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
時間:2022-12-30 01:43:00
導語: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日,****區的各主要道路,特別是余姚火車站、樂客多超市以及華聯商廈、太平洋商廈附近等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到處活躍著綠色的身影,這是浙江工業大學“陽光心靈之旅”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在行動他們正在對當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程度情況進行社會調研。
本次社會調研共設計兩份問卷,通過對家長和學生分別進行調研的形式,了解掌握當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和受關注狀況,為當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數據和資料。
家長問卷主要調研家長對孩子的交流溝通情況以及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情況,共發放家長問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83份。從問卷統計結果中,我們發現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子女的心理健康關注程度不同,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和談論的話題也不同,但主要集中在學習、生活這兩方面。
從總體上看,75.2%的家長認為自己和孩子交流溝通中偶爾會存在障礙,16.6%的家長認為自己和孩子交流溝通中沒有障礙,8.2%的家長認為自己和孩子交流溝通中存在障礙,而且對于家長和孩子經常談論的話題(多項選擇)統計顯示,93.4%集中在學習問題,46.1%集中在生活問題,只有4%涉及情感問題;從家長的年齡上看,其中38歲及以下年齡的大部分家長對于社會上一些心理輔導教育持鼓勵子女參與態度,38歲以上年齡的大部分家長則處于觀望狀態,問及原因大多認為自己子女心理很健康沒有必要去參與這類活動;從家長的文化程度上看,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家長中有45%的家長對于孩子對他給予的教育的態度說不清楚,沒有把握,40%的家長認為孩子對他給予的教育抱認真態度,15%的家長認為孩子抱不在乎的態度,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家長中有52.5%的家長認為孩子對他給予的教育抱認真態度,40.3%的家長認為對這一點說不清楚,沒有把握,只有7.2%的家長認為孩子抱不在乎的態度。從家長職業上看,從事機關工作的大部分家長對為孩子營造較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方面關注程度較高,但從事個體經營的大部分家長對這方面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
調研中部分家長談論到他們也非常希望能與孩子多交流溝通,但似乎時代不同了,他們很難琢磨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有時也想找孩子聊聊,但老是一開口就起分歧,談話很難持續。有位開百貨店的老板告訴我們說:“我也很知道現在的孩子自己的想法很多,做大人的要尊重他們的意愿,但是都由著他怎么行啊,現在他在上初中馬上要考高中了,現在競爭那么激烈,都由著他上不了好的高中怎么辦,這輩子就沒好前途了。”還有位當村委主任家長告訴我們說:“我也經常和孩子聊天,但是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比較好,每次一提到學習方面的事情,孩子就不吭聲或者就很激動似的。其實我們作為家長的問關于學習方面的事情,無非是想多了解下他的學習情況,希望多給他點幫助和督促作用,但是孩子就是不能理解,我們也覺得很為難,感覺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
學生問卷主要針對中學生成長中的煩惱、交流中的困惑、認識中的迷茫和人生旅途中的規劃調查而設計,共發放學生問卷10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78份。從問卷統計結果中,我們發現63%的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他的學習成績,36%的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他的身心健康,同時有87.4%的學生覺得他的煩惱是學習,家庭的壓力、升學的壓力使他沒有自己的空間;在選擇與父母溝通方式方面,有88%的學生選擇面對面的交談,但同時又有92%的學生表示這種方式沒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在自我認識方面,82%的學生可以寫出自己眼中的自己,可以勾勒自己的性格特點,但15%的學生認為自身很復雜,情緒情感不穩定,沒有個人主見;對于自己將來的人生規劃,48%的學生表示他有規劃并一直堅持,46%的學生表示他曾經有過規劃,只有6%的學生沒有考慮過,但其中近75%的學生渴望成為旅行家去環游世界,近92%的學生渴望成為富翁,近80%的學生渴望成為明星。
通過本次社會調研和總結我們發現,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并非想象中那樣受到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大部分學生、家長、學校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已經放松甚至忽視了對孩子們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孩子們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們人生規劃的引導。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宣傳教育活動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社會群體來共同關注這個問題,同時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其整個成長過程中的發揮重要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