗。經濟上的計劃經濟體制,遏殺了人們的創造性,多數干部只重執行、輕于思考。而政治生活上“反右擴大化”等事件的沖擊,也使許多黨員干部在黨內生活中不能直抒胸臆。

黨內因素:(1)“我們在歷史上多次過分強調黨的集中統一,過分強調反對分散主義、鬧獨立性,很少強調必要的分權與自主,很少反對個人集權。”(見《鄧小平文選》第332頁)(2)領導干部的自身素質問題。有些領導干部對提出不同意見的普通黨員進行打擊報復。造成了一種愛提意見麻煩多的不良風氣,許多人為求自保,只能惟命是從。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存在著嚴重的任人惟“馴”的用人思想,影響了黨員積極性的發揮。(3)民主生活會的質量不高。民主生活會是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黨員素養,實現黨內監督的一種好形式。但在現實的黨內生活中,一些民主生活會流于形式,談成績一大堆,談缺點一小點,許多黨員對此失去信心。(4)黨員的從眾心理。由于不同意見顯示與集體的不一致,有的同志會避免提出與集體決策不同的意見,壓抑自己對決定或決議的疑慮,甚至認為是“多此一舉”。(5)盲目崇拜心理。歷史上黨領導人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因此,部分黨員產生了一種盲目的崇拜心理,相信黨永遠不會出現錯誤,對黨的各項政策、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也無須質疑,甚至當作正確的東西盲目崇拜,等等。

關于黨員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員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不是本文回答的主題,故沒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