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報告

時間:2022-03-07 08:16:00

導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報告

一、突出三個加強,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學校環境。一是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發揮學校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全市中小學認真開好政治課和思想品德課,堅持把德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并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積極開發校本德育課程,如市七中編寫的《廉潔教育讀本》,市五中編寫了《傳統文化教材》,市實驗小學、市子路小學還被命名為“全國德育實驗學校”。二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全市教師中廣泛開展師德師風大討論和“立師德、正師風、鑄師魂”活動,嚴格落實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凡師德師風有問題的教師,取消其評先評優及晉升高一級教師職稱資格。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認真落實班主任工作職責,加強班主任培訓,充分發揮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三是加強團組織建設和少先隊工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堅持把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總體規劃,組織開展“少先隊手拉手”、“優秀少先隊員評選”、“少先隊鼓號隊檢閱”等一系列活動。

二、抓好三個重點,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一是重視家庭教育。目前全市80%以上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學校,其中150所被評為市級規范化家長學校。市教育局不定期邀請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邀請家庭教育專家來我市傳授家庭教育經驗和理論。組織學習《母親教育手冊》、《家長手冊》活動,通過家長研討班、好母親談體會、成功母親經驗介紹等形式,引導廣大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科學教育方法。二是重視留守兒童教育。農村學校都建立了“留守學生”檔案,并組織教師對“留守學生”進行結對幫扶。學校教師至少與1名“留守學生”結對,每半月到結對學生家中了解情況,并宣傳用電、交通、防火安全等常識,重點對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安全、衛生、心理知識教育。三是重視流動人口家庭的未成年人子女教育。認真落實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入學政策,各學校也特別對農民工子女給以特殊的關愛。如市十中師生關愛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馮耀杰的事跡還受到了省委書記徐光春的贊揚,《大河報》、*電視臺、中央電視臺都先后進行了報道。各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貧困生接受教育予以扶持,如今年臺前縣開展的“金藍領”工程正在惠及寒門學子。

三、實施三項工程,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一是道德實踐工程。近年來,相繼組織開展了“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月”、“道德宣傳日”、“人人知誠信”、“廉政文化進校園、說法教育進課堂”等活動,并堅持利用重大歷史紀念日、傳統節日組織宣講團,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中華美德教育。二是網絡凈化工程。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斗爭,實施“青少年綠色上網工程”,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綠色網上空間。三是青少年普法工程。目前,各級教育部門與政法部門聯合,為全市95%以上的學校配備了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使法制教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