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31 04:39:00

導語:勞動保障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保障調查報告

為完善建立和規范城鄉勞動力就業狀況數據庫,準確掌握城關鎮就業崗位供需要求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動態,按照縣就業局的統一按排,城關鎮勞動保障所于6月12日—6月22日,對全鎮16個(村)街的單位用工情況和勞動力資源就業狀況進行了專項調查。在調查流程上,我們先后進行了調查摸底,造冊登記,檢查驗收,總結匯報四個階段;在調查內容上,注重從單位用工情況和農村勞動力資源就業狀況兩個方面開展深入調查。具體內容包括:用工人數、用工結構、工資待遇、用工需求和勞動力總數、轉移就業人數、富余勞動力數、就業去向、年齡結構、文化程度、產業比例、收入、求職愿望、培訓要求以及失業人員中特困家庭生活狀況等;在組織形式上,鎮黨委成立由組織書記任組長的專項調查登記領導小組,由鎮勞動保障所所長任主任的專項調查登記辦公室和由村(街)勞動保障專干為負責人的調查登記小組,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充分發揮村(街)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基礎性作用。在10天內,圓滿完成了調查登記工作任務。同時也使我們進一步撐握了當前全鎮的單位用工情況和勞動力資源就業狀況,現將調查登記情況報告于后:

一、基本情況。

城關鎮地處縣城腹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16個村(街),136個村民組。用工在3人以上的單位239個,單位用工人數達2419人,其中失業人數46人;全鎮總人口41111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16369人,轉移就業人數7124人,富余勞動力人數6260人。在轉移就業人員中縣內輸出人數3483人,縣外省內輸出人數909人,長江三角洲262人。珠江三角洲1343人,華北地區546人,東北地區63人,西北地區113人。西南地區132人。境外3人。其它地區270人。

二、勞動力資源現狀。

從調查情況看,我鎮勞動力資源有以下特點:

一、富余勞動力比重較大,在全鎮16369人勞動力中,富余勞動力有6260人,占32.8%。

二、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差異較大,初中文化占大多數。

三、勞動力外出打工的較少,在本縣內和本省內打工的較多。經調查,在7124名轉移就業人員中,縣內和省內打工的人數為4392人,占61.7%,省外打工的人數有2732人,占38.3%。

四、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技能,一部分人暫無就業但有培訓學習一技之長的愿望。

三、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我鎮勞動力素質不高,缺乏勞動力技能,難以在城市實現穩定就業,我鎮在區外務工的3641人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沒有穩定的職業和住所,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數很少。

二、勞動力收入水平低,外出農民工以從事體力勞動為主,多在建筑業,加工業,保安等技術含量低的行業中就業,月工資收入在發達城市中居于偏低水平。

三、外出農民工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一是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雖然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農民工管理服務的政策。但在一些地區,企業仍有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的現象依然存在;二是對農民工存在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政策,為農民工設罷就業門檻,對農民工和城鎮居民不能一視同仁;三是生產生活條件差。一些企業沒有按照行業生產安全規章制度進行生產,造成生產安全事故,農民工居住環境,飲食衛生條件較差;四是子女就學困難;五是就業困難人員多,主要原因是文化程度偏低,沒有一技之長,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更新。

四、有關工作建議。

勞動保障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做好城鄉統籌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是全社會奔小康的必然要求。為此,結合調查情況,提出如下工作建議:

一、加大投入,夯實組織基礎

一是政府要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二是積極開發就業崗位,特別是公益性崗位。三是健全組織體系,充分發揮鎮、村兩級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基礎性作用。

二、開發好農村勞動力資源,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建立“機制靈活,手續簡便,費用低廉,依法管理”的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水平建設,不斷完善基層職業介紹網絡,降低勞動力流動成本,提高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二是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使勞務輸出向技術領域邁進,從而提高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和收入水平。

三、關心就業困難人員,建立完善長效幫扶機制。

一是要根據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意向,積極開發和采集適合他們工作的就崗位。二是要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的跟蹤服務,積極開展就業咨詢、求職登記、就業引導、就業培訓、推薦介紹等一條龍服務,幫助解決他們在就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三是要積極開展調查活動,搞清就業困難人員的培訓意向,困難程度等,全面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