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稅收調整思考
時間:2022-03-03 02:55:00
導語:個體稅收調整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擴大內需,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我區財政廳、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三個部門于*年12月16日第二次聯合下發桂財稅[*]95號文件“關于重新調整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的通知”,并自2009年1月1日起認真貫徹執行。對此,如何執行得好,既能扶持照顧低收入低階層,又能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規范納稅秩序,公平稅負,促進競爭,推動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快速發展。反之,如果對此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大量稅收流失,出現納稅不公,挫傷納稅人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依法治稅的開展。如何應對,很值得我們深思。本文試就廣西*縣的實際情況,淺談一些完善起征點調整后個體稅收征管的設想。
一、目前*縣個體稅收征管現狀
*縣地處桂南地區,共有130多萬人口,轄管18個鎮,經濟較為發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近年來,全縣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很快。從目前國稅口個體“雙定戶”征管情況調查來看,到*年底止,全縣征收增值稅總戶數為3637戶,貨物月銷售額2000元以上的戶數有2924戶,其中5000元以上的1059戶,平均戶年納稅額為2221元;加工、勞務月銷售額1500元以上的戶數有713戶,其中3000元以上的戶數有288戶,平均戶年納稅額為2892元。分別占征收總戶數80.40%、29.12%、19.60%、7.94%。在重新調整起征點前,每月征收稅額71.33萬元,重新調整起征點后,每月征收稅額35.83萬元,較調整前減少稅收收入35.5萬元。按此計算,全縣2009年個體“雙定戶”免稅戶增加2390戶,增值稅將減收入約500萬元。
毋言須諱,重新調整增值稅起征點,是國家實施稅收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既擴大內需,利國惠民,又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和服務全面建設和諧社會起到推動作用,更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在稅收政策上的關懷和扶持。但是,由于重新調整對個體戶稅收起征點后,目前正是這項政策與其他配套政策以及稅務機構深化改革的時期,稅源的流動性和隱蔽性越來越凸顯,難免出現稅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稅源流失的表現形式和原因有所不同,稅源流動性和可變性也隨之大大增強。就*縣而言,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形式有:
(1)起征點的不確定性。按照我區現行對個體工商戶征收增值稅規定是:銷售貨物的起征點為月銷售額5000元;銷售應稅勞務的起征點為月銷售額3000元;按次納稅的起征點為每次(日)銷售額200元。按統一征收率3%計算,增值稅納稅最低定額分別為:150元/月、90元/月、6元/次(日)。
由于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的靈活性和市場劇烈競爭的沖擊,生產經營狀況往往發生較大的變化,稅務機關對起征點就會難以真實確定,勢必出現兩個極端:對誠信納稅戶的調整無言是加重了負擔,挫傷了自覺納稅的積極性;對不誠信納稅戶卻提供“保護傘”和“賴賬”空間。
(2)政策的偏向性。起征點重新調整后的稅收政策對個體納稅人的思想、行為選擇具有直接的支配、影響作用,帶有偏向性,與增值稅普遍征收的原則大相徑庭。一般地說,稅收法律以其具有強制性的力量要求納稅人按政策所規定的方式選擇納稅行為。如果政策出現不公或者缺陷、漏洞,出現偏向性,那么,在利益的驅動下,納稅人可能不由自主地選擇偷逃稅行為。
(3)管理的失控性。由于各地稅務機關管理上寬、嚴不一,管理員水平參差不齊,從而造成的稅收流失,大量存在漏征漏管戶就是管理性失控的突出表現。目前,有相當部分的納稅人只領取了營業執照,卻不辦理稅務登記,當然更談不上依法納稅了。有的納稅人即使辦理了稅務登記,但卻不能自覺如實申報納稅。
(4)機制的缺陷性。本來稅收征、管、查是一條管理“鏈”的,由于各“鏈”的環節職責不到位甚至脫節,加之部門之間缺乏相互配合、協調而引起了機制缺陷。較為突出的是增值稅法制建設的軟化和不規范而導致個體稅收流失較為嚴重,特別在稅收強制執行措施和保全措施等方面往往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得到有關部門特別是司法部門的配合等。真正是處在無可奈可、花落去的境地。
(5)信息的失真性。目前,普遍存在個體納稅戶申報所反映的生產經營狀況不真實問題,隱匿收入、少報收入,提供假數據信息,千方百計不達起征點的比比皆是。正常的情況下,稅務機關無法掌握個體戶經營情況,因受法律賦予的權力制約,只能按照納稅人提供的稅源信息征稅,由其申報多少就納多少,必然會造成納稅行為的不真實性。因為,稅務機關目前的征管手段確實難于準確掌握個體納稅戶提供的真實稅源信息,致使稅源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中被轉移或隱匿,形成了“合理的規避”現象。
重新調整對個體戶稅收起征點后,造成政策偏向、征管失控、稅源流失,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既有稅收征管不力、執法不到位的問題,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根源。如果任之下去,不加以遏制,勢必導致稅收大量流失和蔓延趨勢。該享受到這項政策優惠的個體業戶,沒有得到優惠,該依法納稅的個體業戶,沒有依法納稅。總之,這項涉及全社會政策性強的稅收工作,關系到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等領域,事關大局,切莫掉以輕心,各級稅務機關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二、需要著力處理好的幾個主要關系
重新調整個體戶增值稅起征點后,必須著力解決當前稅收征管實踐中的突出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處理好征管中的幾個主要關系:
(一)正確處理改革與穩定的關系。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積極穩妥地推進調整增值稅起征點的新政策實施。重新調整增值稅起征點,是進一步深化國稅機關稅收征管改革的需要,既要朝著這一基本目標積極邁進,又要考慮現實已經取得的成果,在鞏固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堅持面向未來,積極支持改革的原則,又要堅持立足現實、穩定發展的原則。調整增值稅起征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外涉及千家萬戶的廣大納稅人,對內事關所有的稅務人員,應當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不能出亂子,征管工作應當漸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斷鞏固、完善和提高,要敢于面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又要積極想辦法加以克服,面向未來,開拓創新,使這項新政策具有前瞻性。
(二)正確處理管戶與管事、管稅的關系。特別是強化稅源監控作用,要強化事前管理,化被動收稅為主動管稅,使稅務人員自覺加強對個體納稅戶納稅情況的跟蹤,及時了解個體戶生產經營變動情況和納稅情況,經常性針對個體納稅戶出現異常情況開展整治活動。對確實達到起征點的,要及時恢復征稅,納入正常管理,對不達起征點的,要及時作出豁免措施,保證政策執行的嚴肅性,預防個體納稅戶鉆空子“合理”避稅。具體解決辦法可通過在征收、管理、稽查系列內部增加“戶管”職責,也可按地域對納稅戶進行管理和檢查,把管事與管戶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通過采取分類管理、劃片巡查,加強對納稅人的戶籍管理,不管是否達到起征點,凡屬于增值稅管理的納稅人,一律納入計算機監管,實行“免稅不免管理”辦法。稅源的控管與日常稽查既要注意信息的銜接,也要加大查處力度,發揮制約機制,分工制衡的作用。
(三)正確處理分工與協作的關系。要合理分工,加強協作,克服樂苦不均的現象。目前,征管仍然存在扯皮推諉現象,所以在征管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現代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分工協作,相互制約。在全面推行績效考核的基礎上,建立崗位之間的協作機制,面向納稅人的崗位推行綜合管理崗,即一人多崗或多人一崗,處理好多種業務,以方便納稅人。在人力的配備方面,應當遵循精兵簡政,高效、便利的原則,實行歸并合一,受理稅務登記、申報征收、發票管理、違章處理、政策咨詢以及其他涉稅事項,在建立分工獨立操作的責任制基礎上,又需要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靈活性,克服出現稅務人員的苦樂不均和納稅人花精力辦稅的現象。
(四)正確處理依法誠信納稅與加強稅務稽查的關系。要提高稅務稽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要正確處理日常檢查和重點稽查的關系。在重視日常檢查的基礎上,強化稅源控管,防止放松稽查監管的傾向性。做法是必須以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為基礎,以計算機為依托,以查促管,確保納稅人如實申報。同時,在征收、管理環節加強對稅源的控管作用,以完整性、準確性的信息為稽查選案創造有利條件,以達到以查促管的目的,并全面掌握納稅人的深層次的問題,掌握足夠、準確、及時的信息,使稅務稽查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從而減少調高起征點之后的強大阻力。
三、對提高個體戶起征點征管幾種思路
重新調整對個體戶起征點后,在貫徹執行與實施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首先提高對調整起征點這項政策性的重要性認識,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上來。特別是各級稅務機關的領導要高度重視,把這項政策的落實作為體現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使其感到肩上有壓力有動力。再者,應加大個體稅收征管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每季或每年下達征管質量指標,這對于加強和提高個體戶起征點的稅收征管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加強稅收法制宣傳,營造誠信納稅氛圍。在這方面的稅收法制宣傳不能按照傳統的做法停留在表面文章上,要在深層次上細致上落足功夫。比如,在報紙、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上刊登,開辟稅收專欄,對那些誠實納稅做得好的個體戶進行表彰,弘揚正氣,同時也要加大反面典型的曝光,對那些在社會上有影響的偷、逃、騙、抗稅者在政治上身敗名裂,達到“處理一個教育一片”的目的,促進納稅人自覺納稅,如實申報,大力營造誠信納稅的濃郁氛圍。
3、建立完善協稅護稅網絡。目前基層稅務機關面對的是廣大個體工商戶納稅人,出現征管戰線過長,人力不足的局面,建立一個護稅協稅網絡顯得尤其重要。因重點稅源高度集中管理,收縮或整合稅務機構后,大部分鄉鎮都不設置有稅務征管機構,對沒有稅務機構的鄉鎮個體稅收征管,可由稅務機關委托當地街道社區或其他部門的辦事機構負責代征代管的辦法,負責本片個體納稅戶的申報納稅和催報催繳工作,既減少個體戶納稅成本,方便納稅人申報,又能向稅務機關提供真實的納稅信息,為稅務機關開展稅收檢查和稅務稽查提供依據,已成為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
4、加強內部管理,加大征管力度。搞好個體稅收征管,關鍵是加強稅務機關的內部管理,在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上,進一步創建新的征管機制,并逐一落實到位,對稅務人員管戶的納稅申報率、入庫率、滯納金加收率、檢查面、結案率、處罰率等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考核。對在執法過程中有違紀違法行為的,一經發現要嚴肅處理。同時,對稅務人員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大業務培訓力度,不斷地提高稅務隊伍的整體素質。對個體戶的處罰力度也要加大,集中力量查處一批教育面寬、影響大的案件,對于某些大案要案,主管領導要親自過問,督促查辦。
5、積極推行建帳建制。目前大部分個體戶不按照規定建帳建制或者不懂建帳建制,如實申報達到起征點,有一定的困難。加強個體戶財務管理,提高建帳建制能力,已成為發展的需要。稅務機關應大力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協助好個體工戶建賬建制,從立法的角度看,應實行區別對待,對不建帳建制或建帳建制不健全,弄虛作假的,應取消其享受不達起征點的免稅優惠,限期整改,對建帳建制健全的業戶,應給納稅上的優待。
6、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目前,大部分個體工商戶的信息數據除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之外,在許多職能部門都能查找獲得。實行信息資源共享,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辦事效率,已成為各職能部門的共識。因而,要發揮職能部門內在的資源優勢,在完善財稅庫銀聯網系統的基礎上,繼續拓展與工商、勞動、質監、公安等部門的信息空間,建立個體工商戶征信管理平臺,綜合利用信息資源,實施對個體工商戶的有效監管,預防調整起征點后管戶情況失真。
7、狠抓納稅服務工作。這是稅務機關便民的一項措施,是稅收征管法規的內容要求,也是稅務人員為納稅人服務應盡的職責。推行多元化納稅申報,落實“兩個減負”工作。通過納稅服務,調適個體工商戶健康的心態,使之成為誠實守信的公民。多作新政宣傳解釋工作,講清調整起征點的目的和意義,爭取社會各界以及納稅人的理解的支持。征納關系密切了,許多事情就好辦得多,稅收征管環境也會大大改善,從而推動調整增值稅起征點的新政順利實施。
- 上一篇:企業所得稅征收鑒定管理思考
- 下一篇:企業財務核算征管影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