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報告
時間:2022-10-17 09:59:00
導語: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州青少年違法犯罪基本情況
青少年違法犯罪一般是指14周歲至25周歲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其中重點是14周歲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來,全州公安系統共抓獲青少年違法犯罪人員449人,平均占抓獲違法犯罪人員的17.1%;**年—**年四年來,全州法院系統共判處未成年罪犯102人,較**年—**年的未成人年犯罪總人數(87人)上升了14.7%。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格爾木、德令哈兩市,分別占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72.5%和20.5%。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較小者為數不多,14—16歲的共有8人,無業、輟學等“自由職業者”較多,占80%以上,性別單一,均為男性。罪犯類型主要集中在搶劫罪、故意傷害罪、盜竊罪和強*罪4種,以暴力性犯罪行為占主,其中搶劫罪居首,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40.2%,其次故意傷害罪和盜竊罪分別占到21.9%和19.5%。同時,未成年人犯罪一人多次犯罪呈上升趨勢,由成年人帶領參與教唆犯罪占有相當比例,智力型或技術性犯罪已有苗頭。從以上數字來看,我州青少年犯罪現象在一定區域內還較為突出,且呈遞增趨勢,暴力性犯罪傾向嚴重。因此,切實加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依然是綜治工作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全州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開展情況
(一)健全機構,完善機制,逐步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年我州成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以來,州綜治委預防辦加大力度貫徹落實《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實施意見》,各地、各成員單位相繼建立了工作機構、明確了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相關制度,開展了多項工作,取得了一定實效,形成了綜治主抓、共青團(預防辦)牽頭、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全州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有了一定的保障基礎。
(二)積極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
近年來,全州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納入“四五”普法規劃,以學校為重點,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教育活動,加大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了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司法局制定了《**州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實施辦法》,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向全州中小學校贈送《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法制宣傳材料及光盤80套、《法律進校園》掛圖91套;教育局加強中、小學法制副校長和輔導員的配備,**年以來,共在全州中小學上法制課大課400場次,讓青少年在實踐中學習法律常識;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門,以發放法制宣傳畫、法律知識宣傳單、法律講座、報告會和法律咨詢等形式,深入學校積極開展普法宣傳工作;婦聯利用“三八”維權周、“六一”兒童節、“6.26”國際禁毒日等節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讓進我家”、“青少年遠離網吧、遠離不文明行為”、小公民道德實踐“四進”宣教活動;各級團隊組織通過開展法制主題團隊會進行集中教育,進一步加強了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有效地預防了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三)部門聯動,強化職能,著力優化青少年的成長環境
近年來,各成員單位進一步明確各自職責,職能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州教育局下發了《關于加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通知》,將預防計劃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各中小學中將青少年違法犯罪社區預防計劃融入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公安機關開展打擊組織操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青少年違法犯罪,加強社會治安防范;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實踐少年司法保護制度,做好案中幫教和案后回訪考察;審判機關完善少年法庭、圓桌審判制度,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寓教于審原則,做好幫教和矯治工作;司法機關充實學校法治教育力量,創新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州文體廣電局不定期開展青少年文化活動,推出了一批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電視、廣播節目,豐富了青少年業余文化生活;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門清理整頓出版物市場,收繳淫穢、色情的卡通畫冊和“口袋本”圖書,清理違規網吧、游戲機室,進行定期巡查,凈化文化市場;團州委不斷深化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建立整體聯動的維權網絡;民政局深入開展弱勢青少年群體社會救助工作,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規劃實施“明天計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項目;州婦聯制定實施家庭教育“十五”規劃,充分發揮家長特別是母親在家庭教育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強家庭教育,切實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倡導文明和諧新風。
(四)強化措施,體現關愛,切實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讓弱勢群體和困難家庭看到希望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預防工作的重要環節。共青團、婦聯、教育、民政等部門對因經濟困難造成輟學的學生通過送溫暖、“希望工程”、“城鄉少年手拉手”、“春蕾計劃”、“圓夢大學”等活動,幫助輟學學生、失學兒童和困難大學生重返校園,保障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社會失業青年建立青年就業培訓基地,完善職業介紹網絡,拓寬就業渠道,并積極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幫助進城務工青年追討拖欠工資維護青年的勞動權益。民政局加強單親家庭子女、孤殘、流浪乞討等青少年弱勢群體社會救助工作,三年來共通過“明天計劃”完成95例孤殘兒童康復手術,將1185名單親家庭子女納入城鎮低保范圍,累計救助65名流浪乞討兒童;去年,團州委、州司法局聯合在全州各地成立了青少年(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為弱勢青少年群體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領導和工作機制在個別地區和部門尚不健全,工作隊伍和制度亟待加強和完善;二是部門間工作配合不夠,工作缺乏整體合力;三是預防工作的觀念和手段滯后;四是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強;五是一些容易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不良因素沒有得到根本清除。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
今后我州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平安**、文明**建設為根本,以進一步實施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啟動實施的“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為統攬,突出重點群體,強化教育服務,完善工作格局,夯實基層基礎,真正體現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是主線,預防是關鍵,服務是重點,維權是保障,建設是基礎的總要求。在此基礎上,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抓好未成年人重點群體的預防違法犯罪工作。以流浪未成年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邊緣學生群體、閑散未成年人特別是畢業后未升學就業的未成年人等群體為重點,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
一是加強對流浪兒童的教育保護。以《關于加強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有關政策為契機,積極推進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其救助保護、工作示范、功能輻射和培訓交流等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幕后控制、操縱流浪兒童乞討和教唆流浪兒童犯罪的團伙和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權益。
二是做好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幫扶工作。通過制定和落實有關政策,解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在養育、監護、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通過志愿行動等形式,廣泛開展關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活動,多渠道開展幫扶救助工作。
三是加強對閑散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積極實施“青少年違法犯罪社區預防計劃”,建立閑散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統,推動組建專業社團,建立社區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站點,對閑散未成年人開展“一對一”、“多對一”的學習輔導、就業培訓和生活幫扶。
四是加強對邊緣學生群體的教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兩免一補”政策,有效防止和減少中小學生輟學、失學。發展初等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拓寬未成年人就學渠道,防止未成年人過早流入社會,誤入歧途。
(二)扎實開展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解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關鍵在于源頭治理,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
一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根據未成年人的特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社會教育活動,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網絡信息、報刊、圖書、音像制品,加強中小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建設,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積極推進社區青少年法律學校、家長學校和中小學法制副校長隊伍建設,繼續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周等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深化“青春紅絲帶”青少年預防艾滋病活動、拒絕網絡不良信息和社區青少年遠離行動,加強青少年禁毒志愿者隊伍建設,抓好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青少年預防艾滋病、拒絕不良網吧和黃賭毒意識。
三是加強青少年維權服務。推進青少年維權服務中心和維權機制建設,推廣建立資源整合、監測預警和協調聯動機制,進一步提高對青少年的維權服務能力。認真解決進城務工青年工資拖欠、勞動超強度、工作環境惡劣和子女教育等問題,加大對進城務工青年的教育和服務力度。
四是深入開展“青春自護”行動。圍繞防災避險、治安防范、網絡成癮、心理生理健康等問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青少年自我保護教育。通過建立貼近未成年人的自護教育項目,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青少年自我保護社會化教育體系。
五是加強青少年救助和成長服務。進一步加強對困難、弱勢青少年的幫扶和救助,加大對閑散青少年的技能培訓、就業等服務,加強對問題青少年的幫助和教育,使他們度過難關、樹立信心,重新融入社會大家庭。
(三)著力構建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推動完善未成年人立法和少年司法制度。結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積極參與和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促進有關部門制定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配套工作機制,在已有少年司法制度基礎上,改革不適應未成年人特點的司法程序和司法觀念,建立完善綜治、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聯席會議制度。
二是針對突出問題開展多部門聯合整治。繼續聯合整治打擊制售淫穢“口袋本”圖書、有害卡通畫冊及不良游戲軟件的行為,查處“黑網吧”和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整治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的網站,凈化熒屏和聲屏,加強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的綜合治理,深化創建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工作,清除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因素。
三是繼續開展“為了明天工程”宣傳。借助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多種媒體,通過舉辦論壇、開設專欄、專題節目、文藝晚會及公益廣告等形式,宣傳政策,樹立典型,推廣經驗,不斷擴大“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的社會影響,調動全社會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加強各成員單位間的信息溝通,各成員單位每年向州綜治委預防辦(團州委)報送信息不少于6篇。
(四)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
一是強化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做好基礎數據的統計、上報和銜接工作。各成員單位要從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培育品德高尚、奮發向上的一代新人,是著眼于未來的“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是全社會共同承擔的重大責任,是確保**實現“兩個率先”,確保現代化建設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上認識做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加強與公安戶籍部門的聯系,做好14-16、16-18、18-25周歲常住和暫住青少年基礎數據的統計、匯總、上報和銜接,為科學監測全州青少年違法犯罪夯實基礎。
二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法律研究,充分發揮其理論前沿陣地的作用,通過舉辦“為了明天”論壇、專題研討會等方式,對我州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各個領域的發展形勢和面臨的問題開展研究,為預防工作提供科學決策參考。同時,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針對廣大群眾關心的流浪未成年人、閑散未成年人和預警監測等焦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總結交流工作經驗,制定解決措施。
三是積極推進“青少年違法犯罪社區預防計劃”。推動城市街道和社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基層預防工作的責任主體。加強社區預防工作專兼職隊伍建設,解決基層工作有人抓、重點對象有人管的問題。以“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創建活動為抓手,推進落實重點地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各項措施,努力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四是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和考核。今后要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各成員單位開展預防工作的考核。同時,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對系統內各地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指導和工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促進各地基層預防工作水平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