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經營現狀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3-19 09:43:00
導語:糧食經營現狀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期不少媒體陸續刊登了關于糧食經紀人作用的討論,有的說,糧食經紀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糧食的安全,也有的說,糧食經紀人的作用在特定范圍內不可或缺。不少文章從不同角度對糧食經紀人存在的利弊各抒已見,在談糧食經紀人不利影響時,所講的危害既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杞人憂天,有些糧食經紀人的經營行為確實產生了較多的負面影響,筆者通過對糧食經紀人作用的調查,深知糧食經紀人的作用不可或缺,也寫過《糧食經紀人撐起托市收購一片天》,但也對糧食經紀人目前的經營狀況異常擔憂,擔憂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糧食經紀人的存在隔斷了國有糧食企業與種糧農民的直接聯系。曾幾何時,國有基層糧食收儲企業作為服務農民的基層單位,與種糧農民是零距離接觸。好多的優惠政策很方便地有種糧農民直接享受,農民的要求與希望也能通過基層收儲企業反饋上來,而現今有了糧食經紀人這一層,農民直接與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打交道也越來越少,相關的優惠政策以及由此產生的信息,農民不能及時掌握。由于存在利益的競爭,不少糧食經紀人不能正確宣傳相關的優惠政策,存在封鎖、誤傳、截留的現象,對自己經營有利的多說,對競爭不利的少說或不說,有的甚至是歪曲相關的優惠政策。有的說,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會壓級壓價、會克斤扣兩,甚至會收人情糧,千方百計讓農民不直接去賣糧,好讓自己在特定區域內獨家經營,從糧食收購中漁利。
二是糧食經紀人的利益再分配,削弱了國家糧食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隨著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有糧食企業人員多的包袱被卸下,但人員少的客觀現實又使國有糧食企業失去了糧食收購工作的多項服務功能,而糧食經紀人正好因此而產生,填補了服務功能不足的空缺。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糧食經紀人因服務功能而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效益的驅使下,不少糧食經紀人沒有從社會服務的功能合理獲取報酬,而是更多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獲取較大的經濟回報。不少糧食經紀人雖然表面上說糧食經營是微利行業,沒有多大的利益回報、甚至說苦的是汗水錢、或是運輸費用,但不爭的事實卻是,凡從事糧食經紀人工作的,可以說有的先富了起來,有的賺得盆滿缽滿。國家雖然出臺多項優惠政策,比如今年對優質小麥提價,幅度也不算小,但真正落到種糧農民手中的并不多,不少惠農政策的蛋糕在糧食經紀人這一環節上就被瓜分掉了。大多數農民有的不知優惠政策,有的也是看到拿不到,出現種糧虧本,收購糧食卻賺錢的不正常現象。
三是糧食經紀人的收購行為,擾亂了正常的糧食收購秩序。糧食經紀人不論從事何種糧食收購,想得最多的不是所收購糧食的質量,不考慮所收糧食質量對收儲企業、加工企業以及相關用糧企業的影響,只顧一邊收一邊銷,從中賺取差價。這種不執行國家糧食質量安全標準的收購行為,嚴重擾亂了糧食收購市場的正常秩序,給糧食運輸、儲存安全產生無法預估的危害。就今年的小麥收購所反饋的信息,不少廣東、福建的糧食加工企業為搶購糧源,從江蘇、安徽搶購高水分小麥,還未運回廠里,就在運輸途中發生發熱、霉變現象,有的甚至出現手抓成團的陳化、霉變事故。這樣的收購行為,不但給正常的收購秩序帶來危害,而且產生不良的連鎖反應,不少糧食經紀人曾給種糧農民以許諾:水分高的糧食由他收,有的還中傷說,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不收高水分糧。不少農民由此產生依賴思想,對所收的糧食不是積極利用晴好天氣去整曬,而是等待、觀望,等糧食經紀人上門收購,時間久了,再加上氣溫及天氣影響,不少小麥都不同程度地發熱、霉變,有的想曬卻無晴天而產生小麥品質降低的現象屢見不鮮,客觀上影響了糧食的儲存安全。
四是糧食經紀人倉儲條件差,嚴重影響所收糧食的安全。糧食經紀人的儲糧條件可以說是因陋就簡,不少糧食經紀人連起碼的倉儲條件都不具備,就在樹蔭下鋪塑料布、或在簡易民房內存放所收的糧食,糧食存放安全很難得到有效保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50%以上的糧食經紀人出現過不同程度地糧食發熱、結露、霉變、生芽等事故,這在國有糧食收購企業是很少發生的。筆者今年查處的某糧食經紀人收購小麥500多噸,存放在民房和屋檐邊的曬場上,就發生發熱、結露現象,有100多噸出現不同程度地發熱、霉變;更有一糧食經紀人放船在碼頭上收購小麥,船未收齊噸位,小麥就發熱、結露,局部出現霉變,監督檢查人員多次發整改通知要求整曬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五是糧食經紀人壓級壓價、摻雜使假,損害農民利益。不少糧食經紀人在利益的驅使下,不能正確執行新的國家小麥質量標準,將不同品種、等級的小麥混合在一起,有的以次充好,有的壓級壓價,更有的將已經發熱、霉變的小麥拌合到質量好的小麥一起,以此蒙混過關,將自己的過錯轉嫁給收儲企業,凡此種種,不但損害了廣大種糧農民的利益,而且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糧食經紀人雖然有以上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但卻順應了我國農產品市場化改革的發展需要。不但不應該否定糧食經紀人的存在與發展,而且應該鼓勵和引導糧食經紀人,更好發揮糧食流通參與者的積極作用,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從政策與制度的監管層面入手,培養、規范、監督糧食經紀人隊伍,使其成長為守法經營的新型“糧販”: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搞好糧食經紀人隊伍培訓。糧食經紀人是在我國農產品市場化改革過程中自發形成的特殊群體,是在糧食收購市場放開后,糧食經紀人隊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尤其在《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及2004年8月26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修改的《經紀人管理辦法》后,糧食經紀人才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要從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入手,搞好糧食經紀人的職業技能培訓,將相關的糧食政策法規、業務技能以及職業道德作為培訓的重點,把糧食經紀人隊伍作為糧食經營主渠道的必要補充,使之成為黨和政府與種糧農民之間架起的一座新橋。
二是強化監督管理,規范糧食經紀人的行為。《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以及相關政策文件賦予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管糧的職責,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從落實依法管糧的高度履行管理職能,強化對糧食經紀人經營行為的監督檢查,要從法規政策的宣傳、經營許可的規范以及行業標準的自律來約束糧食經紀人的經營行為,通過監督管理來整合糧食經紀人隊伍,只有那些信譽好、安全度高、農民滿意率較好的糧食經紀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承擔起糧食流通主渠道的輔助作用。
三是嚴格許可經營,規范糧食經紀人準入門檻。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糧食經紀人隊伍的發展壯大,由其自身的必然因素,但就目前的許可經營來說,一是工商部門50噸以下的經營許可,二是50噸以上經工商、糧食共同許可的經營,二者的許可只是在經營范圍、數量上的差別,但50噸以下的許可其經營量都遠遠超過50噸,二者的許可名義上不同,經營上卻驚人的相似,因此在糧食經紀人的認定與許可上要嚴格許可要求,只有規定具有約束作用的門檻,讓許可與監管有機結合,克服許可與監管的盲區,實現誰許可誰監管的統一,才能確保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由經營活動帶來的儲糧安全風險的保障。
四是整合引導,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糧食經紀人有的是原糧食系統的改制員工,有的是從農民中走出來的特殊群體。對糧食經紀人經營行為的整合引導,除了要發揮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外,還要利用行業協會、以及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方式,共同引導、規范,讓糧食經紀人隊伍健康發展,使之真正成為糧食流通工作新的生力軍。
- 上一篇:市行政工作人員告誡管理制度
- 下一篇:現代農業和糧食安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