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風廉政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6 03:38:00

導語:農村基層黨風廉政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調研報告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是農村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人數(shù)較多,既同群眾接觸最緊密,又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直接實施者,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農村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影響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搞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對于改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維護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提高黨的執(zhí)政地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貫徹黨風廉政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及地方穩(wěn)定、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各項工作方面卓有成效,絕大多數(shù)基層黨組織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但是,隨著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一些村黨員干部形象不佳、作風不正;個別村財務管理混亂,村干部作風專制;少數(shù)村干部群眾觀念淡薄,工作作風簡單粗暴,不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辦事,不依章理事,對涉及土地征用、出租等事項,不民主決策,憑關系、憑感情,個人說了算等等。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影響了社會的穩(wěn)定和政治的安定,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一些村級領導班子,沒有把抓黨風廉政建設這項工作放在心上,貫徹責任制的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缺少成效,存在求中庸,過得去,別出大亂子的思想,不能及時將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形成之初、萌芽之時。二是各種民主決策、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且落實得還不夠。在村級財務的處置、土地拆遷安置款的發(fā)放等群眾關注的事項上,缺少規(guī)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約手段,從而造成了村財、物管理比較混亂的情況,給個別人鉆了空子。在制度建設上,有圖形式、搞花架子的現(xiàn)象,且對已有的工作制度真正落實的少,這樣既削弱了農村黨風廉政工作的實際成效,又在群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三是考核與追究工作有待加強。對村一級黨風廉政責任制的貫徹落實情況缺乏全面、有效的檢查考核機制。同時,還存在著責任追究力度不夠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現(xiàn)象。

對此,要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1、抓教育,提高認識

當前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觀念教育、黨紀政紀條規(guī)、法律法規(guī)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經(jīng)常抓、反復抓。要通過經(jīng)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明確行為規(guī)范,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強化廉潔自律行為;在群眾對某些干部有反映時,注意進行預防談話,力求做到及時教育、防范在前。同時要積極探索教育的新載體,突出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農村干部不同于公務員,他們在臺上是干部,臺下是群眾,要根據(jù)這個特點,因地制宜,采用農村黨員干部易于接受、樂于參加、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載體開展教育活動。通過教育活動,力求使農村黨員干部提高廉潔自律意識,正確對待組織、群眾和自己,自覺接受監(jiān)督;通過教育活動,提高遵紀守法意識,嚴格依法辦事,自覺遵守各項規(guī)定;通過教育活動,提高責任意識,真正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好職責。

2、抓制度,規(guī)范行為

健全民主決策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并嚴格執(zhí)行村級領導班子民主議事規(guī)則,強化對農村黨員干部職權行為的監(jiān)督制約,確保各項決策、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由班子集體討論決定。進一步健全和執(zhí)行村民代表會議決策制度,村級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防止個人或少數(shù)人說了算。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準確性。鎮(zhèn)紀委要加強監(jiān)督,督促各村嚴格執(zhí)行民主決策制度。

3、抓公開,強化民主

擴大農村民主,強化民主監(jiān)督,真正使人民群眾參與管理集體事物。在具體措施上,要公開黨支部的工作事項(工作目標、決策內容、黨員發(fā)展、黨費收繳使用、民主評議、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等內容)。結合新農村建設編制村務公開目錄。要把各級政府支農、惠農政策,社會各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項目,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資金及其使用情況,農村集體資產和破產資源處置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情況以及對村干部的民主評議、考核和審計結果等事項,納入公開的內容。對在公開中群眾提出的疑問和質詢,要認真對待,向群眾做出明確的解釋。鎮(zhèn)黨委、紀委要將村務公開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工作,加強指導檢查,堅決防止和糾正不公開、假公開、不及時公開等問題。

4、抓查處、典型警示

堅持糾建并舉的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及時收集各種苗頭性、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動向,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對反映屬實的問題,必須嚴肅查處,對發(fā)生因不負責任或失職而引發(fā)的重大集體上訪,必須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同時,要以查處的典型案例案件為教材,解剖案例,深挖根源,使黨員干部接受教訓,得到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