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評估化解現象思考

時間:2022-03-03 04:47:00

導語:納稅評估化解現象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納稅評估化解現象思考

納稅評估作為稅源管理的基礎性措施之一,對減少稅款流失,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都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從基層稅務評估部門反饋情況表明:目前“取證難”現象比較普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納稅評估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如何有效化解“取證難”現象,已經成為稅務部門急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一、對形成“取證難”現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

1、客觀原因

從納稅人角度看,主要是部分企業會計核算不健全、向稅務部門提供的評估涉稅資料不完整、準確性較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準確、完整的會計核算資料是實施納稅評估的基本前提,對核算不健全、納稅資料不完整的企業往往很難用正常方法、程序進行準確評估。由于核算資料缺乏完整性、準確性造成的“取證難”現象在目前中、小企業評估工作中有一定的共性。

從稅務部門的管理方式看,目前納稅評估的法律地位、處罰效力和對納稅人的“威懾力”較低。

首先,《征收管理法》和《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都沒有明確對納稅評估的具體定義,也沒有與納稅評估直接相關的處罰規定。

其次,依據《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國稅發[2005]43號)第二條和第二十二條規定:“納稅評估是指稅務機關運用數據信息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申報(包括減免緩抵退稅申請)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并采取進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為。”“對納稅評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要作出評估分析報告,提出進一步加強征管工作的建議,并將評估工作內容、過程、證據、依據和結論等記入納稅評估工作底稿。納稅評估分析報告和納稅評估工作底稿是稅務機關內部資料,不發納稅人,不作為行政復議和訴訟依據。”可初步認為納稅評估實質上是稅務部門的一種內部稅源管理方式,與稽查方式相比,納稅評估的法律地位、處罰效力和對納稅人的“威懾力”明顯較低。

2、主觀原因

約談是評估取證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從實際評估情況看中,納稅人主觀上往往缺乏配合約談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得部分納稅人甚至有時會故意隱瞞真實的核算情況,給納稅評估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設置障礙。

從《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可以看出,稅務部門是主體、是約談的主動方,納稅人是客體、是約談的被動方。(《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第第十九條規定:“對納稅評估中發現的需要提請納稅人進行陳述說明、補充提供舉證資料等問題,應由主管稅務機關約談納稅人。稅務約談要經所在稅源管理部門批準并事先發出《稅務約談通知書》,提前通知納稅人。”)

由此可見,影響約談取證的實質效果關鍵在于納稅人配合約談的主動性、積極性。但從實際調查情況看,多數納稅人主觀上容易對稅務部門的約談工作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抵觸,如果納稅人消極態度的應對,會直接影響約談取證工作的效果。

二、針對“取證難”現象的主要建議措施

1、建議措施的主要內容

建議在納稅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核定征收綜合管理模式。

具體流程是:納稅人申報后,稅務部門進行評估,對經分析、調查、核實后,對發現明顯存在申報漏洞的納稅人,稅務部門可以依據《征管法》實行核定征收。稅務部門對有證據認為需要實行核定征收的納稅人,應及時將初步核定的稅收情況以書面的《通知書》形式告之納稅人,并同時通知納稅人,接到《通知書》后需在規定期限內向主動稅務機關提請約談、說明情況,并提供相關材料以證明其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稅務部門再根據納稅人提供的資料和約談、調查情況,最終核定該納稅人當期應納稅額。如果納稅人在規定期限不能主動向稅務部門說明情況或提供的資料不能充分證實其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稅務部門則按《通知書》上核定的稅收依法進行征收。

對明顯存在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或其他需要立案查處的稅收違法行為嫌疑的,還需移交稅務稽查部門做進一步處理。

2、建議措施的主要依據:

《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條,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帳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帳簿但未設置的;

(三)擅自銷毀帳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帳簿,但帳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帳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第三十六條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

3、建議措施的積極作用

首先,在納稅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核定征收綜合管理模式下,納稅人由原先的被動約談轉變為主動申請約談,增強了納稅人對評估工作的配合性和積極性、主動性。納稅人主觀上更愿意主動向稅務機關提供完整、準確的核算資料,以向稅務機關證實其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降低其納稅風險和稅收成本,這對從根本上轉變稅務機關“取證難”的現象有著積極作用。

其次,納稅評估的基礎上,依據《征管法》實行核定征收管理,也有法可依,又增強了納稅評估的處罰效力,對納稅人的“威懾力”明顯提高。

雖然在納稅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核定征收綜合管理模式對克服“取證難”的現象有積極作用,但要從根本提高征管質量還需要借助其他多種措施,實施綜合管理,正如2007年1月5日,國家稅務總局謝旭人局長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大力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加強稅源管理。建立健全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的互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