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和諧思考與對策
時間:2022-01-22 04:17:00
導語:創建和諧思考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包括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和諧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是平安社會的堅固防線,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的和諧是以家庭的和諧為基礎,沒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和諧,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和諧。總書記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國婦女十大部分代表座談,向廣大婦女提出三點希望,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婦女進一步彰顯促進社會和諧的獨特優勢,發揚廣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追求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崇尚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營造平等和諧的良好家風,努力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承載總書記的希望,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時代背景和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的和諧家庭建設,引導廣大婦女在構建和諧家庭、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獨特優勢,成為各級婦聯組織的迫切任務。
一、和諧家庭的內涵及表現
和諧家庭是以家庭成員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以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價值取向、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民主協商的家庭氛圍為主要內容,家庭成員之間、家庭與社會之間、家庭與自然之間相互和諧的家庭模式。主要表現有:
1.愛國守法,誠信廉潔:家庭成員理想信念堅定;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積極參加各類家庭助廉教育活動。
2.男女平等,共同發展:家庭成員認真學習并充分了解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相關知識,在教育、勞動就業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
3.愛崗敬業,勤勞致富:家庭成員努力工作,積極進取。
4.家庭和睦,鄰里融洽:家庭成員之間尊老愛幼、寬容謙讓;鄰里之間相識相知,互幫互助。
5.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積極關心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樂于助人,扶貧助困。
6.崇尚科學,倡導文明:相信科學、反對迷信;樹立良好社會新風,婚喪喜事從簡;自覺執行計生政策,優生優育。
7.樂觀上進,以德育人:父母具有現代家庭教育觀念,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
8.健康生活,保護環境:勤儉持家、綠色消費;講究衛生、節約資源、愛護環境。
二、當前和諧家庭建設中不和諧的幾種表現
家庭是人們生活的港灣,和諧的家庭有助于家庭成員的健康、全面發展,也有助于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但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家庭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
(一)離婚率逐年上升
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人們的婚戀觀發生了深刻地變化,有的家庭倫理道德失衡,有的搞婚外戀,有的喜歡“一夜情”,有的喜歡電腦網絡配對,精神背叛,對現實的夫妻關系不感興趣等等,導致離婚率的居高不下,成為了影響家庭和諧的一大因素。離婚雖然是追求婚姻質量的一種體現,但離婚給家庭帶來的影響,往往弊大于利。如離異家庭容易造成子女性格孤僻,情緒反常,心理壓力增大,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失足走向犯罪等。近年來,因為婚姻糾紛引發的刑事案件也越來越多,不但影響了家庭的和諧,而且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二)家庭暴力時有發生
有些家庭存在暴力現象,有的打罵虐待家庭成員,有的夫妻存在性虐待,有的家庭長期冷戰等,成為影響家庭和諧平安的重要因素。據統計,當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90%是男性,施暴對象多為婦女、兒童、老人等弱勢群體。暴力手段的不斷升級,導致家庭破裂,家庭成員傷殘、死亡等惡性案件時有發生,不但造成了家庭的危機,而且嚴重侵害了婦女、兒童、老人的合法權益。
(三)兩性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
一方面有些家庭期望生男孩,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等非法措施;一些農村家庭不重視女孩教育;另一方面家庭中夫妻雙方地位不平等。過去夫唱婦隨是一種和諧,現在和諧家庭的要求是夫妻平等、相互尊重,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此外經濟收入狀況的影響,也造成了夫妻關系不平等。
(四)某些家庭生活方式不健康
當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侈浪費等腐朽思想在一部分家庭成員中逐漸滋長,侵蝕了部分家庭。如有的家庭過分追求金錢、名譽等;有的家庭沉迷于麻將等賭博活動;有的家庭缺少交流,家庭成員之間情感淡化,有的家庭缺乏家庭責任感,虐待、遺棄老、弱、病、殘等家庭成員;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有的家庭對子女過于溺愛,造成子女性格自私、生活揮霍;有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無遐關心子女的生活;有的家庭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忽視了孩子的道德教育等等。
(五)未成年人犯罪增多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二是受不良的家庭教育及不健康的家庭生活影響。三是未成年人生理上的早熟與心理上的晚熟形成的反差。
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和我們每個人有著直接聯系,沒有小家的和諧就不會有“大家”的穩定與發展。家庭和睦是保證社會穩定和事業成功的基礎。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時,需要營造和諧的家庭。
(一)要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倡導尊重婦女權益的社會風尚
要科學而正確地看待男女兩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異,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要倡導新型的家庭倫理文化,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同時,也要吸取西方文化中追求個人幸福的價值取向,既以家庭的和諧、穩定為重,又不犧牲個人的自由和幸福;既有家庭成員的自主性,又有相互的包容性,建立和諧動態的幸福家庭。
(二)積極開展家庭文明建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把先進文化的理念更多地貫穿在具體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以美德教育人、以親情感化人,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積極拓展家庭美德建設的外延,引領廣大家庭積極參與家庭文明的創建活動,努力營造誠信友愛、融洽和諧的社會環境。一要結合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道德做為家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家庭美德建設為重點,積極組織開展“美在家庭”實踐活動。二要結合精神文明建設,把開展誠信教育納入家庭文化建設,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開展社會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婦女做知榮明恥,傳播社會公德、弘揚家庭美德的新女性。三要結合創建學習型社區,把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創建學習型家庭作為家庭文化建設的重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使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努力做到家庭生活學習化、家庭成員知識化、家庭教育科學化。
(三)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知識,以科學的家教促進家庭的和諧
一要不斷提高家教工作水平。針對新形勢下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不斷強化家長學校的建設,積極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網絡,共同關注青少年成長,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提高他們辯別是非的能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二要結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家庭文化建設中開展“小公民道德建設”活動。開展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的“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道德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小公民”道德演講賽、城鄉兒童“手拉手、一幫一”、優秀“小公民”評選、“關愛兒童,遠離”等活動,全面培養未成年人的道德觀念、社會責任感及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區環境。
(四)切實加強婚姻家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婚姻家庭問題既受一定經濟社會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又具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加強理論與實踐研究,為和諧家庭建設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科學依據。特別要對婚姻關系的不穩定、離婚率上升、養老、子女教育等主要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調研,及時了解掌握情況,提出對策建議,通過深入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逐步建立適合當代家庭特點的現代家庭理論。推動將和諧家庭建設工作納入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城市的測評體系,推動和諧家庭建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