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實名制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7 08:13:00

導語:編制實名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制實名制調研報告

編制實名制,是指將編制管理和人員管理緊密結合,嚴格按照核定的編制數額,設置崗位,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實行定編到人,并將編制數額、設置崗位和配備人員名單向社會公示的一種管理制度。根據上級要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編制實名制的精神,蘇仙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落實編制實名制的具體措施,逐步建立了規范的機構編制和人員管理模式,強化了對機構編制管理和人員選配工作的社會監督。

一、未實行編制實名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編制概念模糊。一是認為人員即編制,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編制,把人員與編制完全等同起來;二是把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混淆,把全額編制、差額編制、自籌編制混淆,對編制性質認識不清。由于上述種種原因,造成編制意識不強,管理不規范,使用不嚴格。

2、超編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由于只管編制、不管人頭,重審批、輕監管等原因,使一些政策性安置人員不能及時納入編內管理,從而造成部分單位存在超編人員。

3、混編混崗現象嚴重。編制概念的模糊及人崗相適的需要,造成部分單位用人隨意調整,機關事業人員混用,編制、崗位與人員錯位。

4、自請人員比較隨意。鄉鎮由于階段性的中心工作和后勤服務的需要,存在隨意自聘人員或請臨時人員現象。

5、吃“空餉”現象難以控制。由于編制不到人頭,監管措施不嚴,有些單位存在一些長期曠工或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虛報、多領、冒領工資津補貼等吃“空餉”現象。

二、實行編制實名制管理的有效措施及步驟

實行編制實名制是機構編制管理的一種新的嘗試,它既是管編與管人的有效結合點,又是加強機構編制監督管理的有力突破口,它的實行,有利于形成機構編制、人員、財政預算相互配套相互約束的機制,有利于從源頭上控制財政供養人員的增長,有利于加強社會監督,從而充分尊重和落實群眾對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蘇仙區為落實編制實名制,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編制落實到人。

通過機構編制、組織人事、財政等部門相互配合,組織專人對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職人員進行了徹底清理和核對,保證機構編制部門的在編人員、組織人事部門的在職人員、財政部門的人員經費核撥情況“三相符”,為編制實名制管理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2、實名建立“兩證”。

繼續完善《機構編制管理證》(稱為單位證)。《管理證》實行雙證管理,單位一本,編制部門一本,在《管理證》中規范完整地對在職人員及其所在崗位、占用編制類別逐一登記,并形成完善的辦理程序,對領證、增人上編、減人下編、人員編制變更、辦理時間進行嚴格規定,實現動態管理人員編制。核發《個人編制證》(稱為個人證)。在核對無誤的基礎上,實行“每人一證、編制到人,實名建制,證隨人走”的辦法,建立《個人編制證》,作為《管理證》的補充。《個人編制證》內容主要包括:個人基本情況、職務變動情況、工作變動情況等。對《個人編制證》實行分類管理,行政單位人員編制證為紅色,事業單位人員編制證為黑色,并區別財政全額撥款、差額撥款、經費自籌不同情況,分別加蓋“財政”、“差額”、“自費”印章。

3、適時對外公示。

建立單位證和個人證工作完成后,在編制部門的監督下,由所在單位進行對外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每逢機構改革、競爭上崗、人員變動,各單位還要在人員到位后,再次進行公示。與此同時,編制部門及時受理群眾舉報,處理信訪件。

4、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兩證”管理程序。制定了《機構編制管理證》和《個人編制證》辦理程序,并以文件形式下發。在文件中規定: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相互調動的,由調入單位將“兩證”送編制部門審核蓋章,辦理納編、減編或換證手續;對退休人員,在各部門接到退休通知后,一周內到編制部門核減在職人數;對調往企業和部門出區工作的,由所在單位將“兩證”送編辦予以核銷;對新招錄人員,在各種手續辦理完畢后,填寫“兩證”,予以納編。健全相互配套約束機制。《管理證》由編制部門和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各存一份,出現人員異動時,經編制部門審核后同時調整,做到相互監督。將“兩證”作為審核財政撥款、工資基金、審批工資計劃和調整工資等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以“兩證”為基礎,由編制部門會同組織人事、財政等部門建立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和人員基本信息數據庫,實行資源共享,相互交流,做到了全區財政供養人員清楚準確。編制實名制管理的實施,“兩證”的同時使用,促進了機構編制宏觀與微觀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了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有效轉變,有利于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和群眾監督,使機構編制部門與組織、人事、財政等部門相互配套約束更加有效,防止了超編進人、混編混崗、吃“空餉”和隨意調整人員編制等現象的發生,為實行“陽光編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實行編制實名制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

1、超編人員處理的問題。怎樣妥善處理超編人員,關系到編制實名制管理是否規范運作。對因軍轉干部、隨調家屬安置、特殊人才交流及機構改革等政策性因素造成人員超編的,以自然減員等方式解決人員超編問題后,再對其確認占用編制類別的辦法處理;對其他超編和不符合規定配備的人員,進行競崗分流;對自聘人員和臨時人員進行清退。這種穩妥的管理方式確保了編制實名制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實現人崗相適的問題。實行編制實名制后,事業單位就有人認為這個編制是終身制的。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隨著形勢的發展,如果此人不再適應這個崗位而又不能調走或退休的情況下,怎樣確保此項工作正常開展?我們的建議是建立辭職辭退制度,對2年考核不合格的,實行競爭上崗,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形成有進有出的良性循環機制,確保每項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