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中心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5 07:42:00
導語:三大中心建設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常委會年工作要點,為推進本區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以下簡稱“三大中心”)建設,從5月中旬起,常委會組織代表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工作分三個小組同時進行,分別由3名人大常委會常委擔任調研小組組長。各調研小組通過實地視察、召開有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會、向區人大代表和社區居民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本區“三大中心”建設情況,共有50多名區人大代表和近300名社區居民熱情參加了這項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三大中心”建設的基本情況
經過調研,代表們認為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三大中心”建設工作十分重視,特別是近一年來,“三大中心”建設的步子邁得更快更扎實。
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推進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建設的意見》,區政府把建成13個“一門式”中心列為2年實事項目,重點推進實施,到去年年底13個中心己全部成立。斜土、湖南兩個受理中心使用本區自行研發的信息系統,其他11個受理中心根據全市統一要求,采用市民政局“一門式”信息系統。
本區年到2年期間相繼建成了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后加快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補盲”工作,并啟動區政府實事項目----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去年本區被列為市第二批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區,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目前13個街道、鎮均建立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設置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60個。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50名,其中醫生773名,經全科注冊的醫生180名。組建社區衛生全科服務團隊65個,600余名醫務人員長年深入社區開展“六位一體”綜合衛生服務。
本區從2年起積極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達標建設工作,到今年2月底,長橋、田林等6個社區完成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達標建設,5個中心已通過了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廣局驗收。徐家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預計今年年底建成,龍華、楓林兩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已列入區政府今年實事項目,斜土、華涇兩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也有了明確意向。
二、“三大中心”建設特色與功能發揮情況
代表們認為,本區在“三大中心”在建設中始終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一主線,堅持資源整合,堅持以人為本,讓群眾得實惠的服務理念,為建設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重視整合各類資源推進“三大中心”建設。區政府注重盤整現有資源,通過購買、租賃、新建、改建等多種方式,落實了部分社區“三大中心”建設場所,并在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各街道、鎮也匹配相應資金用于“三大中心”建設。例如,區政府積極整合本區醫療衛生資源,采取地段醫院功能轉換、二級醫院降級轉換、挖潛新建等措施,使全區13個街道、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通過與區域內二、三級醫院溝通協調,建立起衛生中心與二、三級醫院間的雙向轉診聯系網絡。文化活動中心重視利用區域內文化活動資源,長橋、凌云、康健街道分別與西南文化藝術中心、梅隴文化館、五月苑工人文化體育中心開展共建共享社區文化活動。
二是注重體現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理念。這是“三大中心”建設的共同核心理念。受理中心按照“讓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序”的要求,在對辦事和審批流程進行優化的基礎上,通過電子政務平臺、現場服務平臺、電話咨詢平臺,為居民提供“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內部協辦”的“一門式”服務。衛生服務中心確定“六位一體”功能和全科團隊服務形式,堅持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現公共、公益、基本的服務宗旨。文化活動中心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面向社區、服務百姓的重要宣傳文化陣地作用,較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群眾得實惠促進社會更和諧。受理中心實行“一門式”服務,讓群眾少跨門檻少跑路,把困難留給了自己,把方便讓給了群眾;斜土、徐家匯等受理中心實行“5+2”或“365”對外服務制度,進一步方便上班族群眾前來辦事。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立、區域衛生資源的整合、落實雙向轉診等措施,大大方便了社區居民就醫;區政府不斷加大對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人均預防保健經費逐年增長,并設立了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專項資金;今年2月1日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門診診查費減免制度,到4月底,全區獲減免受惠的病人共82萬人次,減免金額572萬余元。文化活動中心向社區居民開放各類公益性活動場所,努力構筑“15分鐘文化服務圈”,使社區居民獲得豐富多樣的公益、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三大中心”建設讓居民辦事更便捷、就醫更方便、精神更愉悅,居民過去的操心、煩心和揪心變成了今天的舒心、順心和放心。“三大中心”已成為群眾工作的新抓手,服務群眾的新陣地,凝聚群眾的新紐帶,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越來越顯現。問卷調查也從另一角度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三大中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調查問卷反饋情況見附表)。
三、意見和建議
代表們在充分肯定本區“三大中心”建設成效的同時,也指出了存在問題和不足,要求區政府按照市九次黨代會精神,推進本區“三大中心”建設,要著力加強標準化建設、著力轉換運行機制、著力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一)關于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
一是定位不明。除個別受理中心整合了街道社會救助管理所、勞動保障事務所、社區服務中心資源外,多數受理中心與街道社會救助管理所、勞動保障事務所、社區服務中心之間的關系不明確,不利于實行“一頭”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大多由公務員、事業編制、聘用人員三部分組成,而各受理中心同一類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不同,影響到隊伍的穩定性。二是機制不順。受理中心涉及市、區眾多工作條線,而部門信息網絡大多垂直貫通,少有橫向相連,“各開各的網,各守各的門”,未能做到信息資源共享。三是職能不清。受理服務中心要求實行“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內部協辦”的工作原則,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尚未充分發揮資源共享、職能互動的優勢。
針對以上問題,代表們提出以下建議:
1、區政府要認真研究受理中心與街道社會救助管理所、勞動保障事務所、社區服務中心的關系,是統一歸口管理,實行一塊牌子,還是維持現狀,幾塊牌子并存;要協助各受理中心做好人員定位、定崗工作,并逐步統一各受理中心同類工作人員的待遇。可選擇一、二個街道先行試點,待取得經驗后再在全區推廣。
2、加強標準化建設是受理中心的著力點。市有關部門已制定了比較詳盡的“一門式”服務標準,關鍵是各受理中心如何結合工作實際執行落實,做到政策標準統一,服務范圍統一,操作要求統一。區民政局要聽取各受理中心對服務標準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向市有關部門反映,使這套服務標準更加規范和完善。
3、要完善“一門式”服務工作機制,逐步解決多網并行、互不相聯狀況。區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市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呼吁加快推進受理中心網絡建設和“一門式”軟件系統統一工作,進一步完善業務協同、網絡和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行信息互通互融。
4、“一口受理”是受理中心的服務方向。為了方便群眾辦事,要加大整合“后臺協辦”資源的力度,強化整體管理優勢,淡化條線專業劃分。受理中心要按照重在完善工作機制的要求,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統一內部管理,對受理的事務既要堅持內部協辦原則,也要確定牽頭部門,明確各自責任,優化辦事流程,暢通辦理渠道,提高辦事效率。
(二)關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區被列為市第二批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區后,需要著重解決的主要問題:一是還有3個社區衛生中心尚未達標。二是公共衛生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由于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如何推進和完善為老醫療保健服務,成為擺在衛生服務中心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四是全區現有全科醫師180名,占社區衛生中心醫生總數的23.2%,數量和質量都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責和居民需求有較大差距。
代表們提出,市九次黨代會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出了“降低費用、提高水平、規范功能、加強管理”的明確要求,必須按照這一精神,大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1、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建設步伐,爭取早日實現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標,讓社區居民享受便捷、優惠的醫療衛生服務。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堅持“六位一體”功能,著力轉換運行機制。為此,區政府要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區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公共衛生經費使用情況的考核和管理,切實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強化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積極向社區居民宣傳和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兒童保健和預防接種,服務工作不僅要面向戶籍人口,而且要面向外來人口;注意控制不合理用藥,逐步調整病床數,實現分配與收入脫鉤機制和目標,控制醫保總量。
3、針對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的情況,必須高度重視老齡人口健康狀況,要建好、用好老齡人口健康檔案,為老齡人口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使老齡人口更加健康長壽。
4、今年力爭全科醫師占臨床醫師總數的50%,到2010年實現社區衛生服務臨床崗位全部由全科醫師任職。本區衛生資源豐富,有條件提前實現這一目標。因此要切實落實已制訂的《區全科醫師培養三年行動計劃》培養計劃,積極輸送符合條件的醫務人員參加市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通過培養、引進、征召等多種方法,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充實高素質的醫務人員。
(三)關于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一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尚未做到各街道、鎮全覆蓋,除了已建、在建和已列入計劃之外,還有兩個街道文化活動中心處于空白狀況。二是有些文化活動中心的功能設置與社區實際融合度不夠緊密,活動載體吸引力不足,社區居民參與度不高,影響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三是活動中心資源共享主要還是取決于相互之間的關系和感情,而沒有從制度和機制上予以保障。
對此,代表們提出:
1、加快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步伐,解決中心“補盲”工作。區文化主管部門、規劃部門和有關街道一要加強調研,認真研究街道文化活動中心的布局,排出計劃,積極推進。二要充分考慮整合本地區的文化資源,利用區域內專業文化機構、文化服務機構以及社區內的群眾文化資源,提高文化資源整體利用率。
2、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要突出綜合性,著力滿足社區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要加強文化服務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提高場地和設施的使用率,開展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要注重發揮區級文化館的龍頭作用,推動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向小區、向居委會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不斷延伸服務功能,使社區居民就近享受文化服務;要面向社區、面向基層,面向人民群眾,包括外來人員和弱勢群體,保障各種群體的基本文化權利;要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使社區居民成為文化活動中心的主體,使文化活動中心成為社區文化資源集聚地、社區居民活動地、社區文化團隊匯集地、社區文化活動輻射地,使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3、區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制度,建立健全相對統一的、具備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評估、考核、激勵機制,保障社
- 上一篇:食品安全監管情況調研報告
- 下一篇:舊住房設施改造調研報告