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市場監管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9 10:40:00

導語:工商市場監管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市場監管調研報告

一、深刻領會**精神,求真務實,增強市場監管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是我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我們黨執政55年來召開的第一次專題研究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中央全會,對于黨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整個會議精神概括起來,就是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緊密聯系治國理政的實踐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使我們黨成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更好地肩負起執政為民、執政興國的歷史使命。

黨的**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這個《決定》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我們要認真學習、全面把握,努力做到“五個深刻領會”:一是深刻領會新的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重大意義。二要深刻領會我們黨執政55年來的主要經驗,結合新的實際運用黨執政的成功經驗,不斷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立在自覺遵循執政規律的基礎之上。三要深刻領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四要深刻領會《決定》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際事務以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方面對黨的執政能力作出的全面部署。五要深刻領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推進黨的建設的辯證關系。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同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都有密切關系。我們要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與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緊密結合起來。在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要采取新舉措,取得新成效。

當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臨三大任務,一是依法行政,規范、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規范、監管、維護”這六個字,是總理于2003年12月21日在王眾孚局長呈報的《關于2003年工作情況和2004年工作安排的匯報提綱》上批示的主要內容。二是深入開展工商行政管理職能、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主要是監管機制和方法的創新,就是市場主體的監管后延和流通領域商品監管的前移。三是工商行政管理隊伍的自身建設。

近十年來,市場監管的改革過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就是轉變職能。總局新的領導班子成立前,李鵬總理即批示我們,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實現職能轉變,從管理集貿市場轉向監管社會主義大市場,徹底改變工商部門既管市場又辦市場的狀況,不要再當經濟運行的運動員,而是要當好裁判員。從1995年開始,我們采取了一項重大改革措施,就是實行市場管辦脫鉤。管辦脫鉤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做了重大犧牲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的過程。

第二階段是工商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體制改革從1995年準備工作就已經開始了,總局提出“小局大所”的改革理念和目標,加強工商所的綜合監管職能,實現工商第一線的監管。同時國務院一次批準工商所36萬公務員編制,改變了從社會上聘用市場協管員的做法,使工商所的執法力量大大加強。1998年國務院又批準了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垂直管理;2001年,國家工商局升格為國務院正部級單位,這都是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

2003年8月,國家工商總局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工商系統經驗交流會,提出了“一個高潮,兩項改革”的目標。一個高潮就是掀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實現工商系統的兩大改革和創新。以這次會議為標志,我們工商系統的改革和創新進入了第三階段,它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開展工商隊伍教育整頓是加強工商行政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總局提出了加強四項教育、開展四項整治、建立五項機制的任務。在全系統開展以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嚴格依法行政為主要內容的隊伍教育整頓以來,隊伍作風建設穩步推進,扎實開展,取得了初步成效。隊伍總體形象有了轉變,作風有了明顯改善。

二、樹立科學監管觀,全面提高新形勢下的市場監管水平

下一階段,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管工作首要任務,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和推進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和發展。要樹立科學監管觀,建立科學的市場監管體系,努力實現市場監管方式的創新。《行政許可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們進入依法行政的新階段。因此,突破原有的監管模式和思維定式,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正確處理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監管觀的關系,全面提高市場監管工作水平,以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監管工作的需要,是我們面臨的共同任務。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們充分履行市場監管職能,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我們解決市場監管中的問題,其關鍵也在發展。

科學監管觀是關于監管的本質、目的、內容以及基本要求的科學認識,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統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市場監管的主體之一,如何承擔此重任,重要的一點就是確立與職能相適應的科學監管觀,依照市場監管的本質、目的、內涵建立起一個體系,解決“為誰監管、怎樣監管”的問題。

為誰監管是前提,也是監管的目的,這個前提和目的,將“以人為本”作為最高的價值取向,解決我們監管價值主體是誰的問題。怎樣監管主要揭示的是客觀規律,是適應發展的監管機制,這個機制也必須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經濟的發展,服務于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否則就違背了客觀規律。當然,衡量這個體系的標準是看它是否科學,還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使我們的監管工作不僅科學,而且有法律保障,通過科學的監管促進發展,通過發展解決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市場監管工作,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監管觀,建立科學的市場監管體系,努力實現市場監管方式方法的創新。在我們的工作中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完善市場的監管體系以適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二是改革市場監管體系使之達到對法律負責和對市場開辦者、經營者、消費者負責的統一;三是依據市場監管職能,努力做到市場監管與服務的統一。要提高對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監管觀的認識,整頓和規范好市場秩序,充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神圣職責。

三、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依法行政,不斷推進市場監管方式的改革創新

市場監管工作任務非常繁重、責任非常重大。在新形勢下,我們對當前市場監管工作應當有新的認識,進一步轉變市場監管觀念,努力實現職能到位,做到科學監管、依法監管、文明監管。

(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開展市場監管工作。

市場監管工作的政策性和時效性強,許多工作是國務院領導和國家工商總局領導非常關心的。我們的市場監管工作,除了市場巡查外,還要把群眾舉報投訴的、上級交辦的、媒體曝光的、群眾反映強烈的作為工作重點內容,這是市場監管工作的底線,是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大事。市場監管的同志們一定要具有極強的政治敏感性,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開展工作,深刻領會、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國務院領導和國家工商總局領導的批示精神,切實做到政令暢通。

(二)不斷加強學習,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所依據的法律主要是指《公司法》(包括外資、獨資、私營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商標法》以及《合同法》。其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涉及到產品質量問題,《產品質量法》是由質檢局和工商局共同執法,存在著兩個部門職能分工的問題。國務院將執行《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交叉過程中流通領域的執法職能劃歸工商部門,其他幾部法律不存在交叉問題。這些是我們直接執行的主要法律。只有把我們工商行政管理系統自身的法律學通學精,才能把市場監管的本職工作做好。

《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頒布實施,是對我們原有的監管理念、監管制度是一次革命性的沖擊,對市場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從適應時展、完成歷史使命的高度,深刻認識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本領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質、科學文化水平和市場監管執法的能力;加強調查研究,針對市場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研究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監管工作的需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市場監管工作,不斷推進市場監管方式的改革創新。

要對我們現行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管理辦法、管理手段進行研究,制定推進管理創新的方案、措施和辦法;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深化信用分類監管和商品準入制度,繼續完善市場巡查制、市場預警制等行之有效的市場監管制度。同時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繼續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方法,重視信息化、電子政務和政務信息在市場監管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市場監管的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全面提高我們市場監管工作的檔次和水平。要加強配合,形成整治合力,推進市場監管齊抓共管工作,在統一執法的同時要處理好為地方改革發展服務的關系;要整合執法力量,嚴格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無論是當主角還是當配角,都要擺正位置,特別要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